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阳光中学第二学期期末 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孟子》说:“深耕易耨"。《韩非子》说:“耕者且深,耨者熟耘”。《吕氏春秋》说深耕可使“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使禾、麦得到好收成。当时“深耕”得以普及的主要条件是( )
A.农学研究的重大突破B.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C.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D.二牛一人耕作法的推广
2.史书记载:宋代铸币用工之序有沙模作、磨钱作、排整作。“模沙、冶金、分作有八,前为大阔,冶官别墅,于闳之南,群工屯营,为屋八百槛。”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官营手工业工序严格规范B.民营手工业分工日益细致
C.冶金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D.家庭手工业工艺水平提高
3.宋代《困学纪闻》全方位保存了宋代社会生活场景,既有对社会重大事件的记录,也有对微观生活的叙述,在文化史、社会史、学术史、科技史等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研究价值。下列诗句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最有可能被记载其中的是( )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B.“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将”
C.“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4.<大明律》载:“凡将马、牛、铁器、铜钱、缎匹、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货物船车并入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这反映出明朝( )
A.长途贩运贸易受到限制B.注重维护公正的贸易环境
C.严格实行海禁闭关政策D.重视用法治来管理民众
5.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中可以看出"洋布大行"给近代中国经济造成的变化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洋务运动已经开始
C.中国布市完全消失D.纺织开始使用机器
6.严志才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指出:“到1936年,帝国主义在华资本已达42.8亿多美元,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原煤产量的55.7%,发电量的55%,棉布产量的64%……1937年,帝国主义直接和控制经营的铁路已占总里程的90.7%。”上述材料反映出( )
A.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B.中国已融入资本主义市场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显著成效D.官僚资本兴起并日益膨胀
7.15世纪后期,西欧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和黄金。一位西班牙人说: “我们西班牙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该“心病”的最主要病因是( )
A.西欧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B.西欧人向外传播基督教
C.《马可·波罗行纪》的刺激
D.西班牙王室的对外扩张
8.加勒比海地区印第安人在1492年时约有600万人,50多年后剩下几千人;安第斯山地区印第安人在印加帝国末期约有900万人,100多年后减少到60万人。这表明( )
A.世界性的人口大流动由此开始
B.殖民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
C、生产力水平低下限制防疫水平
D.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财富的集中
9.资本主义的变化影响着西方诸国的沉浮。一国之强盛,或支配地位被他国所取代,都有其时代大背景。凡能够在资本主义某一发展阶段上捷足先登者,往往抢占发展优势,成为一个潮流的领头人。下列选项中,能够印证以上观点的是( )
A.新航路开辟后的重商主义促使荷兰、英国迅速率先崛起
B.工业革命后英法两国采用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引领资本主义发展
C.固守重商主义传统的德国直到19世纪70年代才实现了真正的统一
D.实施“混合经济”的美国在20世纪初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10.据下图所示内容,可以推知( )
A.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工业并未突破B.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新经济出现
C.第三次工业革命以第三产业为主D.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关键
II.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提出:中国的工业化可以在社会主义阵营内与各国分工合作。但是,新中国领导人做出了建设“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决定,1962年,进一步提出“建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经济体系”的目标。这些决定表明( )
A.中国已放弃斯大林模式B.中国已具备较雄厚的工业基础
C.中国要重点发展轻工业D.工业化要保证国家的经济安全
12.据统计,2003年在169万家乡村集体企业中,就有95%实现了各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其中20万家转成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139万家转成了个体私营企业;二者增加值已占全部乡镇企业的70%以上。乡村集体企业变革反映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亟需改革
C.农村经济需加快和城市的经济互动D.政府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13.1979年7月,我国颁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又出台了《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等相关法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根据入世承诺在五年内清理和修改了2000多种法律法规。上述举措( )
A.保障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持续性发展
B.主要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说明我国已经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14.1912年,陶然亭茶馆开张,特设有一球房,据称是要提倡西方“文明”*健康”的娱乐,还提供电话、报纸和食品等服务。悦来茶馆是成都新式娱乐的先驱,它首次把话剧搬上成都的舞台。这些现象说明( )
A.崇洋媚外凤气十分盛行
B.反抗清政府成为主流思想
C.西方文化影响日常生活
D.自由民主思想已普遍传播
