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无 端 崖 之 辞
《庄子》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章的实词及特殊句式。 过程与方法:
掌握赏析古文的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庄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深刻含义。 2、体会庄子散文想像奇特的特点。
。
名 , 中期 国人,著名的思想
家,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 并称为
“ ”。
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作,今存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文笔汪洋恣肆,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想象奇特丰富,善用寓言。
《庄 子》
庄 子
周
战国
宋
道
老子
老庄
儒家和道家的比较:
儒家所重的是群体社会,而道家所关怀的是个人。
“中国的知识分子成功时是儒家,失败时便是道家。”——林语堂
孔子负责八小时以内,庄子负责八小时以外。
----于丹
品读《庄子》,欣赏奇文,感悟人生。
“无端崖之辞”含义
:语出《庄子·杂篇·天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庄子认为天下之人沉滞混乱,不能跟他们讲严正的话,所以在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时,他使用“虚远的说法、夸大不实的语言以及无端可寻的文辞”,这使得他的文章奇特之极。
本课重点讲解第1则选文。
解题 :借助题目,把握内容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
——南宋 ·陆九渊
以“郢人斫垩”的寓言故事,形象表达了庄子对挚友的深切怀念。
匠石 —————郢人
立不失容
庄子—————————惠子
无以为质,无与言之
知音难寻
无人再赏
孤独寂寞
(俞伯牙与钟子期)
第1则: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
1. 庄子讲这个故事的意图是什么?
是说匠石的高妙?是说郢人的高妙
2.从这则寓言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庄子讲这个故事的意图是什么?
是说匠石的高妙?是说郢人的高妙?
其根本是说二人搭档配合的高妙。
换一个工匠,郢人不会如此安然地承受这一砍;换一个对象,匠石也不可能砍得如此准确无误。
目的: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以言之矣”
(自从惠子死了以后,自己已经没有谈话的对象了,自己已没有谁可以说了。)
以“郢人斫垩”形象地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选段妙趣横生。
从这则寓言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要好好珍惜,没有“他”,自己的才能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寓意
1、它告诫人们,要以诚相托,以心相印;信赖,能够产生力量。
2、知音难寻
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
腹心相交者,谓之知心
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
相知
相关链接
钟期死,伯牙不复弹;郢人死,匠石不复斫;惠施死,庄子无与言。呜呼,人生在世,虽挟绝技,又恶可以独施乎哉!
(清 宣颖《南华经解》)
伯牙和钟子期
知音何处寻?
请说出结成“知己好友”的相关人物。
1、管鲍之交
2、李白与杜甫
3、马克思与恩格斯
4、廉颇和蔺相如(刎颈之交)
……
拓展延伸:高山流水
伯牙的瑶琴
六忌,
七不弹,
八绝。。
一忌大寒,
二忌大暑,
三忌大风,
四忌大雨,
五忌迅雷,
六忌大雪
何为六忌?
何为七不弹?
闻丧者不弹,
奏乐不弹,
事冗不弹,
不净身不弹,
衣冠不整不弹,
不焚香不弹,
不遇知音者不弹。
何为八绝?
清奇幽雅,悲壮悠长
弹此琴的妙处
啸虎闻而不吼
哀猿听而不啼
琴声惊天动地,哭声悲切,招来山中黎民百姓围观,闻琴韵铿锵,人群中有点头者,有私语者,有窃笑者,待一曲终了皆鼓掌大笑,尔后一哄而散。
摔碎瑶琴凤尾寒,
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