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 西》
教材分析:
在湘教版地理教材中,巴西这节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六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从“亚马逊平原与亚马逊河”、“发展迅速的经济”、“人口与城市”三个方面介绍了巴西。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区域地理部分“认识国家”中的地理课程标准。教材补充材料精选得当,有益于学生知识面扩展,针对重点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本节课的设计,基于《地理课程标准》,突出了巴西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问题。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转变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读图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2)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3)概括并归纳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及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了解巴西热带雨林的成因及现状,以及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初步分析地形与气候的特点对河流的分布和河流水量大小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热带雨林的现状到学生探讨如何保护热带雨林的分析,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增强环保意识懂得保护热带雨林的重要意义,初步树立保护全球环境的观念。
【教学重点】:
(1)通过读图分析,了解巴西的自然环境特征,特别是地形与气候的分布和特点
(2)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分析亚马孙雨林现状和遭受破坏的原因,及相应的保护措施。
(2)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引导讲授法,讨论交流法,课件展示法,板书说明法
四、教学安排:1课时(巴西第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收集巴西的图片、资料,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白板课件,微课。
六、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 播放桑巴舞曲 欣赏音乐 激发情感,准备学习。
导入 新课 大家听说过食人鲳,电鳗吗?这些凶残的鱼类原产地在哪里? 它们主要生活在亚马孙河流域,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亚马孙河。 回答:原产地亚马孙河 激发学习兴趣,引出亚马孙河。
媒体 展示 利用白板播放及拍照功能:播放《亚马孙河》视频 《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视频,拍下关于亚马孙河的重要信息的照片。 观看视频 切身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板书 亚马孙河和亚马孙平原
提问 通过视频和照片同学们获得了那些信息? 思考回答: 水量,流域面积,河流长度等情况 简单概括亚马孙河及亚马孙平原的基本信息。
板书 世界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长度仅次于尼罗河。 世界最大的平原,分布着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 记笔记 引导学生学习在有用的资料里摄取重要信息。
读图 提问 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册第2页的《世界地形图》找到亚马孙河和亚马孙平原,对照第4页《世界政区图》观察亚马孙河主要流经什么国家?亚马孙平原主要在那个国家? 学生读图对照发现亚马孙河主要流经巴西,亚马孙平原近一半面积在巴西。 导出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巴西
出示 课题 白板出示课题, 第八章 走进国家 第6节 巴西 明确本课内容
展示 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巴西这个国家。 白板出示学习目标 读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说图 利用白板的板中板功能展示美洲手绘图。 提问:哪位同学能看懂,请回答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 学生回答 复习巩固美洲的地理位置,为学习巴西的位置做铺垫。
看图 比较 利用白板出示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对比图,引导学生回忆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有哪些。 认识面积居前六位的大国。 感受世界的国家在面积上的差异。
读图 回答 切换到PPT课件运用动画功能演示巴西在世界中的位置图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回答: ①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②巴西的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有哪两条特殊的纬线从中穿过? ③巴西属于哪个纬度区和温度带? 读图观察、 指图圈画、 得出结论。 感知地图,建立空间位置感,提高利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板书 巴西的地理位置
归纳 1、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居世界第五)。 2、位于西半球,南半球,南美洲东部,大西洋西岸,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热带面积广大。 完成笔记 归纳总结,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提问 接下来,我们来认识巴西的自然环境,那么了解区域的自然环境从哪几个基本要素入手呢? 回答:地形、气候、河流。 让学生明确自然地理特征的组成要素
板书 地形 自然环境 河流 气候 记笔记 帮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知识体系。
自主 学习 组织学生读课本97页图,独立完成: ①在“巴西地形图”图中找出巴西主要地形区并判断平均海拔高度。说出主要地形区在巴西境内分布的比例如何,由此总结巴西的地形特点。 ②读 “巴西地形图”观察河流流向、数量、长度、主要大河,由此总结巴西的河流特点。 ③课件展示 “巴西气候类型图”读图说出分布在巴西气候类型,指出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的气候类型,由此总结巴西的主要气候类型。 读图对比、 读图指出、 读图观察、 读图说出、 得出结论。 让学生多次“接触”地图,感知地图,建立空间位置感,提高利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点拨 总结 PPT课件出示巴西地形图及气候图点拨总结: 1、巴西地形以平原(亚马孙平原占1/3)和高原(巴西高原占2/3)为主,地势南高北低。 2 、巴西以热带雨林气候(全年炎热多雨)和热带草原气候(全年炎热,分干湿两季)为主。 3、巴西河流众多,全部注入大西洋,亚马孙河是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与老师积极交流,明确重点。 帮助学生把握正确的读图分析方法,师生交流互动,增进师生感情,共建和谐课堂。
