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素芭》课件1(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素芭》课件1(共2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3 19:0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素 芭 (印度) 泰戈尔
走 近 泰 翁
20世纪初
的印度是英国殖民地,
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
剥削,使古老的文明之邦陷入
贫穷、愚昧之中。为唤醒这个
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而生
----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
“圣雄”甘地,一位是印度近代
最伟大的文化巨匠罗
宾德拉特·泰戈尔。
泰戈尔及其创作(1861~1941)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 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 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
在人们的印象中,泰戈尔是以伟大的“歌手与哲人”的双重身分出现的。他的诗歌体裁和题材丰富多彩,清新隽永;小说格调新颖、感染力强;戏剧种类繁多,富于哲理意味;歌曲或哀婉缠绵、或威武雄壮,不拘一格。
1913年,“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篇;这些诗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便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泰戈尔被瑞典文学院授予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最高荣誉,成为第一个获得这项殊荣的亚洲作家。
其重要诗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弃绝》《素芭》 《摩诃摩耶》等,长篇代表作有《沉船》《戈拉》《两姐妹》等;散文有《中国的谈话》《俄罗斯书简》等。
1.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2.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3、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4、道路虽然拥挤,却是寂寞的,因为它是不被爱的。
5、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
6、离我们最近的地方,路程却最遥远。我们最谦卑时,才最接近伟大。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印度)泰戈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 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 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 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 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 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 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 一个却深潜海底
一、请你按章节简要复述小说内容。
章节 情节
1 素芭身世 不幸的缺陷,美丽的双眸
2 生活环境 优美的村庄,孤寂的素芭
3 亲密朋友 特殊的朋友,深厚的友情
4 帕斯达帕 唯一的玩伴,奇异的梦想
5 父母之命 觉醒的自我,月夜的倾诉
6 被逼远嫁 悲伤的眼泪,无言的结局
二、人物形象分析:素芭是个怎样的女孩
1、眼睛
作者竭尽描绘之能事,对素芭的眼睛进行了浮雕般的刻画,我们几乎可以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素芭恬静地站在我们面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哑女素芭来说,画眼睛就成了介绍她的一条捷径。
(1)请找出描写素芭眼睛的片段,透过那双会说话的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塑造人物的方法之一:对人物直接进行描摹
素芭的眼睛
素芭不会说话,却有一双长长睫毛掩藏着的大黑眼睛;她的两片嘴唇,只要获得心灵情绪的少许暗示,就会像两片娇嫩的新叶,颤抖不已。
一双又大又黑的眼睛,任何时候都不需要翻译,心灵自个儿会映照在这双黑眸里。心灵的感触在这黑眼睛的阴影里,时而伸展,时而蜷缩;这双黑眼睛时而炯炯有神,燃烧着;时而灰心丧气,熄灭了;时而犹同静悬的落月,目不转睛,不知凝视着什么;时而若同急疾的闪电,飞速地向四周放射光茫。
…..就是长着大黑眼睛和长长眼睫毛的素芭的语言。
她睁大了自己的黑眼睛,目不转睛地死盯着他们,好像企图探听到一些消息似的。
素芭犹同中了箭的牝鹿一般,怀着令人怜悯的目光望着猎人,仿佛在怨恨地唠叨个没完:“我什么地方得罪了你?”
眼泪大把大把地从素芭眼睛里淌下来。眼睛别哭肿,母亲起初劝导她,末了责骂她。但她的眼泪对严厉的斥责,不屑一顾。
素芭,一个美丽聪慧的哑女。一双清澈明净、会说话的眼睛,但这双眼睛里只有孤独和眼泪!
2、心理
一般认为,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恰恰因为太倚重于人物的语言、对话,我们的许多作品往往忽略了另一种更深的语言——心灵的交流。
请找出描写素芭心理描写的片段,品读,你读到了什么?
