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意识流小说欣赏指导
一、导入。
子曰:“知者乐水。”
智慧的人为什么喜爱水?
因为水,涓滴成溪,汇聚为流,滔滔奔涌,无止无休,与从头脑中诞生的无穷无尽的意识何其相似!
意 识
流
二、关于意识流: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
100 年前说过:“意识如同一条
河流,不断流动,混沌一片,无
始无终。”
有意识:理性的 清醒的
潜意识:感性的 混沌的
三、生活里的意识流:
课堂的冥思苦想 课间的胡思乱想
vz
1.传统小说:习惯描写有意识。
四、文学中的意识流:
《简·爱》
2.现代小说:偏爱捕捉潜意识。
《墙上的斑点》
五、如何捕捉潜意识?
1. 运用内心独白:
最悠久的写法
2. 运用自由联想:
最好用的写法
3. 运用幻觉:
最酷的写法
4. 运用象征:
最高大上的写法
六、经典片段欣赏:
1.《安娜·卡列尼娜》
2.《倾城之恋》
3.《春之声》
4.《追风筝的人》
六、经典片段欣赏:
一
她想倒在开到她身边的第一节车厢的中心。可是她从臂上取下红色手提包时耽搁了一下,来不及了,车厢中心过去了。只好等下一节车厢。一种仿佛投身到河里游泳的感觉攫住了她,她画了十字。这种画十字的习惯动作,在她心里唤起了一系列少女时代和童年时代的回忆,周围笼罩着的一片黑暗突然打破了,生命带着它种种灿烂欢乐的往事刹那间又呈现在她面前,但她的目光没有离开第二节车厢滚近拢来的车轮。就在前后车轮之间的中心对准她的一瞬间,她丢下红色手提包,头缩在肩膀里,两手着地扑到车厢下面,微微动了动,仿佛立刻想站起来,但又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就在这一刹那,她对自己的行动大吃一惊。“我这是在哪里?我这是在做什么?为了什么呀?”她想站起来,闪开身子,可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庞然大物撞到她的脑袋上,从她背上轧过。“上帝呀,饶恕我的一切吧!”她说,觉得无力挣扎。一个矮小的乡下人嘴里嘟囔着什么,在铁轨上干活。那支她曾经用来照着阅读那本充满忧虑、欺诈、悲哀和罪恶之书的蜡烛,闪出空前未有的光辉,把原来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都给她照个透亮,接着烛光发出轻微的哔剥声,昏暗下去,终于永远熄灭了。
——俄国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1877年)
六、经典片段欣赏:
二
白流苏在她母亲床前凄凄凉凉跪着,听见了这话,把手里的绣花鞋帮子紧紧按在心口上,戳在鞋上的一枚针,扎了手也不觉得疼,小声道:“这屋子里可住不得了!……住不得了!”她的声音灰暗而轻飘,像断断续续的尘灰吊子。她仿佛做梦似的,满头满脸都挂着尘灰吊子,迷迷糊糊向前一扑,自己以为是枕住了她母亲的膝盖,呜呜咽咽哭了起来道:“妈,妈,你老人家给我做主!”她母亲呆着脸,笑嘻嘻的不做声。她搂住她母亲的腿,使劲摇撼着,哭道:“妈!妈!”恍惚又是多年前,她还只十来岁的时候,看了戏出来,在倾盆大雨中和家里人挤散了。她独自站在人行道上,瞪着眼看人,人也瞪着眼看她,隔着雨淋淋的车窗,隔着一层无形的玻璃罩——无数的陌生人。人人都关在他们自己的小世界里,她撞破了头也撞不进去。她似乎是魇住了。忽然听见背后有脚步声,猜着是她母亲来了,便竭力定了一定神,不言语。她所祈求的母亲与她真正的母亲根本是两个人。
——中国张爱玲《倾城之恋》(1943年)
六、经典片段欣赏:
三