15.2019年4月,第22届莫斯塔尔博览会在波黑莫斯塔尔市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中国铁路的复兴号、中欧班列等在展会上精彩亮相,吸引大量观众驻足,受到广泛赞誉。下列有关中国铁路建设的史实,正确的是( )
A.孙中山曾主持全国铁路技术工作,注重依靠铁路来发展民生主义
B.詹天佑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了19世纪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
C. 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实行“铁路国有”,保障了中国的路权
D. 1969年,天津地铁的开通,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16.以下三幅图片都是《东方杂志》上刊登的广告。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重工业取得了突破B.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C.工业结构趋于合理D.广告营销契合时代潮流
17.据统计,在纽约,1930年至1935年连续跟踪调查中,经济公寓出生的人口中有3/4因缺乏光照或营养不良而患有软骨病,那些人均不到一间住房的家庭,婴儿死亡率为9.4%,而在每间居住2人以上的家庭,则为13.5%。这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新政时期的住房改革成效不大B.政府坚持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C.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D.贫富差距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18.美国在罗斯福以前奉行“小政府”的方针,主张限制政府的规模和权力,反对政府干预私营经济。罗斯福新政使政府特别是联邦政府的职能和权力有了空前的扩展。现在美国政府成为凌驾于各个垄断资产阶级集团利益之上的国民经济管理者和各种利益集团的协调人。这主要表明美国( )
A.政府职能发生巨大变化B.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政府干预主导经济发展D.经济运营机制发生根本变化
19.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声称,赤字连年增长是"为了目前暂时的方便而把我们的未来以及我们子女的未来抵押出去了”,“我们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一个需要作出艰难决定的时刻”“必须削减赤字”。此后,美国政府( )
A.削弱国际经济合作B.扩大国有经济规模
C.减少政府干预经济D.大力支持福利制度
20.外国资本家在苏联租让工矿企业的投资1927年9月为5200万卢布,1928年10月增到5770万卢布。这说明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西方资本完全控制苏联工业B.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形成
C.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外国资本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21,从1927年到1932年,苏联居民的税捐和公债总额几乎增加了3.3倍,其中1931年比1930年增加了1倍多,1932年的居民税捐和公债占到了当年国家预算收入的18.1%。这表明( )
A.苏联依赖税捐和公债发展经济B.苏联致力解决工业化建设资金问题
C.苏联人民收入水平在逐步提高D.苏联群众积极参与国家的经济建设
22.1973年,世界石油价格大涨,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笔“大而易得”的外汇收入,苏联领导层认为无论政治还是经济都可以高枕无忧。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并且进口依赖越来越大。这导致了苏联( )
A.建立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B.在太空竞赛、军备竞赛中胜过美国
C.错过经济改革的最佳时机 D.农业发展水平大幅度下降
23.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履行美元按固定比价兑换黄金的义务。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达成了“牙买加协议”:确认浮动汇率制合法性,会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承认黄金非货币化,使黄金逐步退出国际货币体系。由此可见,该协议的签署( )
A.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B.造成了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
C.提升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地位D.实质上维护了美国的既得利益
24.马来西亚前副总理巴达维说:“在全球化的中心,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相互交融正无一例外地在销蚀掉每个国家的权力。国家权力受到全球和地区机构及其规则的限制……国家权力的被迫缩小令人十分担忧,这对于发展中世界的弱小国家尤其如此。"这表明经济全球化( )
A.对国家主权安全带来空前挑战B.导致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最终确立C.阻碍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D.给各国经济提供了同等的发展机会
25.目前,世界地区性经济合作不断扩大和增多,全球已有近百个大小不等、形式各异的地区经济贸易组织和集团,参加国达150多个。WTO成员95%以上参加了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这反映出( )
A.发展中国家积极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经济合作消除了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地区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呈互动态势
D.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得以巩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商业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关院西北商业经济区,以洛阳、汴州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经济区和以扬州为中心的江南经济区。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城内有市、有坊,市、坊分开。由于国际贸易的发达,唐政府专门设置了“互市监”和“市舶司”,设各国商馆,接待各国商人。南方的扬州,是江南物产的集散地,成都是和扬州一样齐名的大都市。在唐代商业发展中,都市里出现了储蓄和支付钱币的柜坊,与柜坊同时出现的还有“飞钱”,是我国最早的汇兑制度。
----摘编自童贤彬《唐代商业发展特点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到宋代,由于商业的发展,坊市制度开始突破,出现了坊市混杂的局面,商人只要纳税,可以随处开设铺店,因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商业街道和场所,这些商业场所往往与居民区杂混交错。
