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关于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 “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为小说单元,单元提示中谈到“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提示主题……注意细节描写,体会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由此可见小说中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是小说鉴赏重要内容,是小说教学中的重点。而且文学类文本的人物形象分析手法基本是一致的,学好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对于诗歌鉴赏中的人物分析也有借鉴意义,并且对实用类文本传记中传主形象分析也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阅读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有一定的的分析和理解,但往往存在鉴赏方法掌握不到位,分析方法单一,人物形象概括简单,不能体现出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考试答题时不规范,要点不全等问题。
教学目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鉴赏分析
设计思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高考考试大纲为方向,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依据,整合必修一到必修五的课本教材教学资源,通过直击高考、真题回放,总结提问方式和利用教材知识指导鉴赏方法,深入浅出富于启发的引导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小说阅读中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导入:大千世界,既有王侯将相,又有贩夫走卒;既有英雄豪杰,又有才子佳人;从古到今,由中到外,我们的每一部小说都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所以对中外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鉴赏分析理所当然成为高考小说阅读命题中的热点重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中外小说阅读中人物形象的鉴赏和分析。
一、知识概述
学习目标: (PPT展示)
1.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
2.学习人物形象鉴赏题的切入点
3.提升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二、直击高考 真题回放(PPT展示)
2013年课标卷Ⅱ阿城《峡谷》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6分)
2014年课标卷Ⅱ刘庆邦《鞋》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
2015年课标卷Ⅱ刘震云《塾师老汪》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2016年课标卷Ⅱ战争[美]迈尔尼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6分)
2017年全国卷3《我们的裁缝店》考人物语言--“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理解某句话在句中含义)(6分)
2018年全国卷3《微纪元》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规律总结(PPT展示)①每年必考②主观题简答③分值6分
常考考点:
*常见考点一:人物形象特点类:
设问:文中XX(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或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常见考点二: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类:
设问:请简要分析对XX(人)的描写方法
*常见考点三:人物形象心理特点分析类:
设问:请分析XX(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PPT展示)
正面描写: 肖像描写
(直接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等
侧面描写: 其他人物:正衬(他人评价)、反衬(对比)
(间接描写) 环境衬托
学生小牛试刀:请在五分钟内说出以下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人物形象:(PPT展示交流结果)
1、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支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祝福》
肖像描写 祥林嫂:被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的悲惨的劳动妇女。
2、他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动作描写 有力地表现了孔乙己的经济拮据状况,反映了他迂腐的性格特点。
3、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守财奴》
语言描写 葛朗台:生性贪财吝啬,爱钱如命,他的名字,也成了守财奴的代称。
4、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陌上桑》
侧面描写 罗敷的美丽
5、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鲁迅《祝福》
环境描写 侧面烘托 衬托我孤寂悲愤的心情,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同情
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鲁迅《藤野先生》)
细节描写、侧面 生活简朴、马虎、不拘小节
7、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把自己的脸也“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坐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正面 肖像描写 别里科夫:封闭、顽固守旧
补充注意点:
