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素芭》教学设计2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素芭》教学设计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3 14:3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素芭
教学目标:
体会小说中细腻的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艺术效果。
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
理解作者刻画素芭这一美丽聪慧和善良纯洁的妇女形象的悲剧意义。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5年春晚舞台上来了一群特殊的舞者,她们是聋哑人,演绎了《千手观音》,场面震撼,感动了整个中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看完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动作整齐,千变万化,精美绝伦!但是有一位印度少女,像领舞者邰丽华一样的美丽善良,就因为是哑巴,却命运悲惨,惨遭抛弃。她没有亲情,没有友情,没有爱情,也得不到村民的同情。她是谁呢?——素芭,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泰戈尔写的小说《素芭》,去了解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二、了解泰戈尔及其作品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弃绝》《素芭》等,长篇代表作有《沉船》《戈拉》等;散文有《中国的谈话》《俄罗斯书简》等。
诵读泰戈尔的一些名言名句,感受那份哲理和励志:
1.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2.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3.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炼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三、整体感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1、这篇小说围绕素芭这个主要人物,讲述了素芭的什么故事?
《素芭》写了一个美丽聪慧的哑女的生活状态和遭遇,揭示其悲剧的命运。全文共六章。
2、思维磨剑:你能把小说每章的主要内容浓缩一句话吗?请据此制作一张情节脉络表。
明确:
章节 情 节
1 素芭身世 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
2 生活环境 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
3 亲密朋友 特殊的朋友,深厚的友情
4 帕斯达帕 唯一的玩伴,奇异的梦想
5 父母之命 觉醒的自我,月夜的倾诉
6 被逼远嫁 悲伤的眼泪,无言的结局
四、重点赏析:请同学们讨论素芭是个怎样的女孩 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的?
回顾人物描写的方法,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的方法有这样几种: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而侧面描写则包括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初步检查讨论结果,再具体赏析:
1、赏析文中的人物肖像描写
(1)问:从第一章中的文字开看,你觉得素芭长得美吗?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抖不已。”这句话给人的印感觉是这是一个惊人的美丽的女孩子,她配得上所有没有的东西。
(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问:对于哑女素芭来说,画眼睛是介绍她的一条捷径。泰戈尔是怎样描写素芭的眼睛的呢?
齐读第一章最后一个段落,思考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手法,刻画素芭的眼睛的?
明确:运用排比和比喻,细致而生动地刻画出素芭美丽而迷人的眼睛。
2、看看这个村里的人们是怎样对待可怜的哑女素芭吧。
(1)父母
“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尤其是她母亲把她视为自身的一个残疾”“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她始终沮丧不堪”。把这个残疾的女儿看作自己的负担。
“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终于可以扔下这个包袱了!可以看出父母对素芭是多么的冷漠,对女儿的内心对女儿今后的生活根本没有丝毫的担心。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亲情的可贵,只有欺骗和交易,仅仅因为素芭是个哑女!
(2)村民
“人们在素芭面前,毫无顾忌地对素芭的前途,发表了各色各样令人担忧的议论”,对于这么一个可怜的孩子人们没有过多的同情,根本没有考虑她的感受,只是把她当作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
“现在,父母为操办她的婚姻大事而焦急不安,村人也到处谴责他们,甚至要把他们逐出种姓的流言飞语,到处扩散着。”“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人们似乎也把这个哑巴女孩看作是村子的一个耻辱,是一个不祥之物。
问:素芭的父母、村里的人们是这样对待她的,再看她唯一的人类朋友、唯一的玩伴,古赛家的小儿子帕勒达帕,他能理解素芭吗?他真的关心素芭?
(3)朋友:帕勒达帕
“在高等动物里,素芭还有一个同伴,但人们很难描述素芭与他关系的深浅程度,因为他会说话,而素芭是位哑女,他们的话语不会毫无差别。”这句话暗示了素芭的可悲命运,她的唯一的朋友并不真正理解她。
“其实,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然而,素却没有诞生在设有臣民的水晶宫的王朝里,而降生在巴尼康托一位庶民家里,所以她今朝无法施展魔术,让古赛家的孩子帕勒达帕感到惊奇。”素芭千方百计想获取朋友的关注却不能。
“这期间,一天下午时分,在河岸边, 帕勒达帕一边专心致志地钓鱼,一边面带笑容问素芭:‘喂,素,我听说,你有了未婚夫,你准备赴加尔各答结婚?可别把我们忘得一干二净!’”朋友的话显得漫不经心,没有丝毫的分别的惆怅,只是轻描淡写,并带有一种调侃的味道。
素芭没能从她的乡亲,甚至是她的父母、朋友那里得到理解和关爱。素芭生活的这个地方的确是一个美丽如画的地方,同时那也是一个人情冷漠的地方。
3. 没法从那些会说话的人那里得到理解和关爱,素芭只能到哪里去寻求安慰?
