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序号:1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导学目标知识点: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2、新中国成立时的首都、代国歌、国旗。
3、标志新中国诞生的历史事件——开国大典。
4、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意义。
5、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共同纲领》。
二、课 时:1课时
三、导学方法:读、讲、议
四、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全会决定以____________为首都,改名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国歌;以____________为国旗。
2、开国大典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1、问题设计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意义?
(2)牌文中“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四十年”各指什么历史事件?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及历史意义?
(4)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意义?
2、问题探究
(1)看了开国大典的几幅图画后,你有何感想?
(2)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伟大的事件之一?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 )
A、1948年3月 西柏坡 B、1949年9月 北平
C、1949年10月 北京 D、1950年10月 北京
2、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C、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D、中国人民万岁,中国共产党员万岁!
3、每周一的早晨,我们要举行升国旗仪式,把五星红旗确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通过的( )
A、国歌 B、国旗 C、国徽 D、首都
5、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建立的是( )
A、人民大会堂 B、人民英雄纪念碑
C、毛主席纪念堂 D、革命历史博物馆
6、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欢声雷动,庆祝新中国的诞生。你认为“28响”的寓意是( )
A、代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艰苦斗争的28年
B、没有什么寓意
C、代表国民堂在中国28年的反动统治被摧毁
D、28个数字比较吉祥
7、小明想大体了解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光辉革命历史,你应该建议他去参观( )
A、圆明园遗址 B、人民英雄纪念碑
C、故宫博物院 D、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8、下列事件标志着中国大陆领土除台湾和少数海上岛屿外,全部获得解放的是( )
A、渡江战役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的完成
课后练习:
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C、决定改北平为北京 D、采用公元幻年
2、下列哪些节日的产生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有关( )
A、端午节 B、青年节 C、建军节 D、国庆节
3、由于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建国初期,毛泽东担任了多个职务。下列哪些职务是他担任的( )
A、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C、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D、政务院总理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序号:2
八年级 备课人: 审核:八年级历史组 时间:年 月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导学目标知识点:
1、朝鲜战争爆发的时间。
2、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时间、领导人。
3、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
4、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
二、课 时:1课时
三、导学方法:阅读、理解、探究
四、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抗美援朝的时间、领导人?军队名称?
2、抗美援朝涌现的英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
课堂导学:
1、问题设计:
(1)朝鲜战争爆发的时间?
(2)朝鲜战争爆发后,对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表现有哪些?
(3)何时参加抗美援朝?领导人是谁?
(4)抗美援朝中涌现的英雄人物,发扬了什么精神?
(5)抗美援朝胜利的历史意义?
2、问题探究: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上甘岭战役的残酷性?
(2)为什么说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
A、周恩来 B、彭德怀 C、毛岸英 D、邓小平
2、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出兵参战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军侵入台湾海峡,将战火烧到东北边境
B、表明中国人民不惧怕战争
C、朝鲜内战爆发
D、朝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3、下列诗句,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是( )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4、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说:“我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陆国司令官。”这个“停战协定”是指( )
A、《双十协定》 B、《美日停战协定》C、《朝鲜停战协定》D、《波茨坦协定》
5、抗美援朝运动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
A、空前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
C、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D、为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课后练习:
多项选择题:
1、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有( )
A、黄继光 B、董存瑞 C、刘胡兰 D、邱少云
2、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仇视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重要表现是( )
A、发动侵朝战争,威胁我国的安全
B、派遣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C、阻止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
D、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3、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A、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B、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C、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D、中朝团结实力超过美国侵略者
五、课后反思:
第三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序号:3
八年级 备课人: 审核:八年级历史组 时间: 年 月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导学目标知识点:
1、《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的时间。 2、土地改革基本目的。
3、土地改革的总政策。 4、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意义。
5、恢复国民经济的主要措施。
二、课 时:1课时
三、导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四、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1、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采取了哪些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
课堂导学:
1、导学步骤: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2)《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及基本目的?
(3)土地改革的总政策是什么?
(4)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6)解放前,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有哪些?
(7)解放后,人民政府采取国民经济的措施有哪些?结果如果?
2、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土地改革对巩固人民政权起了重要作用?
(2)在你学过的中国历史中涉及土地问题有哪些?为什么土地问题如此重要?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完成,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起的作用是( )
A、消灭了地主阶级 B、使农民得到土地
C、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D、为国家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是在( )
A、1949—1950年 B、1950—1952年
C、1950—1953年 D、1953—1956年
3、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彻底完成的重要标志是( )
A、解放南京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西藏解放 D、建国后的土地改革
4、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在我国存在了2000多年,它形成和消亡的时间分别是( )
A、春秋时期,1952年 B、战国时期,1950年
C、战国时期,1952年 D、战国时期,1949年
5、建国初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废除,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得益于(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6、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的是( )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进军西藏
7、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经济基础的措施是( )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B、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
C、统一财经,实行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D、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
课后练习: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对土地改革总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依靠贫农、雇农 B、团结中农
C、限制富农 D、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2、1949年我国解放初期的基本国情是( )
A、市场混乱 B、农业生产落后
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物资紧缺,物价飞涨
3、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的重要措施有( )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浊 B、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
C、统一财经,实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D、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
五、课后反思:
第四课 观看历史影视片 序号:4
八年级 备课人: 审核:八年级历史组 时间: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一、活动目标:
1、形象再现历史,丰富所学知识。
2、提高对历史剧的欣赏能力。
3、写出观后感。
二、活动准备:
1、根据已学知识,选好主题。
2、可选择影院、网络电视、电影、图书馆等。
3、边看边思考,写好观后感。
三、活动评价:
1、每生交一份观后感。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成立评审组。
4、评出优秀作品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