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安东诺夫卡苹果》课件2(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安东诺夫卡苹果》课件2(共2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3 18:1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安东诺夫卡苹果
【俄】浦宁
蒲宁简介
(1870~1953)俄国作家,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由于家道中落,他15岁就辍学,19岁外出谋生。曾当过校对员、统计员、图书管理员、报社记者。 1887年开始发表文学著作。1909年被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十月革命爆发后,他持敌对立场,于1920年流亡国外,侨居法国直到去世。
浦宁的创作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早期作品主要描写贵族庄园生活,批判贵族阶级精神上的贫困、堕落,又为其没落唱挽歌,如短篇小说《安东诺夫卡的苹果》(1900)、《田间》(1892)等。1910年,中篇小说《乡村》问世,标志浦宁的创作视野有了新的变化,由狭窄的贵族庄园转向广阔的社会,更加关心农民和俄罗斯的命运。这部作品使他成为俄国文坛上的第一流作家。
1933年蒲宁因为“继承俄国散文文学古典的传统,表现出精巧的艺术方法”获诺贝尔文学奖。
词语
黑黪黪 cǎn 鸫鸟 dōng 狺狺 yín 雨霁jì 篇什shí 倏忽 shū 詈骂lì 荣膺yīng 揄扬yú (称赞) 倾圮pǐ 拾掇duō 湛蓝zhàn 伛偻yǔlǚ 深邃 suì 无垠yín 入殓liàn 缅怀 miǎn 谛听 dì 媲美 pì 湿漉漉lù 静谧 mi 萦绕 ying 犄角 jī 粗糙 cāo 馥郁fù 惬意qiè 黑魆魆xū 绚烂xuàn 纡尊降贵 yū 卷帙浩繁 zhì 颐指气使 yí 阒无一人qù 破釜沉舟fǔ 风驰电掣chè 沁人心脾qìn
掎角之势jǐ(比喻作战时分兵牵制或合兵夹击的形势)
寥阔 暮霭 坐落 林阴道 料峭
美轮美奂 蜂拥而上 震耳欲聋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苹果成熟
第二部分:田野丰收
第三部分:深秋狩猎
第四部分:贵族破落
场景分析
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切分场景:
果园清晨
果园入暮
果园深夜
(时间顺序)
细析场景—果园清晨
文章的哪句话把读者带入清晨的果园?
“我至今还记得那凉丝丝的静谧的清晨……”作者在回忆过去的情景。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回忆这“凉丝丝的静谧的清晨”的?
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地感知并且描述:
视觉—金黄、稀稀落落
嗅觉—落叶的幽香,苹果、蜂蜜和秋凉的芬芳
听觉—叽叽嘎嘎的车轮声、果园主的语言
细节品读
“吃吧,吃个饱,--不吃才傻呢!哪个割蜜的不吃几口蜂蜜。”从这句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丰收的喜悦、人们在丰年的乐善好施、田园生活中的人情美。
小说是怎样具体描绘“果园清晨”图景的呢?
背景:大窝棚。“树木后面不时闪过鲜红的衣裙”,这为果园的绿色色调增添了些许鲜活的色彩。
前景:人物。中心人物是“村长年轻的妻子”(由外而内地描写这个典型的俄罗斯农村妇女形象),其他人物包括“小家碧玉”“公子哥儿”和在一旁做买卖的人。
基调:热烈、欢快,充满丰收的喜悦。
细析场景—果园入暮
品读作者对篝火、人、影子这三者的描绘。
细析场景—果园夜深
找出该场景中对声音的描写,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特点:动静相宜,出神入化。
作用:写出了平常生活场景的诗意。
领会“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象征意义
“安东诺夫卡苹果”是全文的灵魂,与其说它是一种美味的水果,毋宁说它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着丰收、甜美、富足的乡村生活。整篇小说都笼罩在“安东诺夫卡苹果” 的馥郁甜香中。
第二部分,以农谚和抒情性的语句引领,过渡到田野丰收的图画上去。在这一节里,作者极力描绘了农村当时的富庶,人们的长寿、富足,心态平和。在细腻的写实之后,又由实而虚,将自我纳入了那幅生活图景中去,想象自己作为一个庄户人的生活。最后转入对“中等贵族生活方式”的回忆。
细读描写姑母家老宅的文字,说说老宅的象征意义
老宅或许就是作者心目中贵族生活的理想形象:古老、坚固,富有生命力,永远不会有倾圮之日。
“门廊的山墙上没有一刻不安详地停着好些吃得肥肥的鸽子”和“数以千计的麻雀却像阵阵急雨,由一个屋顶倾泻到另一个屋顶”,给这个寂静的景象增添了活泼的动感,表现出动静的完美平衡。宅第内部物质空间的描写揭示了所有人的性格、身份、生活情趣,贵族的华贵、矜持、整洁、气派和排场。在这个背景下,姑母是场景的主角,结实硬朗、傲岸而又和蔼—这正是贵族气度的典型,而丰盛的晚餐则是贵族奢华气派的最好诠释。
赏析第三部分——深秋狩猎图
1、农忙已经过去,狩猎季节开始。在这幅“深秋狩猎图”中,有没有让大家记忆深刻的人物形象?
那就是“我”已故的内兄、地主兼猎人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找出描写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有关句子。p24
2、“打猎图”中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的形象和性格怎样?作者是如何描写他的出场?
野性、豪爽、不拘小节有男子汉的阳刚气质。
细节描写 。在描写了阿尔谢尼伊·谢苗内奇的出场后,接下来在森林中纵马狩猎的场面真的是热闹非凡。

赏析第四部分——小地主生活图
1、在作者的眼中,小地主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文章中的景物特点来感受。
齐读第27页“‘出发!’……现在要是有一两条灵 该多好! ”
问:同样是描写狩猎的场面,这里的景物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远没有前面三部分的美好。深秋光秃秃的果园,荒僻的小道、萧瑟的树林、寒冷的旷野,似乎就是破落小地主生活的象征。
2、最后,文章以萧瑟荒凉的打猎场景结尾,最终更以一首悠扬而悲壮的歌谣作结。将小说结束与一种悲剧气氛之中。
小结
这是一篇由思绪而组织的小说,它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也不靠情节来组织,而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画面来来组织、推进,这一点很像散文(俄罗斯文学没有小说与散文的分类,只有散文和诗歌的分类,小说等一切非韵文文体都归为散文)。
作者用回忆的口吻,将我们徐徐带入那个已经逝去的田园梦境中。在对昔日美好的深情缅怀中,抒发对过去生活的留恋,对时世变迁的惆怅和感伤。
整篇小说以欢快喜悦的丰收场景开头,以萧瑟荒凉的打猎场景结尾,最终更以一首悠扬而悲壮的歌谣作结。这一悲一喜,首尾照应地道出了今不如昔的感叹,表达出作者对往日生活的留恋和对贵族衰落现实的不满。这是一曲旧时代的挽歌,却又温柔敦厚,哀而不伤,将感情包裹于事易时移的几幅对比鲜明的图画中,以艺术的美来感染读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