(1)动物
素芭有几个知心朋友,它们是两头牛、一头山羊和一只小猫。
齐读小说第三章,感受素芭与动物之间深厚的感情。
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的这幅画面,让人感觉十分温馨;素芭与这些动物朋友彼此依恋、彼此关怀、彼此理解。这一切让我们暂时忘却了素芭的不幸。
问: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将素芭与动物之间的友谊描写地如此细致、这么温馨呢?
明确:正是因为素芭无法从人类那里得到关心和理解,所以她只能从那些动物那里寻找安慰。这个温馨的画面从侧面写出了素芭的不幸和孤独。
不会说话的素芭却从动物们那里得到温暖,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人情的冷漠。
除了可以从动物朋友那里得到些许的安慰之外,素芭倾诉的对象还有谁?
(2)大自然
如第五章中素芭的月夜倾诉。
朗读第58页“那天又是月圆之夜……别赶走我!”
素芭的那个会说话的母亲无法理解女儿心中的无奈与无助,可怜的素芭只好扑倒在人类的无言的大地母亲的怀里哭诉。
4、小结素芭的形象:请填上一个词语,从文本中找出理由:素芭是一个________的姑娘。
美丽的姑娘: 第一部分眼睛的描写。
感情丰富的姑娘: 心理描写
善良的姑娘: 与动物、与自然
命运悲惨的姑娘: 是亲人的负担、让朋友冷漠、被丈夫抛弃
5、小结运用的手法:泰戈尔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素芭这个人物形象的?
明确:
手法分析:
正面描写(眼睛勾勒,心理活动,动作神情等等)
侧面描写(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可爱的动物朋友)
反面衬托(父母、帕勒达帕等人对素芭表现得极为冷漠和麻木,远不如她和动物朋友亲密)。
五、合作探讨:造成素芭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了解素芭、作者(泰戈尔)生活的时代
1、时代背景介绍:
男尊女卑:在印度,有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与回教,而这两种宗教都歧视女性。
据说在印度嫁女儿是要给男方家里送彩礼的。没有钱的人家是嫁不出去女儿的。所以女孩子生下来就被看做是一种负债。而且几乎没有任何地位。印度男人在娶老婆的时候,不仅能够得到一大笔财产,同时也得到了一个奴隶。他们还可以随时休掉自己的妻子。
以前的印度竟会发生男人把自己的老婆放火烧死,或者杀死,以便能够不断再娶老婆,再得财产的事情。法律对此类事情经常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女人则要在男人死去的时候陪葬。这个习俗甚至十年前还发生在印度的一些偏远地方。
2、作者(泰戈尔)的创作理念
泰戈尔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一直关注女性的悲剧命运。
泰戈尔的作品直接指向了种种不合理、不人道、歧视妇女的印度教传统陋习,表现她们境遇的凄苦、经历的曲折和反抗的无助,控诉这些传统陋习的积弊和给广大印度妇女带来的深重苦难。
泰戈尔对于印度妇女悲惨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在这部作品中,他对素芭寄以同情,对哑女家人、乡人进行了“冷批判”。揭露印度落后的婚姻制度对女性的戕害。
3、这里远离尘嚣,美丽如画,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却是一个人情冷漠的地方。素芭,在大自然里,在和动物的相处中,你才能感到快乐和温暖,在人世的社会里,你得到的却只有伤害!没有亲情,没有友情,没有爱情,得不到同情。素芭,你的眼泪流到何时才是个尽头!
泰戈尔说“现在,在这位姑娘永恒沉默的心灵里,响起一种无限的无法言说的哭泣声,除了心灵探索者,谁也不会去倾听那种无声的哭泣。”这不仅是素芭无法言说的悲哀,也是泰戈尔对人们这种漠视的态度感到悲哀,因而使悲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六、拓展练习
那么,对这么一个美丽善良却命运悲惨的姑娘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请以“素芭,我想告诉你”开头,和素芭说一段话。
七、布置作业
想像一下素芭被抛弃之后的情景,给本文加一个结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