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 2021-2022 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根据原文“《哈姆莱特》的第一个冲突……始终充满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可知,《哈姆莱特》
两个矛盾冲突相互交织,不分主次。
2.【答案】B 【解析】《哈姆莱特》成功的主要原因除了复杂的情节线索还有尖锐的矛盾冲突,以偏概全。
3.【答案】C 【解析】A 戏剧观并没有从“情节中心”转为“性格中心”,只是人们的关注点增加了“人物性格”等。
B“他所生活的时代”错误,是戏剧中反映的时代生活。同时,因果倒置。D “《哈姆莱特》成为世界戏剧史的经典,
源于……”在第一段最后一句可知题干概括错误。
4.【答案】A 【解析】曲解文意,“单一药方治疗某种特定疾病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错误。由原文“然而,这
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一果实。……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可知,在青蒿素之前还有如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做
法,不是青蒿素“让单一药方治疗特定疾病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的。
5.【答案】B 【解析】 中药以药品方式注册只是在俄罗斯、越南、新家坡等国,并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强加因果 ,
中医以药品方式注册和中医药的快速传播之间因果关系不成立。
6.【答案】①加强植物化学应用研究,研发方剂,充分发掘传统中医药宝库。
②通过各种途径,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
③借助大数据研究思维及方法,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与创新。(一点 2 分,共 6 分)
7.【答案】C 【解析】由第七段史湘云和林黛玉的对话中可以推知富贵之乡的人也不能称心如意。
8.【答案】①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通过贾母对笛声的品鉴,衬托出贾母精通乐理、品味非凡的人物形象。
②烘托人物心情:贾府的人在听到笛声时或烦心顿解,或堕下泪来,笛声烘托了人物或喜或悲的心情。
③营造了凄清的意境:悠扬的笛声为下文湘黛联诗营造了优美凄清,幽深清雅的诗化意境。
(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答案】①由史湘云听到“冷月葬花魂”时,赞其“果然好极!非此不能对”衬托出林黛玉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的特点。
②由诗句“冷月葬花魂”联系前边贾府赏月时,林黛玉暗自俯栏垂泪,烘托了黛玉父母早逝、孤苦伶仃寄人篱下凄苦
心境。
③由史湘云“你现病着,不宜做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和妙玉的“此亦关人之气数”,都暗示了林黛玉命运的凄惨结局。
(每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答案】D 【解析】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昔太宗平河东,立籴法,时
米斗十钱,民乐与官为市。其后物贵而和籴不解,
11.【答案】C 【解析】“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
12.【答案】C 【解析】宾客以诸葛亮之事来劝他休息,他只是说“死生都是命”,并未“作罢”。
13.【答案】(1)但是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领军队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
开麟州。(“引,率领”“没,通‘殁’,消灭”“去,离开”三个关键词各 1 分,句意 2分)
(2)章惇、蔡卞奏请挖开他的坟墓砍碎他的棺材,哲宗不答应,于是命令削除他的赠官谥号,推倒所树立的石碑。(“发,
打开 /挖开/挖掘”“许,答应/允许/同意”“仆,推倒” 三个关键词 各 1分,句意 2 分)
【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司马光七岁时,稳重的样子如同成年人,听老师讲授《左氏春秋》,非常喜欢这本
书,回来后将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宋仁宗宝元初年,考中进士甲等。枢
密副使庞籍推荐他担任馆阁校勘。司马光听从庞籍征召,担任并州通判。麟州屈野河西有很多肥沃的田地,西夏人蚕
食侵吞这块土地,成为河东地区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
老百姓去耕种这块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解河东粮食价格高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
