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16《雷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
二、教学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会写“垂”等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3.感悟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
4.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后、雷雨中的景象。
教学难点
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四、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见过雷雨天气吗(看图片)你能说一说吗。有一位作者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快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根据阅读学习单朗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播放课文朗诵视频)(2)标上自然段落,发动小脑筋,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你能试着给每一部分起一个小标题吗?
(二)学习生字
1.同学们读的很投入,生字宝宝已经迫不及待地跟你们见面啦,你认识他们吗?(出示本课会认的生字:压、蝉、垂、户、扑)快大声读出来吧。(不会认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再读一遍会更好。现在老师去掉了拼音你还会读吗?
2.交流识字方法。聪明的孩子们,你还有哪些识字方法能又快又准确的记住这些生字呢?-哦有的小朋友说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记住“压”(一间工厂把泥土给压碎了)有的小朋友说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蝉”(虫+单=蝉)“扑”(提手旁+萝卜的卜=扑)还有的小朋友说“睡觉的睡减去目就是垂”,“户”可以用组词的方法记住(户口本,每家每户的户)。你们的识字方法可真不少,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生字吧。
3.生字不仅要会读,也要会写,你愿意接受挑战吗?(出示本课田字格里的生字雷、乌、黑、压、蝉、垂、户、迎、扑、虹)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几个字不太好写,需要提醒小朋友们特别注意的地方呢?
乌:第二画是横折钩,第三画是竖折折钩,注意与鸟字的区别。书写时要把字写端正。
垂:笔顺是撇、横、长竖、横、竖、竖、横、横。最后一笔横最短,整个字写出来应该是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黑:中间部分不能写成横,四点底要均匀。
扑: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雷:书写时,上面的雨字头写的稍扁一些。
压:第一笔横稍平略短,竖撇向下伸,右下角的点向外伸出,超过首横。
迎:笔顺规则从内到外,起笔要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捺写的舒展。
请同学们在书上描红,再认真书写两个。写完可以给爸爸妈妈看哦。
4.快让我们来放松一下吧,躲雨小游戏,词语读准确了,小动物们就可以躲到雨伞下。大声读出来吧。
(三)感悟课文
1.梳理课文结构
1-3自然段 雷雨前
4-6自然段 雷雨中
7-8自然段 雷雨后
雷雨是夏季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来的快去的也快。请孩子们再读课文,找一找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色变化,可以边读边做批注,在空白的地方写一些自己的感受。
2.学习第一部分:雷雨前
雷雨来临之前都有哪些景象?你能分享一下你画的句子吗?
(1)出示第一句齐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你能做一做压的动作吗?在这里“压”的意思是:乌云的低沉厚重。你看到满天的乌云你能想到哪些词语?(乌云密布 乌云压顶)渲染了大雨来临之前的压抑、沉闷的气氛。
(2)满天的乌云压到你身上,你会有什么感受?(难受、感觉很闷、透不过气)要想读出这种感觉,你可以试着把“满天、黑沉沉、压”重读,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3)你还能从哪里找到很闷的感觉呢?(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你从“一动不动”和“一声也不叫”读出什么?没有一丝风,安静又沉闷。
(4)咦,同学们听听,什么来了?(出示大风录音)它是怎样来的? 出示句子。“忽然”能读出风来得急,“乱摆”说明风很大。你看到图片能想到哪些词语?—狂风大作 狂风怒号。
(5)大风惊动了一个小精灵,他是谁?(蜘蛛)这一阵大风刮得蜘蛛怎么样了呢?点出句子。你为什么要逃呢?师说:你为什么不呆在树上了?(风实在太大了)观察图片,蜘蛛是怎样逃走的?有两个动词生动的描写出了蜘蛛逃跑的情景你能找出来吗?—“垂”和“逃”(垂下来)你们知道怎样是垂吗?—蜘蛛垂下来的时候被一根蛛丝连着,所以用“垂”。蜘蛛对雷雨前的天气感到十分害怕,它笔直地降落,急切地逃跑。小蜘蛛雷雨快要来了,你的心情怎样?(害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6)雷雨就要来了,看,闪电一次比一次亮,听,雷声一声比一声响,(播放音频)课文用了两个词语形容雷电,哪两个?越来越写出了闪电和雷声逐渐变得厉害。这时你想到了哪个词语?—电闪雷鸣
同学们,夏天的雷雨前,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又狂风大作,天气的变化太快了,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让我们感觉到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再来边读边想象吧!
2、学习雷雨中(4--6)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6自然段,雷雨中写了哪些景物的变化?勾画出相关词语。
(1)这场雨下得怎样?(大、急)从哪里看出来?(指名说)(“哗,哗,哗,”“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如何读好“哗,哗,哗,”呢?(“哗哗哗”三个字要有节奏的重读,以体现雨下得越来越大……)
(2)夏天的雨来得猛来的急,同样也退得快,不一会雨声小了,雷声也小了。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形容雨的变化,哪一个?(渐渐地)
该如何读好两个“渐渐”呢?现在老师有两种读法,看你觉得哪一种更合理?“渐渐”也应该从大到小声来读。
小结:夏天的雨像个爱变脸的娃娃,他变化多端,时而大哭,时而欢笑。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来告诉大家雨是怎样变化的?学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3、学习雷雨后部分(7―8自然段)
默读第7、8自然段,课文描写了雷雨后的哪些景物?圈一圈。这些景物有什么变化?
(1)历经暴雨的洗礼,大地又展现出了怎样的景象呢?同学们去读读课文的7、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哪儿让你觉得最美?
(2)出示句子: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挂”形象地表现出彩虹高悬天空,十分美丽的样子。
快来看看雨后小动物都在干什么吧!(出示句子)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这雨后的美景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通过朗读让我们仿佛就置身在这个雨后的美丽景色中一样。
(3)现在我们来比一比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色的不同,你能把表格填完整吗?
4、总结:多么真实的雷雨啊!作者运用简单的语言,形象地把一幅夏日雷雨图描绘出来。雷雨是夏天常有的自然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真实的文章来呢?(因为他能仔细地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了下来。)
(四)拓展
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幅永远也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不过,只有细心的孩子才能感受到,你们愿意做个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去观察,把观察到的天气变化记录下来,写成观察日记吧。
同步练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