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卷四个大题2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15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注意: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清楚。
2、答题时需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按照试题序号顺序在答卷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3、需要回答的问题和答卷上预留的空格一一对应编号,考生应严格按顺序号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胡髭(hú zī ) 轩(xuān)昂 文绉绉(zhōu) 深恶(è)痛疾
B、胆怯(què) 鞭挞(dǎ) 脂粉奁(lián) 千山万壑(hè)
C、诘责 (jí zé) 畸形 (jī xíng) 眼翳( yǎn yì) 庶(shù)祖母
D、睥睨(pìnì) 炽(chì)热 执拗(zhíniù) 颔(hàn)首低眉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油光可签 粗制烂造 暗然失色 冥思暇想
B、长嘘短叹 蜿蜒起伏 馈赠礼品 托泥带水
C、杯盘狼籍 苍海桑田 相辅相成 莫衷一是
D、晨光熹微 囊萤映雪 油嘴滑舌 顾名思义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王老师讲课时总是抑扬顿挫,生动有趣。
B.走进考场,只见考生们个个正襟危坐,气氛十分紧张。
C.暮春时节,满地落英缤纷,让人不忍心踩上去。21世纪教育网
D.在以前表现革命题材的影片中,叛徒总是鹤立鸡群,让观众一眼就能认出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节约型社会里,人们有效利用资源进一步增强。
B.充足的阳光雨露决定了树木能否茁壮成长。
C.托尔斯泰深深意识到自己这副嘴脸是不讨人喜欢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莎莉文小姐牵着我的手漫步在田纳西河的岸边,望着田野、山坡和自然界的一切。
5、下列文学常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文,作者吴均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富阳至桐庐间的奇山异水。
B、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作者是高尔基。
C、罗曼 罗兰的《名人传》是为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家米开朗琪罗、文学家托尔斯泰写的传记。托尔斯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D、海伦·凯勒,英国盲、聋、哑女作家,她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如《我生活的故事》。
6、默写(6分。其中①—③小题必做,④、⑤两题选做一题)
①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刘桢)
②但愿人长久, 。(苏轼《明月几时有》)
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
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表达惜别之意,但气势豪迈,意境开阔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
⑤古诗文、俗语中有不少与母亲有关的诗句,请列举其中两句。
, 。
二、综合实践(共4分)
7、一家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一项调查活动,分别对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的高中生进行“受你尊敬的人物”的问卷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的统计表。(空白处内容已删除)
调查对象名次 日本15所高中学生1303人 美国13所高中学生1051人 中国22所高中学生2201人
第一名 父亲 父亲
第二名 母亲
第三名 母亲
第十名 母亲
第十一名 父亲
(1)用文字表述上面的调查统计结果。(2分)
①美国:
②中国:
(2)从这份调查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1分)
(3)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请你写出一条建议。(1分)
三、阅读 (共40分)
(一)诗歌阅读(4分)
8.“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9.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2分)
(二)文言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11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偏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余幼时即嗜学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媵人持汤沃灌 (4)腰白玉之环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⑴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2.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
1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分)
14.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2分)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11分)
《藤野先生》片段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a.“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 )过了,不但( )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b.“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c.“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c. “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5、第一段中经过二十年的“我”对“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的时间还记得这样清楚,原因是( )。 (2分)
