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教学设计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3 14:2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小说话题“人物”之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授课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高尔基说过“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要塑造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人物形象。一个作品好不好,重要的是看它是否成功地塑造了典型形象。古今中外的成功作品,无不成功地创造了艺术典型。例如林黛玉、阿Q、娜塔莎、马格丽特、加西莫多、葛朗台、堂 吉诃德等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老舍说:“创造人物是小说家的第一项任务。”(《怎样写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命脉,小说的艺术可以说是刻画人物的艺术。 任何小说都避不开关于“人物”的话题。
学习内容 贴着人物写揣摩人物心理描摹人物的语言与行动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人物在现代小说中的退隐
教学活动目标 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题旨; 2.认识小说中人物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4.了解“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区别。
重点:了解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
难点:了解“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的区别。
教学活动策略 课时计划:1课时
方法:分组讨论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PPT课件 学习资料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第 1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包括生成预想) 设计意图
一、课前预习 1、分发《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话题“人物”学习资料2、指导学生分组分任务 1.复习《娜塔莎》和《素芭》2.预习话题“人物”3.填写素芭人物对比点4.分组选择两篇分析文章5.准备好白板写答案
二、勾连前文 提问:复习《娜塔莎》和《素芭》 情节心理性格舞会前的准备兴奋、激动、焦急天真活泼、青春热情舞会上的幸福急切羡慕、快乐陶醉直率多情、单纯虚荣 为了爱的争吵狂喜—恼怒—幸福—惊恐—愤怒—失望率真浪漫、敢爱敢恨单纯幼稚、盲目轻信《娜塔莎》通过描写娜塔莎在参加舞会前的兴奋、激动与焦急的心情,舞会上与安德来公爵相遇并双双在心中埋下爱情的种子以及已经许配给安德来的娜塔莎因为孤独与寂寞受美男子阿那托尔的诱惑而背叛安德来的心理状况,塑造了一位纯真善良、渴望爱情与幸福但又过于轻信他人、充满浪漫与幻想的贵族女性形象。《素芭》[印度]泰戈尔1素芭身世 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 2生活环境 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3亲密朋友 特殊的朋友,深厚的友情 4帕斯达帕 唯一的玩伴,奇异的梦想5父母之命 觉醒的自我,月夜的倾诉 6被逼远嫁 悲伤的眼泪,无言的结局素芭是一个美丽聪慧、心地善良的哑女,她“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有着纯真清澈的心灵,但由于自身的缺陷和世俗的偏见,却只能独享孤独和寂寞,最后被父母骗嫁到远方,最终被抛弃。作者通过对素芭遭遇和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素芭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对世俗的不满情绪。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包括生成预想) 设计意图
三、小组展示一 判定“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在小说创作中,有“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不同说法。圆形人物就像一个几何体,有多个面,有层次感,有空间感;而扁平人物只展示一个面,一切都向这一个面聚拢。简单地说圆形人物是“一个球”,扁平人物是“一个圆”。 第一点圆形人物性格是多面的好比一个立方体,你会看到它有六个面,圆形人物就是这样,有许多不同的面呈现。娜塔沙,从正面看呈现的是纯洁善良,从侧面看是任性无知,从后面看又是对爱情的盲目。所以这个人物就像个多面体。扁平人物是单面的人物性格则会单一些,作者在刻画的时候是为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其他的性格基本不会呈现。第二点圆形人物性格是矛盾对立的现实中人物性格都是矛盾的,所谓善恶一念间,好人也会有选择恶的时候的。