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吧
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目标
1.能产生阅读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的兴趣,自主规划阅读。
2.在阅读科普作品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运用多种方法解决。
3.能感受阅读科普作品的乐趣,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策略
1.将以前学习的读整本书的方法迁移到本单元“快乐读书吧”荐读作品的阅读中去。
2.迁移前面课文中学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批注等。
3.利用“小贴士”的功能,知道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
4.运用“联结”策略,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2.搜集不同的科普作品资料。
3.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阅读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面包放久了会发硬?为什么水能带走脏东西?……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快来读一读科普作品吧!
二、读书有方法
1.交流自己的读书方法。
同学们,拿到一本书,你是怎么读的呢?
预设:
生1:我一口气把书读完,不读完,饭都不想吃呢!
生2:我先看看一本书哪里好看,先看好看的地方,再慢慢看完整本书。
…………
2.小结:阅读也要讲究方法。今天老师先教大家如何认识一本书。
3.认识封面。
(1)一本书的每个部分都能告诉我们这本书的信息。封面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①学生观察自己的书籍封面。
②课件出示不同书籍的封面。
③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预设:
生1:我从封面中知道了这本书的作者是苏联作家米·伊林。
(相机介绍作者,课件出示作者资料)
生2:我从封面中知道了这本书的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
生3:我从封面中知道了出版这本书的出版社。
生4:我从封面中知道了这是一本科普读物。
…………
(2)小结:通过看封面,可以知道这本书的题目、作者、出版社、译者等信息。
4.认识目录。
(1)你会看目录吗?目录有什么作用呢?
(2)出示书籍目录。你有什么发现?
(3)交流。
(4)小结:目录可以让我们快速了解书籍的内容,还可以让我们快速检索喜欢看的内容。
三、欣赏片段,感受语言特色
1.介绍课本内容。
作者在这本书中,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屋内旅行,对自来水龙头、炉子、桌子、灶台、锅架、餐具柜、衣橱等,提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却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
2.课件出示选段。(教材中《十万个为什么》的选段)
3.学生自由读。你喜欢这段文字吗?为什么?
预设:
生1:作者讲的都是科学知识,但是我一点儿也不觉得枯燥。
生2:作者像在跟我们讲故事。
生3:作者的话一点儿也不深奥,不难懂,一看就明白了。
…………
小结:是啊,作者站在一个求知欲旺盛的孩童的角度,把好奇的眼光停留在居室内的几个角落:自来水龙头、炉子、桌子、灶台、锅架、餐具柜、衣橱等。每日常用常见、平淡无奇的事物顿时绽放异彩,引出一个个为什么:水为什么能灭火?我们为什么要喝水?……擅长讲故事的米·伊林就这样以文学的手法来表述科学知识,二者融为一体,活泼生动的语言为各种问题送上精确的科学解释。
过渡:同学们,你们看,原来读书可以按顺序读,也可以按你感兴趣的程度自己排序读。下面,请你们自由阅读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内容阅读,再次感受语言特色。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在阅读科普作品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不理解的科技术语呢?如果有,你是怎么解决的呢?(可以运用在课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也可以作上记号,通过查字典、询问老师、查资料等方法解决。)
2.谈谈阅读感受。
3.小结:我们读书要边读边思考:这本书讲得有道理吗?关于这个问题,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呢?我们还要学会做读书笔记,可以在书上给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作标记,也可以圈画自己喜欢的语句,还可以在侧边栏写写批注。假如你有一定的感受,也可以写下来。
4.拓展阅读:
(1)介绍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
(2)介绍其他的优秀科普作品。
(3)读书时,运用学到的读书策略。
五、布置作业
1.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准备参加知识竞赛。
2.阅读其他优秀的科普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