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有无相生》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2 20:1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
1.疏通文意,熟读经典;
2.理解《老子》的思想及蕴含的人生智慧;
3.辩证地看待《老子》的思想,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
一、老子简介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身份和生活时代现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最早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对他的生平作了介绍:“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他的“终”,《史记》记载:“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去。……出关,守关令尹喜强为之著书,做《道德经》五千言,化胡而去,莫知所终”。
为什么不称老子为“李子”?
有学者认为:称“老子”说明老子哲学的深邃,思想的老道;称“老子”也是我们这个早熟的民族深刻的隐喻性的象征。
(一)赏读节选第7节
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探讨:这一节蕴含着老子的什么思想?
持守柔弱,反对逞强
弱能胜强,柔能克刚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探讨:这一节蕴含着老子的什么思想?
明确:“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支离疏与孔子
身体严重残疾——却有用而长存
道德之圣——周游列国,到处碰壁。落荒而逃。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看似“无用”,实则有用;看似“有用” ,实则无用。其实,有用无用,儒家和道家的出发点不同,主要看对谁有用而已。
——逆向思维
顺向思维——我们习惯性的思维认为坚强比柔弱好,强大能战胜柔弱;我们看到的是“有用者”的用处。
逆向思维——我们习惯性的思维认为柔弱比坚强好,柔弱能战胜强大;他偏看到的是“无用”之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探讨:老子在这一段里,究竟告诉我们什么永恒的道理?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矛盾的双方是互相依存的。包含着辩证思想。
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反复朗读。说出你从中悟出了老子的什么智慧?
师生小结:《老子》中蕴含着许多精炼的俏皮的智慧,他不像孔子那样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谆谆教诲人们,让人们去追求精神的至高境界;而是像一位阅历深厚的智者,告诉我们生活中的智慧。当我们倾听完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的教诲后,我们总想听听智者超凡脱俗的生活艺术。
(一)再读孔子,感受孔子的思想
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5.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孔子试图为这个社会建立一种信仰。如,人应该仁、义、礼、智、信、勇,人应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1.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2.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老子——打破传统文化,破坏这种信仰。他看到的是社会的反面,人应该变得柔弱,变得“无用” ,才能长存与这个世界
孔老之别——建立和反叛
老子——传统文化的反叛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写一篇小论文,论逆向思维在作文立意中的运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