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2 19:4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那些年跟钱有关的。。。。。
杀富济贫
笑贫不笑娼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就是推磨鬼
钱乃身为之物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论语》选读
学习目标:
1、学习选文第1、3、4、则选文,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
2、了解孔子义利观,并探讨其现代意义。
“仁”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一次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次孔子说“仁者爱人”。把这两个定义联系起来,可以把孔子的意思理解成为:加强自身修养,恢复(保持或服从)礼的要求,在礼的原则内,真心地关心别人。
“仁”是内心思想,“义”是符合“仁”的行为。在《论语》中,“仁”和“义”有时可以互通。在《论语》中,“富贵”常被简称为“利”。“仁义”和“富贵”的关系问题也是他的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而也是孔子多次论述的问题。先看看孔子这方面的论述。
仁义和富贵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做事。”
选文1
【评析】
孔子在这里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摊主 店主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选文3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选文4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就不要去享受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例子
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做子贡。一次,吴越大军隆冬远征北方,吴王夫差强征丝棉,造成丝棉紧缺,价格走高。子贡抓住商机,从各国低价收购,然后到吴国高价贩卖,被抢购一空。还有记载,他是依靠智商生财。子贡预测市场凭的是智商,使其经商获得了空前成功。为追忆先师,他用木头雕刻孔子像,诸侯将相前来祭拜时,都想用重金请一尊雕像。子贡从中看准商机,就招募专业工匠批量生产,回报颇丰。此外,他还跨国经营。《史记》记载,子贡很善于贱买贵卖(“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在曹国和鲁国之间做生意“鬻财于曹、鲁之间”。他发现各国王侯贵族以佩戴珠宝为时尚,他就专门生产贵重配饰跨国营销,赢得收益。子贡到各国做买卖需要进见诸侯时,各国的君主都以平等的礼节来会见他,这足以说明他的生意做得很大,已是春秋时代的商界巨子。
后世称子贡为“儒商第一人”。儒商亦儒亦商,即信守儒家思想义利、诚信、人和、乐施的商人。孔子开创了儒学,其门下“七十子徒,赐最为饶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既是学者同时又是富翁的,应当首推子贡,
儒商楷模
儒商亦儒亦商,即信守儒家思想的商人。孔子开创了儒学,其门下“七十子徒,赐最为饶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既是学者同时又是富翁的,应当首推子贡。  
1.追求和谐。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他的格言是“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治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做到互相尊重,平等相处。
  2.诚信为本。在《论语》中多处记载着子贡与孔子探讨“信”的问题。他深知“信”乃立足之本,没有了“信”,一切都不可能存在,极力奉行“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使他在经商中赢得了很好的信誉,立于不败之地。
  3.崇仁立德。他坚持“以德立人,崇实务本”。子贡和范蠡都因货殖发财而名扬于世,他们交往富者,同时也抚恤贫者。
  4.义利兼顾。敢为人先,把握商道规律,义中取利的正确义利观和适应市场的能力,达到了“义利双赢”的经商最高境界。
【评析】
能够追求和谐、诚信为本、崇仁立德、义利兼顾,就是仁义。在《论语》中多处记载着子贡与孔子探讨“信”的问题。他深知“信”乃立足之本,没有了“信”,一切都不可能存在,极力奉行“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使他在经商中赢得了很好的信誉,立于不败之地。他还敢为人先,把握商道规律,义中取利的正确义利观和适应市场的能力,达到了“义利双赢”的经商最高境界。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不义而取往往带来灾祸。
周朝时,有个人叫陶答子,他在陶城做官三年,名声并不怎么好,但他的家产财富却翻了三倍。他的妻子劝他说:“没有能力而做大官,这是祸害;没有功劳而家昌盛,这是积灾。现在你只贪求富贵越来越多。我听说南山有玄豹,在雾雨中隐藏七天而不下来觅食,为什么呢?它是想润泽皮毛长成斑纹,为的是能够隐藏自己躲避祸害。猪不择食长得肥壮了,就会被杀掉。现在你不修德而家越来越富有,灾祸就要到了。”陶答子没有听妻子的话,反而将其赶出家门。结果仅过了一年,陶答子就因事发被处以死刑了。
贪腐
据新华社报道,2015年6月11日,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周永康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案进行了一审宣判,认定周永康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义而富的典范
袁隆平再次获奖后,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有多少钱,袁隆平自己有多少钱,又成了一些人热议的话题。在习惯以金钱来丈量一个人能力与价值的商品经济社会,袁隆平是不是很有钱?回答是肯定的,至少在理论上,他早已是中国名义“首富”。为什么说是名义?因为这位“首富”的价值,主要是靠公式计算出来的。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专业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仅“袁隆平”这个品牌,市值高达1008.9亿元。
  然而袁隆平对此看得更轻,回应“千亿身价”,袁隆平认为用财富衡量科学家太低级、太庸俗。袁隆平从没将追求金钱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事实上,只要他愿意,杂交水稻就是其取之不竭的“摇钱树”,但在他眼中,只要田里有稻子,从播种到收获,每天下田,才是兴趣所在。袁隆平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试验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就坐在像瀑布一样的稻谷下乘凉,他把这个梦叫做禾下乘凉梦……禾下乘凉梦是袁隆平作为科学家博大情怀的折射。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
我的义利观:
钱真的很重要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劫富济贫不可取不可取,讲义得讲法
财富不等于幸福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康德
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的高贵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的正确道路。现在,许多人都为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但是,也有不少人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