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四章 光现象 章末复习(Word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四章 光现象 章末复习(Word 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03 09:3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复习(四)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点燃的蜡烛、发光的萤火虫。月亮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____________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均能说明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如果介质不同或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路线可能会发生改变或弯曲。射击瞄准、激光准直等都应用了光的____________规律。
3.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_的,光在__________中的速度最大,其大小近似为__________m/s,在空气中也接近这个值。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
4.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光年是________单位。
二、光的反射
5.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界面时,一部分光________________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____________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6.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__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的。
7.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光的反射可以分为________反射和________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8.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物大小________。
(2)像、物到镜面的________________。
(3)像、物的连线__________________。
(4)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
9.实像与虚像:实像是由________________会聚而成的,眼睛可以看到,也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由实际光线的__________________相交形成的,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10.平面镜的应用
结合说明平面镜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11.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汽车的后视镜及路口的反光镜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镜;
凹面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可以利用凹面镜制成太阳灶。
四、光的折射
12.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________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现象:海市蜃楼、星星“眨眼睛”、水面断筷、钢笔“错位”等。
13.光的折射特点: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_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______,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________。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________。在折射现象中,光路________。
五、光的色散
14.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该现象说明白光是由____________混合而成的。
15.色光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红外线与紫外线:在光谱的________之外是红外线,在光谱的________之外是紫外线;遥控器利用__________进行控制,验钞机利用__________使荧光物质发光来检验钞票的真伪。
1.实像和虚像
分类 实像 虚像
形成原因 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
光屏能否接收 能 不能
眼睛能否看到 能 能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类型 反射面 反射光 结果 举例 相同点
镜面反射 平整光滑 平行光射入,反射光平行射出 或亮或暗 镜子、金属表面、水面 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漫反射 粗糙 平行光射入,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 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 电影银幕
命题点1 光的直线传播
空气、水等透明的物质可以作为光的传播______,如所示的实验表明,光在同种_________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命题点2 手影的形成
如所示,手影的形成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______。
命题点3 小孔成像
通过如所示的实验可得:小孔成像中成的是倒立的________像,其原理是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点4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如所示,光照射到物体上会发生__________反射或________反射,无论哪种反射,都遵循光的______________。我们能在教室里的不同方向看到桌椅就是因为光照射到它们表面上时发生了________反射。
命题点5 平面镜成像
如所示,眼睛看到的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________形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________得到的。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命题点6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如所示,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叉鱼时,要向看到的鱼的______方投叉,才能叉到鱼。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树,看到的其实是树的______像,其位置比树的真实位置偏________。
命题点7 光的色散
如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自上而下依次是______、橙、黄、绿、蓝、靛、______,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这说明白光是由__________混合而成的。
实验一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实验装置:如所示。
   
(2)实验过程:略。
(3)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____________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两侧;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4)讨论交流
①实验中用到了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验证光路的可逆性,应该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装置:如所示,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蜡烛A为成像物体。
(2)实验设计: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能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观察到____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3)实验过程: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___________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大小_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
(4)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
(5)评估交流:①实验中要选用较薄的玻璃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蜡烛B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
(6)总结归纳: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__,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类型一 光的直线传播
1.[2020·呼和浩特]每一种经历都像一幕美丽的风景,就像每一幕美景的背后都有很多美丽的故事一样。在这些美的背后,都包含着深奥的科学哲理。如所示的关于光现象的美景描述,原理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类型二 光的反射
2.[2020·雅安]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路灯下人的影子
B.人站在岸边看到水里的鱼在游
C.晚上可以看到前面正在行驶的自行车的红色尾灯
D.斜插入盛水玻璃杯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3.[2020·百色]如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角的大小为40°
B.当水面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大
C.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
D.当水面升高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小
