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秦 腔
贾平凹
学习目标
1.了解贾平凹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秦腔。
2.体会文章所传达出的大气、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蕴。
3.体会作者在场面描写上的出神入化,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特色及其表达的技巧。
4.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体会民间文化的魅力。
01
了解作者
初识秦腔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出生。著名作家,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
作者简介
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商州散记》《腊月·正月》《天狗》《晚唱》《爱的踪迹》《贾平凹自选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
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废都》《白夜》《秦腔》;
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
诗集:《空白》《平凹文论集》。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编号:Ⅳ-16。
《秦腔》是一部“反史诗的乡土史诗”,有史诗般庞大的规模和厚重的质地。贾平凹用文字还原和营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是对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作的“挽歌”。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
02
初读文本
勾画轮廓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通过比较道出秦腔高亢激昂的特点,指出它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
第二部分(4-9):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了秦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强调只有秦腔才能承载起秦人的喜怒哀乐。
文本研读:第一部分
分别概括秦地、秦腔、秦人的特点。
①八百里秦川。
远远看着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细细辨认着田埂土,荒草中那一截一截汉唐时期石碑上的残字。
秦地:辽阔、厚重
文本研读:第一部分
分别概括秦地、秦腔、秦人的特点。
②当他们在收获时节的土场上,在月在中天的庄院里大吼大叫唱起来的时候,那种难以想象的狂喜,激动,雄壮,与那些献身于诗歌的文人,与那些有吃有穿却总感空虚的都市人相比,常说的什么伟大的永恒的爱情是多么渺小、有限和虚弱啊!
高高的土屋上的窗口里就飘出 一阵冗长的二胡声,几声雄壮的秦腔叫板,我就痴呆了,感觉到那村口的土尘里,一头叫驴的打滚是那么有力,感觉自己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喷薄而出。
秦腔:高亢激昂、震撼人心
文本研读:
分别概括秦地、秦腔、秦人的特点。
③在西府,民性敦厚。
他们大都不识字,但却出奇地能一本一本整套背诵出剧本。
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
秦人:朴实敦厚、粗犷豪放
文本研读:
秦地、秦腔、秦人三者间的关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辽阔厚重,广漠旷远的秦川大地,养育了秦人,给了他们旺盛的生命力,也给了他们敦厚、直率的性情和勤劳质朴、敢爱敢恨的品格。
一方水土,一方人,形成一种文化。秦地的辽阔厚重,与秦人的直率豪放、秦腔的激越奔放形成一种高度的内在统一。这样的秦地,这样的秦人,才创造出高亢激越、雄浑奔放的秦腔。秦腔只能诞生在秦地,也只有秦腔才能承载秦人的喜怒哀乐,表达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03
提头抓尾
品味情感
文本研读:
2.概括秦川人喜欢秦腔的原因。
①唱秦腔是做人最体面的事,只有唱秦腔,才有出人头地的可能;
②劳苦倦极时可以荡涤困乏;
③在文化生活贫乏的时代,秦腔让他们可以宣泄生活的快乐和痛苦,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得到美的享受。
找出第一部分中最能表现秦腔与秦地秦人关系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①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
秦腔承载了秦人的喜怒哀乐,是秦人“最高的艺术享受”。
找出第一部分中最能表现秦腔与秦地秦人关系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②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运用了夸张,把唱秦腔“快板”所流露出来的高兴、狂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极为形象地表现了秦腔“慢板”对秦人心灵的抚慰作用,增添了语言的情趣。
找出第一部分中最能表现秦腔与秦地秦人关系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③那种难以想象的狂喜,激动,雄壮,与那些献身于诗歌的文人,与那些有吃有穿却总感空虚的都市人相比,常说的什么伟大的永恒的爱情是多么渺小、有限和虚弱啊!
通过与文人、都市人“渺小、有限和虚弱”的情感的对比,突出秦腔的厚重、真实和雄壮有力。
找出第一部分中最能表现秦腔与秦地秦人关系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④感觉自己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喷薄而出。
作者漫游在秦川大地上,联想到它悠久而雄壮的王朝历史,耳闻目睹了秦腔秦人,深深地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能不能交换位置,为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
不能。“只有”表示必需的条件,“只能”指惟一的办法或出路。先说“只有”,再说“只能”有一种层层递进的作用,更好地突出了秦腔对于秦人的重要性。
结尾一句“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有何作用?
