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备课者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含义。
能力目标 1、 理解和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问题。2、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知道倍可以表示成小数的形式。
情感目标 知道中国结,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到被除数末尾有剩余时,在剩余部分后面添哦,再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不能遗漏。
教学策略 整数除法的铺垫和迁移。
德育渗透 通过中国结的特有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教与学的平台。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内容及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设计意图、说明)
一、除法的估算 二、除法的思考过程及算理 三、练习巩固算理。 四、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四、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小于除数的除法 五、除到末尾有剩余,添0继续除的除法。 六、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 七、全课总结 情景创设 小巧、小胖、小亚、小丁丁四个人一起做中国结。现在共有7.32米彩带,如果4人平分,每人能分到多少米彩带? 请你估计一下,每人大约能分到多少米? 说说你是怎么估的? 那么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小组讨论,试着算一算。 小结:在刚才同学们的算法中都把7.32看作了整数扩大了100倍,最后再把商缩小100倍。 那么为什么扩大100倍呢? 请你用刚才的方法来试一试。 书本第18页。 12.8÷8= 8.54÷7= 27.6÷12= 我们还可以直接用竖式来进行计算。 请同学们自学书本的19页。 说说竖式是怎样计算的? 试试7.32÷4=用竖式计算。 说说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练一练 书本19页。 情景创设:小巧他们编中国结累了,休息一下,拿来了1.2升的橙汁平分喝,每人能分到橙汁多少升? 将学生出现的情况罗列。 有什么问题吗? 2、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试一试: 书本20页。 4、小结:被除数的小数部分哪一位不够除,也要在相应的位置上写0。 小巧他们又找到一根长5.8米的绳子,要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多少米? 有什么不一样吗? 组织学生讨论下面怎么办? 那为什么可以在后面添0呢? 试一试: 出示情景问题: 劳技课上制作的模型: 商务楼模型:高30厘米 住宅楼模型:高24厘米 学校教学楼模型:高12厘米 问题一、住宅楼模型的高度是教学楼模型高度的几倍? 问题二、商务楼模型的高度是教学楼模型高度的几倍? 2、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吗? 和同组的同学交流并解决。 例:商务楼的模型的高度是住宅楼模型高度的几倍? 3、试一试: 36÷5 6÷15 21÷6 1÷50 在做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按整数的除法方法进行计算,除到哪一位上写到哪一位,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剩余,要在剩余部分的末尾添0继续除。 学生列式。 7.32÷4= 交流:把7.32估计成8,也就是8÷4=2,大约2米左右。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交流: 把7.32米换算成732厘米。变成整数。732÷4=183厘米 183厘米=1.82米 把7.32看作732个0.01 732÷4=183 每人能分到183个0.01 183个0.01就是1.83 7.32÷4=1.83 7.32是一个两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0.01,所以扩大和缩小都是100倍。 学生练习。 交流:12.8是一个一位小数,看作128个0.1,就是128÷8=16 就是16个0.1,就是1.6。…… ……………… 自学课本总结。 尝试计算。 板演交流。 除一位,商一位,按整数的除法来计算,不能忘了小数点。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交流核对,自我检查。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 说说和前面的除法计算的区别。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 学生自我解决。 如果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就在商的个位上写0,把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按整数的除法计算。 学生练习,交流核对。 1、学生列式尝试计算。 5.8÷4= 除到末尾还有数。 学生讨论解决的办法。 除到末尾有剩余不能像整数除法一样,而是要在剩余部分后面添0,再继续除。 根据小数的性质。 学生练习: 8.7÷6= 0.82÷4= 1.6÷32= 1.74÷8= 反馈核对。 尝试解决问题一和问题二 发现问题二的解决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展示,讨论解决。 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小数点漏点 不添0继续除,像以前的整数除法一样写余数 讨论解决的办法。 除到哪一位上写到哪一位,做完以后检查小数点的位置。 3、板演核对 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的问题自我解决,使学生对小数除法的算理有一个自我内化的过程。 通过学生自身已有的基础自学,突出难点,发挥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通过学生的尝试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时更能印象深刻。 联系前面的整数除法,突出学习的重点,进而讨论,从而加深新知的印象。 通过问题一的过渡,理解列式的方法,再来解决问题二,将知识的难点呈现。并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使学生产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牢固地掌握新知。 培养学生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