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刘义庆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③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
关于《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一部以汉末、魏、晋士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编撰者是刘义庆。南朝宋彭城(江苏徐州)人。
《世说新语》是一部以汉末、魏、晋士人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编撰者是刘义庆。南朝宋彭城(江苏徐州)人。
“志”是记的意思。“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它由
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纂而成。 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
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走近作者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川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所著除《世说新语》以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等小说和文集,但已散佚。
一、预习
自读课文,粗读,读准字音
1.悦读 正音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自读课文,粗读,读准字音
二、再读课文,结合文中注释解释文中划横线的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 行,期日中,过 中 不至,
太丘舍 去,去后乃 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
曰:“待 君久不至,已去。”
1.字词通关
约定
和
出行
超过
中午
没有到
正午时分
放弃
离开
才
和
当时
年龄
在门外
嬉戏
您的父亲
通“否”
等待
尊称,“您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
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
入门不顾。
就
不是
语气词,“啊”
别人
丢下,舍弃
离开
谦称,对人称自己的
父亲
中午
没有到
就是
信用
别人儿子
没有礼貌
走进
回头看
感到惭愧
拉
2.结合上文的词语解
释,尝试翻译全文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陈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就问陈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孩子骂他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三、课文精析
1.陈太丘“期日中,过中不至”,陈太丘的朋友反怒责陈太丘,说明朋友是怎样的人? 、陈太丘是县令,“友”为什么敢骂他?
2. 元方面对父亲朋友的粗野语言,针锋相对地指出他的“无信”“无礼”,这说明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不讲信用,粗野无礼。朋友以为他是个不讲信用的人
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3、《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有礼貌的称呼对方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4、“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5、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6、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明、勇敢、明理
四、综合探究
(1)不失礼
①全文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元方不失礼,懂得为人之理 “无信”、“无礼”是全文的核心,从反面说明“信”和“礼“的重要。
②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2)失礼
“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 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为什么?
2、如果你是元方或友人,你怎么做?
元方:(1)和元方一样有理有据,指出友人的错误。(2)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3)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友人:(1) 先道歉,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2 )求得别人的原谅,今后注意改正。
(3) 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骂人,更不应该骂人家的父亲。
(4) 找别的机会向陈太丘父子道歉。
(5)今后一定要遵守时间,言而有信。
五、归纳整理
一、古今异义词
1.去 古意:离开 ;今意:往、到。
2.委 古意:丢下、舍弃 ; 今意:委屈、委托。
3.顾 古意:回头看 ;今意:照顾
4.去古:离开;今:到什么地方去
二、一词多义
1、顾: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顾野有麦场(看)
2、信
则是无信(讲信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六、课堂检测
(一)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1)
陈太丘 与 友 期 行,期 日中,过 中 不 至,太丘舍
去,去后 乃 至。元方 时 年 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
“尊君 在 不 ?”答曰:待 君 久 不至,已 去。”友
便人 怒:“非人 哉!与 人 期行,相 委 而 去。”元方
六课堂检测
(一)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 (1答案)
陈太丘 与 友 期 行,期 日中,过 中 不 至,太丘舍
和 约定 出行 约定 中午 中午 没有 到 舍弃.丢下
去,去后 乃 至。元方 时 年 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
离开 才 到 当时 年龄 在门外 玩耍
“尊君 在 不 ?”答曰:待 君 久 不至, 已 去。” 人称自己的父亲 同“否” 等待 您 很久 没有到 已经 离开
友人 便 怒:“非人 哉!与 人 期行,相 委 而 去。”元方
就 生气 不是人 啊 别人 丢下 (表顺承 )
课堂检测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2)
元方曰:“君 与 家君 期 日中。日中 不至,则
是无信;对 子 骂父,则 是 无礼。”友人 惭, 下
下 车 引 之,元方入 门 不 顾。
没有礼貌 感到惭愧 走下 拉 家门
回头看
(一)解释下列画横线的词(2) (答案)
元方曰:“君 与 家君 期 日中。日中 不至, 您 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则 是无信;对 子 骂父,则 是 无礼。”友人
就是 别人儿子 没有礼貌
惭, 下 车 引 之,元方入 门 不 顾。
感到惭愧 走下 拉 他 家门 回头看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 , (朝代)人。
课堂检测
1.《世说新语笺疏》 刘义庆 南朝宋
课堂检测
答案
课堂检测
1、 “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君:
尊君:
家君:
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3、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4、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
课堂检测
简答题
1、 君:对对方的敬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或:言而无信,待人无礼。
3、聪明、机智的孩子。评价略,言之有理即可。
4、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5、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课堂检测
6、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
对:
①
②
错:
7、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8、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9、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课堂检测
答案:
6、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7、答: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从信用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貌方面,是父亲的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友人哑口无言,只好向元方道歉。
8、略
9、守时守信,以礼待人
附:、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友人: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陈太丘
元方:聪明机智率真
启示:诚信懂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