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单元概说
作家作品
高考档案
美文共品
本单元共两节。《郑人有且买履者》由4则选文组成。第1则旨在说明治理天下应当研究当时的社会实际,从而准备和采取相应的措施。第2则旨在说明对于先王的言论后人难以确切地理解,根本没法拿来解决眼下的现实问题。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高度重视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第3则意在批评一些做官的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表现了韩非子反对巧诈、肯定拙诚的观点。
那么。第四则
又有什么新的故事呢?
不急,先让我们温习一遍已经学过的知识。
单元概说
作家作品
高考档案
美文共品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出身于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荀子。他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韩非生于战国七雄纷争之世,七雄之中,韩国最弱,他目睹韩国日趋衰弱,曾多次向韩王上书进谏,寄希望于韩王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但韩王置若罔闻,始终都未采纳。这使他孤独悲观,大失所望。他从“观往者得失之变”之中探索变弱为强的道路,写了《孤愤》《五蠹》《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发了忧愤孤直而不容于时的愤懑。
单元概说
作家作品
高考档案
美文共品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之作。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文章说理精密,笔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形象化地体现其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
单元概说
作家作品
高考档案
美文共品
韩非子:战国时的一匹烈马
战国,一个弥漫着硝烟的时代;群雄逐鹿之际,一匹烈马腾空而出。
他儒雅,骨子里却坚如青铜;他沉默,竹简上却隐现出金戈铁马;他痛苦,尘埃中却闪烁出智慧光芒。纵算风流会被雨打风吹去,他,扬一柄“法”的利刃也要傲视群雄,啸傲江湖。
悲哉,韩非,万马齐喑究可哀;壮哉,韩非,你以你血荐轩辕!
韩非的一生是一部英雄史诗。
他所留下的,不是一个没落贵族公子惆怅的叹息、温柔的懦弱,而是一名大丈夫铿锵的呼喊、坚忍的执着,以及他的千山万壑,国计民生,以及秦王的半壁江山。
“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馀万言。”
单元概说
作家作品
高考档案
美文共品
面对混乱的局势,韩非没有在沉默中死亡,而是在沉默中爆发,在爆发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尽管后来,他的爆发让他血溅三尺。
韩非是一个说客,但他远远没有一个说客迂回婉转的艺术。
韩非是一个文人,但他却有威武将军的耿直脾性与凛然正气。
他把文字当作沙场,以天下为己任,如椽大笔纵横捭阖。他胸怀韬略,热情似火,热血沸腾。他得罪了很多人,君王、文人、武士……他唯一没有得罪的,是天下。
他一下子拿出宝镜,照出是非,道出黑白;他也毫不犹豫地拔出利刃,割开浮华,说出真相。他的言语有的是鹰隼的犀利,就如他咄咄逼人的眼神;他的条规有的是蛇的冰冷,就像他严峻的表情;他的逻辑是丁就不是卯,就如他的一举手一投足,毫不含糊。
单元概说
作家作品
高考档案
美文共品
韩非的“无情”看穿了那一片繁华背后的荒凉,他的“无情”必将让一部分人在痛定思痛之后重新审视自己:必须拿起法制的武器,树立起君王的威严!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韩非子的确有
先见之明,先天下之忧而忧,他似乎已经看到敌国的千军万马已蓄势待发,而韩国的君臣却沉醉在温柔之乡里苟且快活。看到韩国一天天衰弱下去,韩非已是心急如焚,他一次又一次次告诫韩王,“没有永远的强国、弱国之分。一切坚决依法办事,国家就强盛;不坚持依法治理,国家就会衰亡”……看一下今天所有衰亡了的国家,都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大小官员都在忙于应付乱而不是致力于治理乱,况且我们的韩国已经很衰弱了,必须加强法制来重振河山。
单元概说
作家作品
高考档案
美文共品
韩王哈哈大笑,心中却生出了仇恨:韩非,何许人也
秦王拈须一笑,心中却生出了敬仰:韩非,何许人也!
(有删改)
1
2
3
4
5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通假字
(1)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 请,通“情”,真实、实在
(2)卜子妻写弊裤也 弊,通“敝”,破旧、破损
(3)燕相白王,王大说 说,通“悦”,高兴
(4)而置之其坐 坐,同“座”,座位
(5)其子所以反者 反,通“返”
(6)而自知其益富 知,同“智”,这里是意动用法,以……为聪明
基础练习
1
2
3
4
5
名句名篇
2.古今异义
古义:残暴昏乱。今义:破坏社会秩序的武装骚动。
古义:因,依照、根据;为,介词,替、给。今义:①介词,表示原因;②连词,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
古义:读书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基础练习
1
2
3
4
5
名句名篇
3.一词多义
(1)法
①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动词,效法、遵守)
②用兵之法(名词,方法)
③故治国无法则乱(名词,法令)
(2)说
①而后世多燕说(名词,解说、解释)
②燕相受书而说之(动词,解释)
③燕相白王,王大说(通“悦”,形容词,高兴)
④鲰生说我曰(动词,劝说)
基础练习
1
2
3
4
5
名句名篇
(3)非
①则非知之难也(副词,不是)
②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形容词,不对、错误)
③众闻则非之(动词,责怪、反对)
(4)胜
①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动词,能承受,能承担)
②日出江花红胜火(动词,胜过、超过)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形容词,优美的)
(5)作
①有圣人作(动词,产生、兴起)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动词,振作、奋起)
③作《师说》以贻之(动词,写作、撰写)
④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动词,劳作、劳动)
基础练习
1
2
3
4
5
名句名篇
4.词类活用
基础练习
1
2
3
4
5
名句名篇
5.特殊句式
(1)而民悦之,使王天下(省略句,“使”后省略宾语“之”)
(2)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状语后置)
(3)必为汤、武笑矣/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被动句)
(4)宋人有耕田者(定语后置)
(5)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省略句,“令”后省略宾语“之”)
(6)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定语后置)
(7)举烛,非书意也(判断句)
(8)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判断句)
(9)王大说,国以治(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
(10)治则治矣,非书意也(判断句)
(11)郑人有且买履者(定语后置)
(12)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省略句,“之”后省略了介词“于”)
基础练习
1
2
3
4
5
名句名篇
(13)何不试之以足(状语后置)
(14)宁信度,无自信也(宾语前置)
(15)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省略句,介词“以”后省略“之”)
(16)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被动句)
(17)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①判断句;②被动句)
(18)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①定语后置,“人臣之处官者”即“处官之人臣”;②判断句)
(19)因问于群臣(状语后置)
(20)胡,兄弟之国也(判断句)
(21)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被动句)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
(2)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1.本课运用了几则寓言故事 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2.韩非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反对“法先王”,试分析这一思想的正确合理性。
提示:韩非头脑清醒,立足现实。寻求直达功利目的的有效手段,这一点是他最关注的,也是具有实际意义的。韩非认为,历史不断地发展变化,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与其用渺茫模糊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社会,不如依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采取适合当今社会实际的策略方法,处理当世之政,治理当世之民。与其他学派思想的迂阔或理想化相比,韩非的法家思想更能切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
3.“郑公伐胡”和“智子疑邻”两则寓言表现了相同的寓意,其关联点上的两个人物是谁 为什么
提示:“郑公伐胡”和“智子疑邻”两则寓言表现了相同的寓意,即明白事理并不难,明白事理后正确处置才困难。和这一寓意关系最密切的人物,一是关其思,一是邻人之父。因为这两个人都具有清醒的认识,都看到了问题的关键,但他们的最终结果是一个被杀,一个被怀疑。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文本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