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二、王何必曰利》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二、王何必曰利》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2 19:1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王何必曰利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浅教:读准读顺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1)“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2)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浅教:读通读懂
文化积累:
“叟!不远千里而来……?”
‘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1)叟:
(2)国与家:
(3)大夫:
(4)弑君:
(5)万乘:
(6)士:
弦高犒师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指秦军),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论语·子路》)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浅教:读通读懂
本则的主要内容?
孟子如何展开他的观点?
对你的写作有何帮助或启发?
浅教:读通读懂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
//
本则的主要内容?
孟子如何展开他的观点?
对你的写作有何帮助或启发?
浅教:读通读懂
1、亮出观点:
2、析观点
(1)假设举例(分类分层,形成排比)
(2)危害:不夺不餍
(3)意义:仁不遗其亲、义不慢其君
(4)正反对比
3、强调论点,首尾呼应
浅教:读通读懂
写作上的启发
1、首尾呼应、观点鲜明、入题简练
2、正反对比;假设举例;层层递进(形成排比)
3、会怎样:析危害,析意义……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深悟:思接千载
结合文本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梁惠王会不会接受孟子的主张?为什么?
深悟:思接千载
1、文本中的梁惠王:
2、所学知识的梁惠王:
3、你所了解的梁惠王:
4、你的结论:
深悟:思接千载
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经营天下,往往追名逐利、惟利是图。世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
深悟:思接千载
“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选自《孟子·告子下》)
深悟:思接千载
孟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何在?
只讲义,不讲利行不行?
只讲利,不讲义行不行?
深悟:思接千载
先义后利;见利思义;舍利取义
义利并重,以义为先的政治观
合乎礼义,以义待利的生活观
崇义尚道,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仿第一则的写法,以“先利后义”或“先义后利”为题写一段话,下周一作文课汇报。
深悟:内外迁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