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二、当仁,不让于师》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二、当仁,不让于师》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9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2 18:5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先秦诸子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当仁,不让于师》
青花瓷
“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
第八则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论语·雍也》
解释字词
叔孙武叔毁仲尼
割鸡焉用牛刀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昔者偃也闻诸大夫曰
子之武城
偃之言是也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人不堪其忧
当仁,不让于师
翻译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孔子形象
谦逊
坦诚
随和
率真
史料一
南子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见之……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
——《史记·孔子世家》
(辱:以……为辱。乡:通“向”,以前。)
矢之
天厌之!天厌之!
语言
动作
史料二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得罪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言语不当)。知(通‘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
史料三
“盖此事无可明辨,辨必涉及南子。在其国不非其大夫,更何论于君夫人。故孔子必不明言涉及南子,则惟有指天为誓。此非孔子之愤,乃属孔子之婉。”
——钱穆《孔子传》
善良 温厚 谨慎
第十一则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论语·雍也》
史料四
癞,麻风,大麻风,慢性传染病,可使患者手足、面部以及眼发生残畸等,半个世纪前还是一种不治之症,因此患此病者常遭人嫌恶。
——《淮南子·精神训》
自牖执其手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动作
语言
第十二则、第十三则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论语·先进》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论语·先进》
天丧予!天丧予!
哭之恸
语言
神态
真挚仁爱
典故
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辞美好,说起话来娓娓动听,起初,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以为他一定有出息。可是不久,宰予暴露出懒惰的毛病。一天,孔子给弟子讲课,发现宰予没来,派弟子去找。弟子回来报告:宰予在房里睡大觉。孔子听了伤感地说: “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
第九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论语·述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动词,吃。疏食:粗糙的饭。水:冷水。肱:上臂,泛指胳膊。)
德行高尚 安贫乐道
《论语》阅读方法总结:
(一)《论语》作为语录体散文,虽然只用寥寥数笔描写人物言行或生活片段,但是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风貌清晰可感。因此,我们阅读时要善于通过品味,揣摩细微之处,把握人物性格。
(二)《论语》不但语料零散,并且各章节涉及内容和主题又丰富多样。因此,阅读时我们需要对相关材料进行联系和整理,加以印证和比较,有时还要结合相关史料文献和研究论著的解读,形成自己的认识和体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