方方的月亮在移动,消失,又重新诞生。唯一的小方窗里透进了光束,是落日的余辉还是站台的灯?为什么连另外三个方窗也遮严了呢?黑咕隆冬,好像紧接着下午便是深夜。门咣地一关,就和外界隔开了。那愈来愈响的声音是下起了冰雹吗?是铁锤砸在铁砧上 在黄土高原的乡下,到处还靠人打铁,我们祖国的胳膊有多么发达的肌肉!呵,当然,那只是车轮撞击铁轨的噪音,来自这一节铁轨与那一节铁轨之间的缝隙。目前不是正在流行一支轻柔的歌曲吗,叫做什么来着——《泉水叮咚响》。如果火车也叮咚叮咚地响起来呢?广州人可真会生活,不像这西北高原上,人的脸上和房屋的窗玻璃上到处都蒙着一层厚厚的黄土。广州人的凉棚下面,垂挂着许许多多三角形的瓷板,它们伴随着清风,发出叮叮咚咚的清音,愉悦着心灵。美国的抽象派音乐却叫人发狂。真不知道基辛格听我们的杨子荣咏叹调时有什么样的感受。京剧锣鼓里有噪音,所有的噪音都是令人不快的吗?反正火车开动以后的铁轮声给人以鼓舞和希望。下一站,或者下一站的下一站,或者许多许多的下一站以后的下一站,你所寻找的生活就在那里,母亲或者孩子,友人或者妻子,温热的澡盆或者丰盛的饮食在那里等待着你。都是回家过年的。过春节,我们的古老的民族的最美好的节日。谢天谢地,现在全国人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年了,再不会用“革命化”的名义取消春节了。
——中国王蒙《春之声》(1980年)
六、经典片段欣赏:
四
“什么事这样好笑 ”阿塞夫不断咆哮,一拳拳击出。他的口水溅上我的眼睛。索拉博尖叫。
“什么事这样好笑?”阿塞夫怒不可遏。又一根肋骨断裂,这次在左边胸下。好笑的是,自1975年冬天以来,我第一次感到心安理得。我大笑,因为我知道,在我大脑深处某个隐蔽的角落,我甚至一直在期待这样的事情。我记得那天,在山上,我用石榴扔哈桑,试图激怒他,他只是站在那儿,一动不动,红色的果汁染在他衬衣上,跟鲜血一样。然后他从我手里拿过一个石榴,在自己额头上磨碎。“现在你满意了吗?”他凄然说,“你觉得好受一些了吗?”我从不曾觉得高兴,从不曾觉得好受一些,根本就没有过。但我现在感觉到了。我体无完肤——我当时并不清楚有多糟糕,后来才知道——但心病已愈。终于痊愈了,我大笑。
——美国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2005年)
从下列两个短语中挑选一个,将它作为意识流动的起点,进行自由联想,也可使用内心独白、幻觉、象征等手法,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
1.散落在草地上的一大片金色桂花
2.滚到楼梯拐角的一小枚金色硬币
七、写作尝试:
八、例文展示之一:
散落在草地上的一大片金色桂花
2015级某生
瑟瑟秋风,为大地铺上一片金黄,黑曜石般的夜里,暗淡的月光,如此凄凉。淡淡的桂花香,将我的灵魂带向不知名的远方。山,同我一同移动;火,静静流淌。我一路行走,一路彷徨。隔岸似乎传来声声呐喊,回头凝望,却只剩迷惘。灵魂都已麻木,悬着的手不知该往哪里放,只能静立于竹筏之上,随那碧水飘荡。不知是否能够想像,那兵荒马乱的年代,只身在北流浪。那浓浓的血腥告诉你:江湖,不过是这般模样。光阴似箭,穿过将军的胸膛,时间在血的长河里流淌。如今,只剩这残垣断壁,见证昔日辉煌。思绪拉扯,薄云遮挡着月光。散落在草地上的一大片金色桂花,被天地收藏。
八、例文展示之二:
滚到楼梯拐角的一小枚金色硬币
2015级某生
“当”,一声脆响,然后是一连串滚下楼梯的声音,一枚金色硬币就这样逃出了我的口袋,开始了一段短暂的旅行。我的思绪也跟着飘忽了起来。这枚硬币应是一位出色的旅行者和记录者吧,它去过的地方应该很多吧!行走于乡村与都市,记录着富人们的不屑,穷人们得到它时的欣慰笑容,孩子们得到它时的欢呼,老人们得到它时的淡然。它去过的地方与见过的人远远多于我,我想我明天可能送它再次起程。它将会到达哪里?是卖包子的小贩油乎乎的手掌,是公交车冷冰冰的钱箱,抑或是路边乞丐空空的搪瓷碗?不管怎样,它都会变换位置,走过大江南北,记录世间百态。人有时就像硬币,飘忽不定,毫无目的,却又无可奈何。一切都像过往云烟,随风飘散。我拾起它来,让它再次起程。
/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