再次点明秦腔高亢激昂的特点,强调它的生成与风土人情密不可分,呼应了开头,强化了主题。
04
赏析场面
把握技巧
文本研读:
3.文章是通过哪些场面来表现秦人对秦腔的痴迷与热爱的?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场面 内容 手法
排演的热情
男女老幼,乐此不疲
演出前奏
观众期待,热闹非凡
演出的精彩
技艺精湛,观众陶醉
观众痴迷
兴致如一,各得其乐
台下悲喜
几家欢喜几家愁
秦腔地位
神圣崇高
场面描写的主要技巧有:
点面结合;
正侧面描写;
视听结合;
动静结合;
白描、工笔;
虚实结合;
运用修辞手法。
排演热情
赏析场面,把握技巧
主要内容:描绘排演秦腔时无论寒暑,不分老幼,乐此不疲的热情场面。
①点面结合。先交代背景——夏天蚊子多,冬天寒冷,表明虽然条件非常艰苦,但演员排练、群众看排练的热情不减。接下来再通过叫骂、准备夜餐等细节表现秦人对秦腔的痴迷。
点面结合:“点”是详细描写,可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是对事物的概括性描写,体现广度。
②语言描写表现秦川人率真的性情。
演出前奏
主要内容:描绘观众引颈期待,热闹非凡的场面。
①巧用繁笔,有力烘托秦川人“扳着指头”盼演出的急切心情;宁可省吃俭用,也要搭建好的戏台,表现秦川人对秦腔的重视和喜爱。
②言行描写。看戏是的盛况,台下人们的争吵,“台下就乱了......狗年快完了,你还叫啥哩?猪年还没到,你便拱开了!”从质朴的语言中仿佛听到了秦人观看秦腔的高涨热情,也表现了秦人的豪爽幽默。
演出精彩
主要内容:描绘演员技艺精妙,观众入戏动情的场面。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有力表现秦腔演员表演技艺的高超。
①正面描写:女的角色,步伐如同水上漂,腰身肩头一身戏;男的角色,摇帽翎单双结合动静结合,技艺精妙;亮相高叫,声如炸雷,摄人魂魄。
②侧面描写:观众叫好声不绝,观众体验到震颤、舒爽的感觉,观众随角色的蹲起而缩短或伸长脖子。
观众痴迷
主要内容:描绘观众冬夏不减兴致,老幼各得其乐的场面。
侧面烘托。选择“老一辈的秦腔迷”和“脾性野一点的孩子”这两类观众,对比鲜明,概括性极强,从侧面写出了村民们炽烈的感情以及对秦腔的痴迷热爱之情。
演出悲喜
主要内容:描绘秦腔演出给生活带来悲喜的场面。
点的描绘,通过以秦腔演出现场相亲、爷爷带孙子看秦腔的喜中之悲、老汉在演出场地捡拾钱物、嘴馋孩子趁演出各家锁门之际偷摘瓜果等事例,表现秦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紧紧扭结在一起。
秦腔地位
主要内容:描绘秦腔在秦人生活中的神圣崇高的地位的场面。
侧面描写。秦腔是待客的最高礼遇,不容许客人对秦腔不敬,秦腔演员与国家领导人一样被人崇敬,名角的父母也会得到人们的礼让和尊重,侮辱秦腔会招来麻烦或被教训,“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这些足以说明秦腔在秦川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赏析场面,把握技巧
在第二部分,作者以悠游、流丽的笔触神情毕现地表现了秦地人民喜怒哀乐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从中凸现出的蓬勃的生命力。秦腔,就是秦地人民享受生活的五大要素之一。从秦地人对秦腔的拥护,到听戏时的痴迷,以及对善唱秦腔者的尊重……秦腔生于斯,正是因为它以浓烈的曲调抒发了老百姓的悲情与欢快,所以才会如此让人人心入骨地迷恋,它就如陕北的信天游一样,秦腔就是秦地人民酣畅表达自我、抒发悲苦的抒情渠道。
课文小结
“秦腔”象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持久不衰的生命力。《秦腔》不但绘形绘色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变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了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在贾平凹笔下,秦腔是黄土地与老百姓生生不息的命运之声。
在当下,也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频频告急。源起西周的秦腔,年青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文化之美显得式微;传统工艺刺绣,如今为找不到“接班人”而面临失传……不少凝结先人智慧才智的手工艺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这十分可惜。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延伸拓展
观点一:传统艺术融入现代生活方能显活力。
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一种艺术都不应该千百年来从内容到形式一成不变,因为再有耐心的观众,也不愿意一辈子只看一部与时代脱节的旧戏。因此,传统文化艺术只有“活”起来,紧跟时代步伐,吸收时代与生活的“源头活水”,创新形式,善用最新的手段,才能吸引大众的目光,真正的“火”起来。这是文化传承的必由之路,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领略传统艺术之美。
观点二:传统艺术要在形式多元和传播活跃度方面进行突破。
传统艺术可以借助现代科技实现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例如京剧,可以借助现代舞台光影技术丰富表演内容和形式。在传播方式上,有部分传统艺人选择了网络直播,这正是时下流行的宣传方式。从两三分钟的短视频,到一个多小时的长直播,内容无不经过精心设计,尤其是直播内容,突破了以往宣传视频的套路,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内容。恰如麦克卢汉那句名言“媒介即讯息”,内容必修符合传播工具的特征,才能发挥出优势效应。
观点三:青年要担负起传承传统艺术的责任。
青年一代要接过前辈手中的火炬,让传统文化之火生生不息,不只是行走在仁义礼智信的规范中,不只是浸染在棋琴书画的儒雅里,不只是沐浴在唐诗宋词元曲的书香里,也不只是委身于汉服唐装的余韵里……传统文化和艺术是财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是万众瞩目的民俗,是地域文化中独一无二的奇葩。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层面的还是非物质层面的。要去学习与它们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想方设法去传播,让它们在青年一代的手中熠熠生辉!
作业:联系你家乡民俗文化的例子,如小吃、方言、婚俗特色等,探究某种文化现象。
(可以简单介绍,也可以思考其局限性,衰落的原因等。)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用一句话给“秦腔”下定义,不超过80字。
秦腔,别称“梆子腔”,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成熟于秦。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现已发现的秦腔传统剧目有三千多种,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各种神话及民间传说,其中包括《春秋笔》《和氏璧》《玉虎坠》《紫霞宫》《麟骨床》《长坂坡》《卖华山》《临潼山》《斩单童》《取洛阳》《三娘救子》《柜中缘》《反延安》《破洪州》《三上殿》《献西川》等代表性剧目。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用一句话给“秦腔”下定义,不超过80字。
秦腔是起源于陕西、甘肃一带,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取材于历史故事、各种神话及民间传说的汉族最古老戏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