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一、大家大声诵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字音
2.虚词实词
3.通假字
4.特殊句式
查
3、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通智,智慧),子曰:“知(了解)人。”樊迟未达(明白)。子曰:“举(提拔)直(正直公正的人)错(通措,安排)诸(兼词“之于”的合音)枉(邪恶的人),能使枉者直。”
讲
樊迟退(退下来),见子夏曰:“乡(通向,刚刚)也吾见于(到)夫子(老师)而(并且)问智,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谓何,说的是什么)也?”子夏曰:“富(深广)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疏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所谓“仁”者,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担当的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
不重大吗?死了才停止,(道路)不遥远吗?
一、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含义。
(5)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1)尧舜其犹病诸——
(3)士不可以不弘毅—
字
担忧
广大,坚强
(4)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贫困
(2)克己复礼为仁——
实现
二、翻译句子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合乎礼的不要看,不合乎礼的不要听,不合乎礼的不要说,不合乎礼的不要做。
检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是仁?怎样做才能达到“仁”,施“仁”之后会怎么样?先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论述,然后概括说明。
阅读课文,小组讨论如下问题:
2.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
论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是仁?怎样做才能达到“仁”,施“仁”之后会怎么样?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1)“仁”是什么:
(2)怎样做能达到“仁”:
(3)为什么要“仁治”:
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2. 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实现"仁"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看看我们身边的“仁”。
胡忠谢晓君夫妇——坚守藏区12年支教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课外延伸
吴孟超——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杨善洲——好书记杨善洲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阿里木——烤羊肉串的阿里木 8年资助上百名贫困生
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课外延伸
请让我们再一次用真诚来朗读这么几句话:
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还有一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拓展训练
学习了本课,你如何看待“仁”?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段100-150字的感想。
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