(共14张PPT)
尚 贤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理解墨子“尚贤事能”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3.学习墨子散文从不同方面层层推进进行说理的方法。 4.学习本文用事例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理解“尚贤事能”的思想及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3.把握墨氏议论文的特点。
三、教学思路
1.注重文言词句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2.注重对层层深入的论说方法的把握。 3.注重对“尚贤”现实意义的探究。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
先说一个故事: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分别辅佐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为避国难,他们逃出齐国分别到了鲁国和莒国,后齐国内乱,国君被杀,伺机而动的两公子俱连夜回国。鲁国发兵送公子纠回国,并派管仲带兵堵截公子小白,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带钩,小白倒地装死,兼程赶回齐国,成为国君,是为齐桓公。而鲁国于是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后来,鲍叔牙给鲁侯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公子纠为齐君兄弟,齐君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老师管仲是齐君的仇人,请把管仲送到齐国,剁成肉泥。鲁人害怕遵照执行,齐桓公要杀管仲,鲍叔牙劝说,臣幸运地跟从君子,君上成了国君,如果只想治理好齐国,有我和高奚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听从他的建议,假装杀仇人,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以其为大夫,委以政事。管仲进行改革,一时齐国大治。
但是在古代,象齐桓公这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并不多,而且,统治者常拥有世袭特权,他们常依据自己的喜好来提拔或罢免官员,出身社会下层的人即使是德才兼备,也往往受到压制,所以墨子的“尚贤”的主张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释义并翻译
事:让……做官(任用)
尚贤事能:
众贤:
使贤众,使动用法
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奈何:
怎么办
富之贵之:
使……富有(形容词使动用法) 贵:使……高贵(形容词使动用法
理清思路
“王公大人本失其所欲” 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不能尚贤任能
墨子指出王工大人的要务是什么
明确: 众贤而已
众贤之术在哪里呢
“富之贵之 敬之誉之。”(即尚贤事能)换言之,“尚贤事能”可以使“国之良士”“得而众也”
讨论: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
“夫尚贤者 ,政之本也。”
合作探究
1.墨子的文章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可以说我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我们回顾一下《兼爱》一文中的写作内容和思路:先提出问题,说天下之害,再解决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说“兼相爱”之利,不“兼相爱”之祸,最后解决问题。“兼相爱”可以做到,“上以为政,士以为行”。其实,就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九个字上面做文章,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前三段与中心论点有何关联呢?
2.设想一下,下文会写什么内容
1段):“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从反面论证)
2段)承上启下
3段)“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尚贤事能)可使贤士“得而众”(从正面论证)
4段):进一步举先王之例阐述尚贤事能的 社会意义。
5段):以古代圣王为例,阐述尚贤事能的原则 方法。
拓展延伸
墨子提出“尚贤者,政之本也” ,并建议“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试谈谈墨子这一主张在我们当今有何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