4.[2020·柳州]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所示,平面镜M的上方竖直放置一块附有量角器的白色光屏,它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1)让一束光沿着E板射到镜面的O点,由于光在E板发生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从光屏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E板上入射光AO的径迹。
(2)转动F板,当它与E板共面时,F板上可找到反射光线OB,它与入射光线AO分别位于________两侧。这时将F板向前或向后折,在F板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下表记录了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时对应的反射角。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若一束光以70°的入射角射到镜面上,则对应的反射角为________。
入射角 30° 45° 60°
反射角 30° 45° 60°
类型三 平面镜成像
5.[2020·长春]如所示是《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的潜望镜,它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它的成像原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6.[2020·温州]如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竖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
A.由④到② B.由③到①
C.由②到④ D.由①到③
7.[2020·鞍山]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 m处,当他向镜子靠近0.5 m时,他和像之间的距离改变了________m,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8.[2020·东营]如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此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发现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如果把蜡烛A远离玻璃板,看到的像会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若要判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四 光的折射
9.[2019·鄂州] 周末阳光明媚,小红和妈妈一同来到梁子湖边散步,看到湖中柳影摇曳,鱼儿戏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的柳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看到的柳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看到的鱼儿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看到的鱼儿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10.[2019·玉林] 为了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如所示:
(1)让光束沿AO射入杯中时,光束进入水中后折射光线会向________方向偏折;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______。
(2)当一束光射入杯中时,会在杯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杯底的光斑向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3)把一枚硬币放入杯底,看到硬币的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要偏________(选填“高”或“低”)。
类型五 光的色散
11.[2019·益阳] 如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
B.光将向斜上方偏折
C.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
D.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
答案
【核心要点突破】
1.发光 不是
2.同种均匀 直线 直线传播
3.不同 真空 3.0×108
4.长度 
5.返回原来介质 反射的光
6.(1)同一平面 (2)两侧 (3)等于 (4)可逆
7.镜面 漫
8.(1)相等 (2)距离相等 (3)与镜面垂直
(4)虚像
9.实际光线 反向延长线
10.①成像 ②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发散 凸 会聚
12.(1)斜射
13.同一平面 法线两侧 增大 不变 可逆
14.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各种色光
15.红 绿 蓝
16.红光 紫光 红外线 紫外线
【教材图片解读】
命题点1 介质 均匀
命题点2 直线传播
命题点3 实 直线传播
命题点4 镜面 漫 反射定律 漫
命题点5 会聚 相交 虚
命题点6 下 虚 高
命题点7 红 紫 各种色光
【重点实验再现】
实验一 (3)同一平面 法线 等于 可逆
(4)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②让光线沿FO入射,观察反射光线是否沿OE射出
实验二 (2)较暗 蜡烛B
(3)完全重合 相等 垂直 相等
(4)虚 相等 等于 垂直
(5)①厚玻璃板的两个反射面均成像,造成明显重影
②玻璃板与直尺不垂直
③不点燃
(6)光的反射 正立 等大
【中考真题链接】
1.A 
匡衡凿壁偷光利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故A符合题意;洞庭水月一色属于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不符合题意;海市蜃楼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实质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2.C 
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与题意不符;
水中鱼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故B与题意不符;
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能反射光,晚上能提醒汽车司机注意,故C符合题意;
水中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D与题意不符。
3.D 
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反射角为90°-40°=50°,故A错误;
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当水面升高时,反射角不变,故B错误;
当水面升高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故光屏上的光斑A向左移动到A′位置,如图所示,故C错误;
当水面升高时,物体S到水面的距离减小,所以像到水面的距离也减小,故D正确。
4.(1)漫 (2)法线 不能 (3)等于 70°
(1)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E板上光线AO的径迹,是由于E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这时将F板向前或后折,则呈现反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为70°,反射角为70°。
5.B
6.C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距等于像距,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棋子“象”在甲处时,像在位置②处;棋子“象”在乙处时,像在位置④处;所以,其移动路径为由②到④。
7.1 不变 虚像 
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该同学面镜0.5 m,此过程中物距改变了0.5 m,则像距也改变了0.5 m,则他和像之间的距离改变:0.5 m+0.5 m=1 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了0.5 m,根据物、像大小相等可知,像大小不变。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
8.(1)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A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3)远离 不变
(4)把蜡烛B取走,将光屏放在原蜡烛B的位置上,看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
(1)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此操作目的是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蜡烛A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故眼睛在蜡烛A所在一侧观察。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蜡烛A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这样蜡烛B与蜡烛A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3)因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距与像距相等,且大小相等,使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会远离玻璃板;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变。
(4)为了验证平面镜成虚像,可以把蜡烛B取走,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看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如果光屏上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9.D 
看到的柳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10.(1)法线 增大 (2)左 (3)高
11.C 
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经历从空气到玻璃,再从玻璃到空气的过程,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且向下偏转,故A、B错误;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将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故C正确,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