提出 问题 PPT课件出示巴西地形图及气候图 思考:结合地形和气候特点,说说亚马孙河水量特别丰富的原因。 思考回答:沿途流经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和亚马逊平原降水丰富,支流众多。 质疑解疑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总结 由此我们看到巴西有巨大的水能资源,充分利用水能建成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但我国的三峡水利规模将超过它。及利用迁移到巴西其他主要的自然资源。(课件展示三峡水电站与伊泰普对比) 对比激起民族自豪感 情感升华
提问 过渡 亚马孙河是拉丁美洲人民的骄傲,巴西人自豪地称之为“河海”。不仅滋润着广袤的土地,同时蕴孕育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那么热带雨林在地球上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思考 轻松自然进入重难点的学习
课件 展示 热带雨林作用:1、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 2、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 3、调节全球气候 4、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5、维护生物的多样性 6、提供木材 了解雨林作用 帮助学生归纳,提高总结概括的能力
转折 过度 我们看到地球上的热带雨林不仅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但是我们人类对雨林做了什么呢,下面我们来看图片和视频。 思考 设疑深思
观看 资料 发现 问题 热带雨林原始的迁移农业画片和雨林开发过程中对雨林破坏的图片以及旱灾致亚马孙热带雨林生态环境恶化视频新闻 观看图片和视频,认识雨林危机 变抽象为形象具体,刺激感官
1、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巴西致力于亚马孙地区的开发。(政府) 2、肆意砍倒树木,开荒种地(贫苦农民) 3、兴建公路,伐木者,发展采矿业、开辟大型农牧场(开发商) 4、亚马孙地区的开发,引起了深刻的环境问题。(环保官员) 感受雨林危机 感知现象 引起震撼
过渡 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它的危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下面我们以策划者的身份与同行积极交流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问题。谈谈应该如何合理地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 引导学生进入角色
板书 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分组 讨论 模拟:政府官员 当地居民 开发商 环保组织成员 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 激发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准备
角色 模拟 解决 问题 组织学生分角色交流,然后推荐一位代表做中心发言,小组的其他同学可以随时补充。发言时请说明你所扮演的角色,如果需要,还可以上台展。 学生分角色,讨论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问题。 合作解决问题,思维互相激发,培养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想法,并对同学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 模拟角色讲出想法 树立自信,体验成功
概括 总结 保护热带雨林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要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不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懂得正确的发展观 激发感情,帮助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
过渡 本着这样的思想,巴西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绩,目前是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有很多时候,人们提起巴西,更多的是最先先到,足球、桑巴舞狂欢节、、烤肉。下面我们就着音乐来欣赏巴西的这三大特产。 激发兴趣
播放 微课 巴西足球、狂欢节、桑巴舞 感受热情似火的音乐,欣赏图片,了解巴西风情 创设情境,感受中认知
小结 本课 通过板书“巴西知识树”来引导学生总结。并结合微课内容简要说明巴西人文特点,具体内容将在下节课进一步学习。 学生总结并记录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知识系统化。同时引出第二课时内容。
巩固 练习 PPT课件展示6道练习题,多媒体链接到检测题。 选题解题 鼓励学生接受挑战,检测。
八、板书设计:
地理位置
(
地
形
自然
环境
气候
河流
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经济
人口城市
)(水量最大 流域面积最广 长度第二)
(
亚马孙平原
) (
巴西
) (
亚马孙河
)
(面积最大 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九、教学后记:
湘教版地理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给了教师很大的创造和发展的空间。在教材的处理方面,灵活地根据地理课程标准,基于教材,同时又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本节课用学生倍感新奇鱼种——食人鱼、电鳗等凶残鱼类导入亚马孙河在进入巴西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新课程要求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学生从课前的音乐欣赏到视频短片的观看,以及读图说图、读书自学、角色模拟等一系列学习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有利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地图的判读和使用能力。注重体现教给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授之以“渔”,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这种学习成果应给予激励性评价。教学的亮点一是新课导入独特新颖,有趣味性;亮点二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深度融合,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真正让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亮点三是巩固练习的设计,符合孩子现阶段的心理,使学生获得成就感,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亮点四是板书设计形式个性而又自成体系,符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