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羽毛球
一、羽毛球运动的起源
与发展
早在14——15世纪时,日本就出现了一种两个人用木制球拍,将插上羽毛的樱桃当作球来回对击的游戏,这就是羽毛球运动的原形。
此后,又有类似羽毛球的游戏方式相继在印度和俄国出现,印度称此游戏方式为“普那”,它是用绒线缠成球形,上插羽毛,用木拍对击。俄国则称其为“伏朗”,用球和我们现在的毽子非常相似。
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在英国。1873年,有位从印度退役的英国军官在英国伯明顿镇的一位公爵家做客,当时恰逢下雨,他向客人介绍了“普那”游戏,此后这种活动很快就风行起来。1893年,英国14个羽毛球俱乐部组成了羽毛球协会 。
1948——1949年举行了首届
世界男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汤姆斯杯”赛,马来西亚队击败了美国、英国和丹麦等强队荣获冠军,从而开辟了亚洲人称雄国际羽坛的时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羽毛球队步入世界,开始探寻自己的发展之路。
二、当今世界重
大赛事
1.汤姆斯杯世界羽毛球男子团体赛
1934年,国际羽联第一任主席汤姆斯爵士捐资此奖杯供世界羽毛球男子团体赛用,1948年举行了第一届比赛,从1984年起该项赛事改为每逢双数年举行,并由9场制改为5场制(3场单打、2场双打)。
2.尤伯杯世界羽毛球女子团体赛
1956年,举行了第一届比赛,每场团体赛由3场单打和4场双打组成。从1984年第十届比赛开始与汤姆斯杯同时、同地举行,比赛方法也相同。
3.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男女混合团体赛
苏迪曼杯是印尼羽协创始人,长期担任国际羽联理事和副主席。该赛事每逢单数年与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同时、同地举行,每场团体赛由男单、女单、男双、女双和男女混合双打共5场组成。
4.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单项比赛
1977年,在瑞典的马尔摩举行了首届比赛,从1987年起每逢单数年与苏迪曼杯赛同时、同地举行。每项比赛均采用单淘汰制,不设附加赛,决出冠亚军,半决赛的负者并列第三名。
5.世界杯赛单项比赛
6.奥林匹克运动会羽毛球比赛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起,将羽毛球运动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设男单、女单、男双、女双四枚金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又增设混合双打。
7.世界羽毛球大奖总决赛单项比赛
1986年开始,增设了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3项比赛。
8.世界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
随着羽毛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各国的羽毛球水平越来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比赛项目设置趋于多样化、国际化。
三、羽毛球
羽毛球是由16根羽毛固定在球托部,羽毛长62—70毫米,每一个球的羽毛从羽根到羽尖长度应一致,顶部围成圆形,直径为58~68毫米,球托底部为圆形,直径为25~28毫米,球重4.74~5.50克。
四、羽毛球的挑选
1.羽毛球的外型要整齐,包裹的球托皮革要光洁,没有皱纹,羽毛洁白且插片的角度要一致。
2.羽毛杆略粗且直,胶水均匀,用手握上去要有硬度,弹性要好,不能变形。
3.在试打羽毛球时,其飞行的稳定性要好,旋转向前不摇晃、不漂移,在同一筒内的羽毛球速度的快慢不应该有明显的差别。
五、羽毛球拍
球拍的挑选
1.球拍的重量(挥拍时速度快不快,扣球 能不能用上力)
2.检查球拍的整体结构(拍杆硬不硬、有没有弹性,拍子震不震手)
3.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球拍
4.根据手形的大小挑选拍柄,以握住拍柄感觉舒适为宜
5.看一下弦装得是否匀称
6.材质的不同选择羽拍,一般来说全碳羽拍重量最轻,是目前的主流材料
六、羽毛球网
羽毛球网长6.1米、宽76厘米,为优质深色的天然或人造纤维制成,网孔大小在15~20毫米之间,网的上沿应缝有75毫米宽的双层白布(对折而成),并用细钢丝绳或尼龙绳从夹层穿过,牢固地张挂在两网柱之间。
标准球网应为黄褐色或草绿色,网柱高1.55米。
七、羽毛球场地
八、正手握拍法
握拍
握拍之前,先用左手拿住球拍,使球拍与地面垂直,再张开右手,使手掌下部靠在球拍的握柄底托部位,虎口对着球拍柄,小指、无名指和中指自然并拢,食指与中指稍稍分开,自然弯曲并贴在柄上。
正手握拍法的技术关键有两个,一个是要放松,一个是要灵活。
正手发高远球
准备:站在发球区靠近中线距中线约一米处,两脚前后与肩同宽,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以右手握拍为例),采用正手握拍法,肘关节自然弯曲,拍头处在胸前位置。
引拍:握拍手向后平拉开,肘关节自然弯曲,并使身体重心移到后面的右脚,左手持平举起,比肩略低。
挥拍:先以身体重心由右脚转移带动转腰同时开始挥臂,整个挥拍线路是从右下向左上挥拍击球。挥拍幅度要大,手臂充分前摆,肘关节不要贴于胸前。
击球:当击中球时手指要紧握球拍,控制球面的击球方向,使击出的球以向前的高弧度飞行,并垂直落在斜对方的接发球区的断线处。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