A. 藤野先生对“我”这个留学生的印象很深刻。
B.“我”当时很年轻,对发生过的事情记得很牢固。
C. 藤野先生对“我”画错解剖图的印象很深刻。
D.“我”对藤野先生给“我”修改讲义的印象很深刻。
16、以上文字,作者用第 人称写法,记叙了藤野先生指导和关心“我”学习的三件事:(1) ;(2) ;(3) 。 (4分)
17、结合上下文,请从文中a、b、c三处中任选两处,指出语言描写所表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
(2分)
18、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对“我”的心理描写,其中加点的词语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分)
(四) 课外现代文阅读(14分)
贫困不是理由
她只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孩。
去年高考,她考了683分的好成绩,超出重点录取分数线近100分。喜讯传来,一家人却陷入愁云惨雾之中:女孩一家5口,奶奶年事已高,母亲体弱多病,弟弟正上初中,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父亲身上。父亲已经年过五旬,照顾几亩薄地,农闲时到附近煤矿挖煤,每天上午7点半下矿,工作到下午4点半才能出来吃饭,可即便如此,每月也只有几百元的微薄收入。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早已债台高筑,面对高额学费,如何去筹
当地媒体报道了女孩面临的窘境,引起了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关注。他决定资助女孩,并很快联系上了她。在电话里高晓松郑重承诺:“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你的情况,决定资助你。”善良的他怕伤害女孩的自尊,又特意补充了一句:“不是因为你贫困,而是因为你有才华。”
这对一筹莫展的李家而言,无异于喜从天降,女孩连声道谢。最后两人约定,女孩一拿到录取通知书就马上通知他,他会把学费汇过去。半个月后,女孩打电话给高晓松的秘书:“请转告高叔叔,我被浙江大学录取了。”当高晓松第二天准备汇款时,那女孩又打电话来了:“高叔叔,非常感谢您的好意,可是我不能接受您的资助了。两天前,一位好心的伯伯已经资助了我大学四年的学费。昨天给您打电话,是因为我答应过您,被录取后一定要通知您。”
当时高晓松非常惊讶,也被女孩的诚实深深打动。他仍然想帮助她,于是说:“我知道杭州的物价很高,既然有人帮你出了学费,那我就负担你四年的生活费吧,每月500元,你看怎么样 ”“谢谢您!不过我的生活费那位伯伯也资助了。希望您能帮助别的比我更需要帮助的孩子。”女孩真诚地说。
其实,女孩完全可以接受第二笔资助,也没有人会去查证这笔钱,可以用来还债,可以让父母家人过得宽裕一点,可以给弟弟买一个新书包,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滋润一点,可是她不假思索地放弃了,选择了诚信和善良,再次让高晓松感到震撼。
这位内心富有的贫家女孩名叫李小萍,家在四川内江市的农村。
此事传出以后,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议。很多人为她的所作所为感动,由衷地敬佩;也有人说她傻,以她的境况,同时接受两笔捐助也不违背情理啊!面对褒扬与质疑,李小萍依然平静,解释说——我觉得诚信和自立是自己的责任,虽然我暂时贫困,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逃避这种责任。
一位普通的中学生,简单的一句话,令多少人感到汗颜!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8字,2分)
20、本文标题“贫困不是理由”中的“贫困’’指的是 (2分)
21.本文通过对女孩的 描写和 描写,赞扬了女孩 的高贵品质(3分)
2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加点词语“不假思索”的表达效果。(2分)
23文章末段中的“一句话”指的是 (2分)
24.现代中学生,除了本文提到的贫苦之外,还有哪些方面的贫困?读了本文后,你一定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新的认识,对人生有新的感悟,请把你的认识和感悟写下来。(3分)
四、作文(共40分)
25、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甚或一句话,一则故事……在不经意间触动了你的内心,启迪你的灵魂,点亮你的心灵……
请以“点亮心灵的灯”为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语文参考答案
1——5题DDDCD 6略
7、(1)①美国:父亲第一 母亲第三;
②中国:母亲第十 父亲第十一
(2)中国学生对父母的尊敬程度远远不如日本和美国。
(3)(答出下面其中一条即可)(1)全社会都应该对学生加强爱父母的教育;(2)作父母的要注意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3)学生应该理解父母,多与父母沟通等。
8、抒发了诗人愿为国捐躯的思想感情或: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意思对即可)
9、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意思对即可)
10、①嗜:“爱好”或“特别爱好”“喜欢”②被通“披”,穿③汤:热水 ④腰佩
11、⑴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1分)⑵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其他的人。(1分)
学习要敢于发问 (4)学习要有主动性 (5)学习要勤奋刻苦 (6)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15、D
16、第一人称 (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了解中国女人的裹脚。
17、a 处:体现先生认真负责; b处:治学严谨或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c处:求实的精神(答对其中两点给2分,答对一点给1分)
18、“吃了一惊”是心里认为先生竟然给我这个弱国的学生添改讲义;“不安”是因为讲义中很多错漏让先生很费神;“感激”是因为先生对我的关爱。
19、李小萍考上了重点大学,虽然家庭贫困,但他谢绝了高晓松的资助。
20、围绕缺乏金钱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