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四、方法指津(PPT展示)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性格由于高太尉等人的不断迫害,从善良安分忍辱负重到逆来顺受苟且偷安再到后来的勇敢反抗逼上梁山,显示出英雄本色。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又如初中教材俄国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围绕小狗主人胡情节,展现出了警官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胡丑恶形象。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的形象,写她的语言:“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写她的动作:在贾政处,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写她的心理: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不肯多走一步路,不肯多说一句话。
透过这些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寄人篱下、多愁善感、小心谨慎的林妹妹形象。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如教材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鲁迅《祝福》开头结尾胡大雪纷飞场景;又如沈从文的《边城》通过对茶峒地区的风俗民情及青山绿水的描写烘托出边城小镇的人物人性的淳朴自然、优美健康。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作者曹雪芹通过《西江月》两首判词明贬实褒来赞美宝玉蔑视世俗,独立不羁的品质。
六、答题模式(PPT展示)
一、人物形象特点类:
-------分点概括人物形象(双音节词语或者四字词语)+陈述事实分析
分点概括人物形象+陈述事实分析(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短语)
如:(2018年内江三摸《理发室里的笑声》)5.小说中“女理发师”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为人热情,待人和善(概括特点):“笑着与人打招呼,送去问候。”(陈述事实分析)(2分)
②勤劳刻苦,严谨踏实:“做事认真,一丝不苟,二十多年的勤奋工作。”(2分)
③性情开朗,自信乐观:“总是笑着说话,做事;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挺满意。”(2分)
二、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类:
---分点概括人物描写方法+陈述事实分析
如:2018年内江三摸6题小说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塑造“女理发师”这一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5分)
①正面描写(描写方法):通过描写“女理发师”的外貌(肖像)和语言等来表现她的热情好客、勤劳踏实的个性特点。(陈述事实分析)(2分)
②侧面描写:小说中的“徒弟”“丈夫”“我”“知情者”等次要人物都是用来侧面衬托主人公精神品质的;“顾客盈门”和“买了两套房子”也从侧面衬托了“女理发师”手艺好,取得的成绩大。(3分)
三、人物心理特点分析类
---分点概括心理特点+陈述事实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3小说阅读《微纪元》5题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答案:
①心存侥幸,复杂纠结(概括心理特点):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陈述事实分析);
②濒临崩溃: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
③重新燃起希望: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课堂小结(结合板书总结)
中外小说阅读
---人物形象鉴赏分析
怎么考 怎么解 怎么答
考1:形象特点分析类 借故事情节分析 特点+分析
考2:塑造形象分析类 借描写方法分析 方法+分析
考3:心里特点分析类 借环境描写分析 心理特点+分析
借作者倾向分析
找句子→析方法→品特点
八、学生当堂训练
父 亲
父亲决定去一趟深圳。
父亲两个月前就想去深圳了。父亲很早就听说深圳是个美丽的城市,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到深圳去走一走看一看,因为他觉得那个城市再好,也只能是别人的城市,他只要种好他的两亩地,他这一生就算是平稳了,也无憾了。
然而命运就是捉弄人,父亲晚年平静的生活被一个意外打破了--父亲的大儿子,我哥,因病去世了。这个噩耗从深圳传来,我们一家人都无法接受。父亲听了走回他的房间,沉默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出来。
大哥去深圳打工已经十多年了,每年都要回来一趟,看看老父亲,每次回来,都带上大包小包的东西,父亲对那些东西没有兴趣,每次都告诉大哥,下次回来,不要再带那些东西了,只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他就高兴。
大哥今年春节回来,还是带回很多的东西。父亲也没有多看,他盯着大哥看了一会,说:工作不要那么拼命,干不下去就回来,家里还有两亩薄田呢。从父亲的话里,我发现大哥比去年消瘦了,估计在那里干得太累了吧。大哥笑笑说:没事儿 想不到半年之后,大哥就走了。
大哥是被癌症夺去生命的。大哥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对于大哥的不幸,有人说大哥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职业病,甚至有人说是死于安全事故。对于这样的猜测,我也产生了怀疑,怀疑大哥的死是不是真的跟他的工作有关。后来了解到的事情,使我的怀疑更加加深了。
听说大哥在住院期间,他所在的公司给了他一笔医疗费,又发动员工捐款。可再多的钱也无法挽回大哥的生命了,大哥住进医院没多久就不治了——大哥的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的后期了。
那时候父亲是想亲自到深圳去处理大哥的后事的,但考虑到父亲内心的悲痛和他的身体状况,在我们的一再阻止下,父亲才没有去深圳。
两个月后,父亲决定要南下了。父亲说:不那样,他的一生都会不平静的。我们无法说服父亲,也不知道父亲去那里到底为了什么。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和父亲登上了南下的客车。天气很好,但我的心里却是波涛滚滚。面对失去儿子的城市,面对太多猜不透的死因,刚强的父亲会做出些什么呢?我无法预测。
一如我所预料的,在大哥工作的那间公司,我们没有顺利地见到经理。直到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才见着经理。
经理对两个月前他公司失去的那名员工还隐隐有些印象。他是个不错的员工,他的英年早逝我们也感到惋惜。经理回忆着,并安慰了父亲一番,然后就让他的秘书到财务那里支两千块钱给我父亲。父亲听了,站了起来,摆了摆他那双有点干枯的手,说:经理,我来深圳不是向你要钱的。
经理看着我父亲,一时不知说什么。
这时,父亲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了一个红色塑料袋子,慢慢地解开。那是一沓崭新的票子。看着父亲的举动,我惊呆了。经理也愣愣地看着我的父亲。