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但是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领军队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
因此获罪离开麟州。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像拜见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
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贤者。
神宗即位后,提拔他担任翰林学士。王安石执政,颁行新法,皇帝询问司马光,司马光说:“愚笨的老百姓知道借
债的利处,但不知道还债的害处,不单是县官不强求,就是富有的百姓借贷也不强求。过去太宗平定河东,制定和籴
法,当时一斗米十钱,百姓乐意和官府做交易。后来物价暴涨而和籴法没有取消,于是成为河东的世代祸害。我恐怕
他日的青苗法,也会像这样。”
元祐元年,司马光生了病,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皇帝免除司马光朝见自己的职责,允许他乘肩舆,
三天一次去台省办公。司马光不敢答应,说:“如果不能见到皇上,我就不可以工作。”皇帝下诏书命令司马光的儿子
司马康扶着司马光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并且说:“不用参拜。”司马光就废除了青苗法,恢复了常平卖米和
买米的办法。太皇太后都虚心的听从他的意见。司马光看到自己的进言和计策都被采纳,想要以身报国,于是他亲自
处理各种事务,不分昼夜地工作。宾客见司马光身体瘦弱,就举诸葛亮食量少而事务繁多的事例来劝诫。司马光说:“死
生都是命。”这年九月,司马光去世,享年六十八岁。皇帝亲临他的丧事,追赠他为太师、温国公,赐予谥号文正。京
城的人停止营业前往吊唁,卖衣祭奠,街巷中的哭泣声超过了街道上车水马龙的声音。
绍圣初年,御史周秩首论司马光诬蔑诽谤先帝,于是全部废除他们实行的法令。章惇、蔡卞奏请挖开他的坟墓砍
碎他的棺材,哲宗不答应,于是命令削除他的赠官谥号,推倒所树立的石碑。徽宗即位,恢复他太子太保的名分。蔡
京专权擅政,又降司马光为正议大夫。蔡京撰写《奸党碑》,令各州郡都刻石成碑。长安石工安民承担刻字任务,他推
辞说:“我是愚蠢之人,本不知道立碑的用意。只是像司马相公这样的人,海内称赞他为人正直,现在说他奸邪,我是
不忍心刻字。”长安府官吏大怒,打算加之以罪,安民哭着说:“徭役我不敢推辞,乞求不要刻安民二字于石碑之末,
恐怕得罪于后世。”听见此话的人感到惭愧。建炎年间,司马光被祔祀于宋哲宗的庙庭。
14.【答案】C 【解析】不是“以静衬动”而是“以动衬静”。
15.【答案】
①“闲”字妙在统摄全诗,即统摄景也统摄情,既统摄人的行为又统摄人的心境。
②数间茅屋、流水潺潺、花红柳绿、黄鹂鸣叫,渲染了词人隐居后安静闲适的生活环境。
③窄衫短帽垂杨里,黄鹂声中午醉醒来晚,是作者隐居后悠闲自在的生活,也是他摆脱宦海远离官场的一种悠闲心境。
16.【答案】(1)举先王之政 以兴利除弊
(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玉鉴琼田三万顷 着我扁舟一叶
(每句 1 分,如有错字、漏字等,则该句不得分。)
17. 【答案】B
【解析】斗转参横:指猎户星座。北斗转向,参星打横。指天快亮的时候。
斗转星移,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引申义为把一种效果或事物转嫁到另一事物的上面去。根据语境,后
边有“时光回溯”,所以应选“斗转星移”。
神采奕奕,指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的样子,含褒义。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神采奕奕”使用语境主语应该是人,所以此空选“熠熠生辉”。
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承接、流传下来。偏重于“继承”。
一脉相通,指事物之间存在着内部联系,好像血脉相通一般。偏重于“贯通”。根据语境和成语意思,此空应选“一脉相
承”。
累见不鲜,形容数量多,见怪不怪。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
分。根据语境和成语意思,此空应选“不可或缺”。
18.【答案】C 【解析】根据补写句子前边的语境,补写部分不能再出现“仿佛”,可以排除 AD 两项,B 项两处搭配
不当,不能说“体验……情感”“感觉……信念”
19.【答案】B 【解析】 B 项和题干的引号作用都是表特定称谓。A 项表否定 、讽刺;C 项表引用;D项表强调。
20.【答案】 ①确保经济社会必要运行
②而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③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1.【答案】 因为要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所以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
22.参考高考评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