比如娜塔沙,她是一个对爱情充满向往的纯洁女孩子,但是她又没能禁受住阿那托尔的甜言蜜语的诱惑而背叛了爱人。一个追求真爱的人最后却背叛了真爱,这就是人物性格中矛盾的体现。扁平人物是单一的好人永远完美无暇正义凛然,连偶尔的一点坏念头都不会有的;而坏人则是坏事干尽无所不为。第三点圆形人物性格是会变化的人物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情节的发展,时间的流动,人物的性格会一起发生变化。娜塔沙以前是一个单纯的对爱情充满憧憬和美好幻想的女孩,免不了幼稚和任性。但是被阿那托尔诱骗后,她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加上战争给她的触动,使得她成熟起来。她放弃家里的财物带走伤员,主动去护理照顾伤员,她不再虚荣浮华,她认识到生命里还有比舞会和爱情更重要的东西。她彻底的改变了。情节在发展,人物的性格会成长并成熟,这是圆形人物的一个重要特质。扁平人物性格是稳定不变的纵使经过了那么多年,经过那么多事,人物自始而一。
四、小组展示二 阅读下面几则小说,说说他们的人物类型和描写方法贴着人物写揣摩人物心理描摹人物的语言与行动 《变色龙》契诃夫《飘》玛格丽特·米切尔 内容简介《德军剩下来的东西》哈巴特 霍利《在柏林》奥莱尔巴尔扎克《守财奴》写葛朗台《坐》〔美国〕H.E.弗朗西斯《项链》莫泊桑 简介人物类型: 原因 举例说明人物描写方法:
五、探究 1.比较“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2. 贴着人物写怎么“贴”穿越逻辑1)男、女主角总是用几首流行歌曲或者李白杜甫的诗一炮成名!2)女主将现代一些小知识用在古代,古代的人就会将她当做神样的宠爱及崇拜~~~~ 3)大多身世不凡,即使出身平凡,不要担心,等下去,总有碰见大人物的一天4)女主会对身份显赫的人毫无顾忌,就连皇帝面前也口不择言,而通常那些显赫之人往往会因为女主的放肆而愈觉得女主可爱,直率。。。(晕~~~ )5)每当晚上的时候,女主会让男主or男配带她去屋顶看星星,然后跟男主讲星座、牛郎织女、.......的故事6)关于女主:穿前是平凡的,穿后是无敌的,长相是次要,技能是剽窃的,观察是敏锐的,头脑是柯南的,桃花是多多的,爱情是盲目的,运气是狗屎的,身体似小强的。 7)关于男主:容貌是绝色的,背景是骇人的,钱权是多多的,才华是出众的,童年是悲惨的,审美是有问题的,爱情是专一的,情路是坎坷的 综上所述,我们会发现圆形人物性格必然是千姿百态、血肉饱满而又真实可信的,扁平人物则是“性格”人物,漫画型人物或称之为类型人物,他们性格特点分明,一目了然,极易辨别。我们在阅读和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合理运用才能使塑造的人物更深入人心,将作品内涵发挥到极致。贴着人物写 1.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 2.作者的心要随时紧贴着人物。人物都有其自身的生活逻辑和情感走向,做什么样的事说什么样的话,都是由人物的身份与性格决定的。作者只有尊重人物,体贴人物,才能把人物写好。3.作者的叙述语言要和人物相协调。写农民,叙述语言要接近农民;写市民,叙述语言要近似市民。小说要避免“学生腔”。 这一个贴字也很重要,也很讲究。它不是牵,不是跟,不是靠,也不是逼,而是贴。它要求我们理解人物,尊重人物,爱惜人物,而不是把人物当成一个随便摆弄的玩偶,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在人物脸上乱涂乱画。我们只体贴人物还不够,恐怕还要用我们的心去贴作品中人物的心,只有做到了与人物贴心贴肺,才能把人物写出一二。  一日看到沈从文的文论,他是这样说的:“一切作品皆应植根在‘人事’上面。一切伟大作品皆必然贴近血肉人生。
六、总结与作业 贴着人物写揣摩人物心理描摹人物的语言与行动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人物在现代小说中的退隐 作业:仿照《娜塔莎》和《素芭》中的人物心理描写方法写一段祥林嫂捐门槛时的心里独白。
课后反思:
讨论到圆形人物的优点时,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娜塔莎是托尔斯泰心中理想的形象,爱情需要忠贞不渝,这样写不是损害了这个形象吗?”本以为学生会认同我的疑问,结果学生讨论后却回答:与其说娜塔莎爱上了阿那托尔,不如说爱上了爱情,爱上了朦胧、浪漫、美妙的爱情滋味。接着探讨“写娜塔莎移情别恋,是小说人物发展的必然,还是仅仅为了故事波澜起伏而进行的设计?”这一问题。学生讨论出生活逻辑是安德来离开整整一年,娜塔莎处于寂寞中,再加上阿那托尔的情书和甜言蜜语;性格逻辑是娜塔莎单纯、涉世不深、热情炽烈、追求浪漫、容易为爱迷失。我介入评论,并辅以图示:以娜塔莎为中心的圆形太极图上,一面是纯真、涉世不深,另一面则是幼稚、不成熟,一面是热情、追求浪漫,另一面则是冲动、盲目轻信,而这一切的性格根源在于她热情炽烈、勇敢地追求、生命就是爱。两面看似矛盾,实则交融。再引入狄德罗的名言:“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由此解说“圆形人物” 此时我呼应前面问题,学生理解了娜塔莎移情别恋是人物本身的必然,这展现了人物自我的冲突,不仅没有损害,还使人物丰富、立体了。我用板书总结“贴着人物写:遵从生活性格逻辑,刻画自身内心冲突,写出发展变化过程”。最后我引用布鲁克斯和沃伦《小说鉴赏》的话“小说要有深度、更动人,就常常要处理人与其自身的矛盾冲突”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心灵的辩证法”的赞叹作结。觉得比上这一课时学习讨论的更深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