——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社会通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治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商业经济发展的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宋代城市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27.(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时清政府财政园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兼以官办工业毫无成效,无一不是亏蚀累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亟应从追变计,招商承办”,借以缓和国内阶级斗争。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最初的20年间,发展最快的工业部门是轻工业部门,纺织、鞋子、籍包、五金、玩具、食品饮料等轻工业部门在外向型经济的带动下,呈现出加快增长的局面。进入21世纪以后,消费结构开始加速升级步伐,汽车、住房等需求旺盛,并拉动产业结构再次出现重化工业化(即重工业快速增长、工业增长以重工业为主导)的趋势。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材料一中清政府对官办和民营工业分别制定了怎样的政策 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实施“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前后20年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2分)
28.(13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新经济政策,不是轻而易举地进行的。这种政策的转变在农民、工人中间乃至党内都遇到了明显的抵制。1927年,在国际上掀起了反苏、反共浪潮,斯大林明白,没有重型机械制造业是不能打赢战争的。而苏联实现工业化的资金只能从国内寻找,从外国获取资金是不可能的。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方式在具体实践中展现了其高效性,这也是其获得民众拥护的重要因素之一。仅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苏联当局就把人民从半野蛮状态拖入现代文明:穿雪白的衬衫、知书达理、有热水、有电灯、有飞机、有电影娱乐,出现了“苏联人“的概念。
——摘编自陈爱茹《争论与选择: 列宁、斯大林与党内反对派》
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经济政策被取消的原因,并分析影响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因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上半期美国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和影响。(6分)
29.(15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发展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19世纪中期,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二 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
——罗斯福竞选总统的首次演讲
材料三 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 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起着促进作用。
——张雷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政府采取的“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的“计划”是什么 这些“计划”有什么作用 (6分)
(3)材料三中“三大国际组织”的中文名称各是什么 简析这些国际组织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2021-2022学年度阳光中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人民版)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5BADCA 6-10 AABBD 11-15 DAACB 16-20 DCACD 21-25 BCDA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1分) (1)形成三大商业经济区;出现了商业大都市;国际贸易发达;柜坊和“飞钱”出现。(4分)
(2)变化: 由坊市分开到坊市杂混(或坊市界限被打破)。(1分)
原因: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政策的松弛。(3分)
(3)手工业、商业发达; 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交通便利。(3分)
27.(11分) (1)官办:改变经营模式,“招商承办”。(2分)
民营:放宽设厂限制,立法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2分)
目的:解决财政危机;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自身统治。(2分)
(2)原因: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巩固新中国政权的需要;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遏制和孤立”。(3分,答出三点即可)
(3)变化:前20年:轻工业增长迅速;后20年:重工业快速增长(工业增长以重工业为主导)。(2分)
28.(13分)(1)原因:新经济政策未能获得共识; 国际环境迫使苏联必须加速工业化;新经济政策与快速工业化有一定矛盾(新经济政策不利于解决实现工业化的资金问题);斯大林模式有利于快速推进工业化。(4分)
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 国际环境;群众基础;理论创新。(3分,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立法保障,涉及领域广,长期实施。(3分)
影响:美国经济逐渐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3分)
29.(15分) (1)事件: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初具规模;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分)
(2)“计划”:兴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3分)
作用:缓解了失业压力;缓和了劳资矛盾;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3分,答出三点即可)
(3)组织: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3分)
影响:有利于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占据优势地位;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规范和协调国际经济秩序;推动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方向发展。(3分,答出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