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在场景中生活》教学设计1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在场景中生活》教学设计1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3 18:0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外国小说欣赏》话题——场景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明确场景的含义,把握场景的五种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对小说的场景进行分析和鉴赏。
教学重点:场景的五种功能
教学难点:对小说的场景进行分析和鉴赏
过程与方法:讨论与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沉船片段,让学生感受影片中场面的震撼效果,从而引导学生赏析小说中的场面描写。
二、知识梳理
何为场景?
场景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场面描写”,是组成小说的最小单位。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小说就是同一个接一个这样的“面”构成的。
场景由哪些基本要素组成?
人物、事件、环境。场景相当于电影中的镜头(画面)。
场景有哪些类型?
大场景与小场景
场景有大小之分大小场景连缀而下,就像是音乐的高低婉转,可使小说情节曲折有致,异彩纷呈。
公共场景与私人场景
在开放的公共空间里,人物受到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言行必须符合身份,表现人物有分寸。
而在封闭的私人空间里,人物得到了充分舒展个性的自由,人物的真性情得以表露。如,安娜卡列尼娜公共场景里端庄雍容,与情人约会却那么热情奔放。
因此,公私场景交替,更能全面立体地揭示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和反映社会的道德风尚。
体验交流:留存你记忆中的某一经典场景。
4.场景的功能
(1) 给全篇“定调”。
(2)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3)导引人物出场
(4)揭示人物性格
(5)作为象征
三、合作探究:
以《炮兽》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场面描写
这是长篇小说《九三年》的开篇,描写了一个特定的场景:大海中一艘军舰的甲板上。《炮兽》中的场景描写是为人物塑造服务的。在这个狭小而摇晃的舞台上,人们的性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表现。”
(一)、《炮兽》大致可切分为几个场景?
第一场景(从开头到“仿佛两只铁锤轮流在敲打”)
炮兽肆虐,惊心动魄。
第二场景(从“突然间”到“…怪物的青铜脖子上)
人兽大战,紧张激烈。
第三场景(从“斗争结束了”到结尾)
赏功罚罪,跌宕起伏。
(二)探究:场面描写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给全篇“定调”。
小说开头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第3段“这尊挣断了铁链的大炮,——用什么方法来制伏它呢?)就带给我们紧张,急迫、恐怖的气氛,结尾的场景(一种阴郁的寂静笼罩着全船。——再听见尸首跌落海里的声音)则给我们带来不详的预兆。从喧嚣到静寂、阴郁的气氛弥漫开来,一直渗透到全篇,给小说定下了悲剧的调子。
营造意境与渲染气氛。
《炮兽》中一开始对大炮疯狂的破坏场景的描写为我们渲染出了一种紧张、急迫、恐怖的气氛,结尾的场景描写渲染寂静,阴郁的气氛。这与电影中的环境画面是一致的,如鬼故事中黑云压城,秋风扫木,夜鸟悲鸣都是渲染恐怖气氛。
其实场景是具有情绪感染力的。人们会因春而喜,因秋而悲。渲染欢快气氛,感染人物和读者;渲染紧张气氛,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揭示人物性格。
第一部分:
对比:炮兽的肆虐疯狂与船员的弱小胆怯;
勇士的犹豫不决与老人的沉着冷静。
作用:炮兽肆虐,所有人都充满了恐惧,甚至号称“勇士”的船长与大副都犹豫不决、一筹莫展,只有老人沉着冷静。这一对照既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神秘的老人身上,也突出了老人的形象。同时,炮兽越凶猛庞大越显得人的懦弱无能,众人越懦弱无能就越显出下文炮队队长的勇敢,这样的描写,为下文炮队队长的出场作了有力铺垫。
第二部分:
对比:船员的逃避与炮队队长的直面
   炮队队长的勇斗与老人的智取
  作用:层层对比,写出了老人的智勇与果敢。写其他人是为了突出炮队队长,写炮队队长为了突出老人的智勇果敢。
第三部分:
对比:赏功与罚罪(情节)
作用:朗德纳克侯爵对炮队队长两次截然相反的处置形成对比,凸显了他赏罚分明、严酷无情的性格。
4、导引人物出场
《炮兽》写在《九三年》的开,它的整个场景设计都是为了导引全书中的主角之一朗德纳克侯爵出场。作为叛军头目的反面人物,雨果没有把他写得猥琐怯懦,而是选取“波涛汹涌的海面,军舰甲板上一门没有锁好的大炮如出笼的猛兽肆虐无敌”的突发场景让人物出场,让他一露面就显示不凡气度,也为后面其他的主角出场提供进一步的对比和衬托。
5、作为象征。
《炮兽》中,大海的风暴、船上的劫难,何尝不是一种象征?最后那一句“远远的飓风在呼啸”其实也是一种象征,它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争是异常残酷的。它已经在人们的心底刮起来了,它已经在威胁每个人的生活、生命。
(三)思考:
给全篇定调的场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1、出现在小说的开头,(小说中的位置)2、渲染出一种氛围。
那么是不是所有出现在开头的场景都是给全篇定调呢? 例子:小说《祝福》开头的场景。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思考:这一段场景描写有没有给全篇定调的功能?
它渲染出的是一种欢乐的、热闹的、繁忙的气氛。而主人公祥林嫂就是在这种欢乐、热闹,繁忙的的气氛中死去的。所以说它是反衬出祥林嫂死的寂寞、清冷和悲凉。也就是说这种气氛并没有渗透到全篇。所以不是给全篇定调。所以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给全篇定调的第三个特点——将开头场景中渲染的气氛渗透到全篇。
导练:分析下列语段的场面描写作用
《祝福》开头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2、《桥边的老人》开头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
直击高考
【考点梳理】
场景这个话题主要应把握场景的5点功能:
给全篇“定调”。
如果场景在小说开头,不一定给全篇“定调”。
给全篇定调的场景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1、出现在小说的开头,(小说中的位置)2、渲染出一种氛围3、三个特点——将开头场景中渲染的气氛渗透到全篇
②营造特定意境与渲染特定气氛
场景是具有情绪感染力的。人们会因春而喜,因秋而悲。渲染欢快气氛,感染人物和读者;渲染紧张气氛,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③如果场景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功能便是导引人物出场。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其作用可能是推动情节发展。
④如果场景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功能是揭示人物的性格。
⑤如果某个场景作为小说的主题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作为一种象征。
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大海,便是人生的象征,老人与海的斗争,是人与自己命运的斗争。
如《桥边的老人》结尾“复活节”有意提及是呼唤善良人性的暗示,也是一种象征
【考点纠错】
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生搬硬套场景功能;作答时遗漏要点。
【命题形式】
小说的描写了某某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等等。
【答题要领】
主要从场景对于氛围、情节和人物等角度切入思考,要结合具体文本的具体位置进行具体分析,最好分点作答。
四、写作实践:场景片断练笔
校园之晨
城市之夜
家乡秋收
我的寂寞书房
2018年的第一抹绿
刹那间的精彩
感动一瞬间
要求:任选一题,400字左右,写出你的真情实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