父亲上前几步,把那沓票子递给经理:这是你们工人给我孩子治病捐的款子,现在用不着了,请你转给他们,并转达一个父亲对他们深深的谢意。
父亲说完,向经理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看着父亲深深弯下的脊梁,我的心一颤,眼里饱含着泪水。
我们走吧。父亲说。从他那平静的声音里,我知道,现在的父亲心里一定是很平稳的,也没有什么遗憾了。(选自《广西文学》第一期,有改动)
1.结合作品,分析“父亲”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PPT展示学生交流后结果)
答案
(1)朴实,本分。只要种好他的两亩地就没有遗憾。
(2)重亲情不重钱财。对大儿子带回家的东西不感兴趣,一家人能在一起吃顿饭就高兴。
(3)关爱孩子。劝告儿子工作不要太辛苦。
(4)刚强。得知儿子去世,能够强忍痛苦,并想亲自去处理儿子的后事。
(5)善良无私,知恩图报。儿子死后,父亲不但没有趁此机会向儿子所在的公司要求补偿,反而归还了工人们的捐款。
九、课后练习
完成近三年高考真题中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相关习题。
十、教后反思
本微课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设计灵活新颖,教师首先设置直击高考--回顾历年高考题的目的让学生在初步高考小说阅读命题方向的角度上,对第二步带着方向去阅读有了很清晰的指导作用;第二步讲解四大阅读方法这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师通过通过富于启发性的引导能够让学生较快的掌握知识点,再通过详细的讲解,让学生配以相应的人物5分钟片段训练,使人物鉴赏解读方法更加巩固。但对于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只是掌握方法是绝对不够的,所以第三大环节就是简单引导高考阅读答题模式,这一步可以让学生形成很好的语言组织习惯,提高学生规范作答的能力。第四步在设置一篇完整的高考小说阅读,在10分钟内让学生比较规范的练习,课堂交流,师生互动,本课学习目的的效果得到体现。不足在于在PPT演示过程中遇到电脑死机,使课堂有点断片,但并不影响课堂质量和学生学习热情。
附学生训练题:
学生当堂训练卷:
一、请说出以下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人物形象(5分钟):
1、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支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祝福》
2、他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3、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守财奴》
4、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陌上桑》
5、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鲁迅《祝福》
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鲁迅《藤野先生》)
7、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把自己的脸也“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坐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
二、当堂训练 (10分钟)
父 亲
父亲决定去一趟深圳。
父亲两个月前就想去深圳了。父亲很早就听说深圳是个美丽的城市,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到深圳去走一走看一看,因为他觉得那个城市再好,也只能是别人的城市,他只要种好他的两亩地,他这一生就算是平稳了,也无憾了。
然而命运就是捉弄人,父亲晚年平静的生活被一个意外打破了--父亲的大儿子,我哥,因病去世了。这个噩耗从深圳传来,我们一家人都无法接受。父亲听了走回他的房间,沉默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出来。
大哥去深圳打工已经十多年了,每年都要回来一趟,看看老父亲,每次回来,都带上大包小包的东西,父亲对那些东西没有兴趣,每次都告诉大哥,下次回来,不要再带那些东西了,只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他就高兴。
大哥今年春节回来,还是带回很多的东西。父亲也没有多看,他盯着大哥看了一会,说:工作不要那么拼命,干不下去就回来,家里还有两亩薄田呢。从父亲的话里,我发现大哥比去年消瘦了,估计在那里干得太累了吧。大哥笑笑说:没事儿 想不到半年之后,大哥就走了。
大哥是被癌症夺去生命的。大哥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对于大哥的不幸,有人说大哥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职业病,甚至有人说是死于安全事故。对于这样的猜测,我也产生了怀疑,怀疑大哥的死是不是真的跟他的工作有关。后来了解到的事情,使我的怀疑更加加深了。
听说大哥在住院期间,他所在的公司给了他一笔医疗费,又发动员工捐款。可再多的钱也无法挽回大哥的生命了,大哥住进医院没多久就不治了——大哥的病发现时已经是晚期的后期了。
那时候父亲是想亲自到深圳去处理大哥的后事的,但考虑到父亲内心的悲痛和他的身体状况,在我们的一再阻止下,父亲才没有去深圳。
两个月后,父亲决定要南下了。父亲说:不那样,他的一生都会不平静的。我们无法说服父亲,也不知道父亲去那里到底为了什么。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和父亲登上了南下的客车。天气很好,但我的心里却是波涛滚滚。面对失去儿子的城市,面对太多猜不透的死因,刚强的父亲会做出些什么呢?我无法预测。
一如我所预料的,在大哥工作的那间公司,我们没有顺利地见到经理。直到第二天的下午,我们才见着经理。
经理对两个月前他公司失去的那名员工还隐隐有些印象。他是个不错的员工,他的英年早逝我们也感到惋惜。经理回忆着,并安慰了父亲一番,然后就让他的秘书到财务那里支两千块钱给我父亲。父亲听了,站了起来,摆了摆他那双有点干枯的手,说:经理,我来深圳不是向你要钱的。
经理看着我父亲,一时不知说什么。
这时,父亲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了一个红色塑料袋子,慢慢地解开。那是一沓崭新的票子。看着父亲的举动,我惊呆了。经理也愣愣地看着我的父亲。
父亲上前几步,把那沓票子递给经理:这是你们工人给我孩子治病捐的款子,现在用不着了,请你转给他们,并转达一个父亲对他们深深的谢意。
父亲说完,向经理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看着父亲深深弯下的脊梁,我的心一颤,眼里饱含着泪水。
我们走吧。父亲说。从他那平静的声音里,我知道,现在的父亲心里一定是很平稳的,也没有什么遗憾了。(选自《广西文学》第一期,有改动)
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父亲”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 (6分)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