塑造人物的方法之一:对人物直接进行描摹
她始终设法躲避众人逼视的目光;内心始终祈祷着,众人若把她遗忘掉,那就该万事大吉了。
现在,在这位姑娘永恒沉默的心灵里,响起一种无限的无法言说的哭泣声,除了心灵探索者,谁也不会去倾听那种无声的哭泣。
她想说:“你别把我撵到陌生的地方去,你也像我一样用自己双臂紧紧地把我抱住,别赶走我!”
她从内心祈求造物主赐予她非凡的力量……..





大自然里的素芭
远离尘嚣的小村庄,小溪、鸟儿、树叶、蟋蟀、渡船……仿佛是世外桃源
大自然的各种响声、不同语言和多彩运动,就是这位哑巴姑娘的语言。……只有手势、表情、音乐、哭泣和叹息,充盈在那广阔的语言世界。
看似无比纯净的地方,孤独的素芭一个人在河岸边坐着,独自遐想,和大自然进行别人无法理解的交流。
在炎热炙人的辽阔无垠的天空下,唯有一个无言的大自然和一位无言的女孩子,面对面静坐着——一个置身于炎热的阳光之下,一个静坐在一棵大树的绿阴底下。
塑造人物的方法之二:侧面烘托①环境
朋友(两头牛、一头山羊、一只小猫)身旁的素芭
在人类面前,他们是弱者,是受奴役的但是素芭却和它们有着浓厚的友谊,他们彼此依恋,彼此关怀,也彼此理解,用只有他们自己才懂得的语言——眼神、拥抱、爱抚。
1、父母眼里的素芭
小女儿素芭犹如一块硕大的无言石头,重重压在父母的心田上。
父亲巴尼康托更爱自己的小女儿素芭,而母亲却把她视为自己胚胎的污点,因而刀子始终沮丧不堪。
但父母没有作任何开导,没有作任何安慰。总之,什么时候也没有对她说。
母亲起初劝导她,末了责骂她。
把自己的哑女托付给人之后,父母踏上回村的归途,他们踌躇满志,因为他们终于保住了他们的种姓和美好的来世。
塑造人物的方法之二:侧面衬托②周围人物
2、帕勒达帕
人们很难描述素芭与他关系的深浅程度。
而帕勒达帕掺入了几许爱的成分,亲热地称呼她为“素”。
……所以她今朝无法施展魔术,让古赛家里的孩子帕勒达帕感到惊奇。
在河岸边,帕勒达帕一边专心致志地钓鱼,一边面带笑容问素芭:“喂,素,我听说,你有了未婚夫,你准备赴加尔各答结婚?可别把我们忘得一干二净!”说罢,他又凝视水面。
塑造人物的方法之二:侧面衬托②周围人物
3、“考官”眼里的素芭
这次,她的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常仔细地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
暗示了素芭被抛弃的命运。
看到姑娘哭得像泪人儿似的,新郎官觉得,她有善良的心,她因要离开父母而感到内心难过哭泣不停。……那么明儿对我也会如此的。……这样,对她谁都不说些什么,谁都不评头品足了。
塑造人物的方法之二:侧面衬托②周围人物
素芭,只有在大自然里,只有和动物在一起的时候感到快乐和温暖,在人群里,她得到的只有伤害!素芭,眼泪流到何时是个尽头!
小结:我心目中的素芭
素芭是一个_____的姑娘。
素芭是一个美丽的姑娘:第一部分眼睛的描写。
素芭是一个感情丰富的姑娘:心理描写
素芭是一个善良、聪慧的姑娘:与动物、与自然
素芭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姑娘:是亲人的负担、让朋友冷漠、被丈夫抛弃
思考:
小说以这样一段文字来结尾:
这次,她的丈夫用自己的双眼和双耳,非常仔细地察听,相了亲,娶了一位会说话的姑娘。
这样的结尾,是喜剧性的,还是悲剧性的?为什么?
小说的结尾是悲剧性的。尾声里,待嫁的素芭被父母打扮得薄花枝招展,原本清水出芙蓉般的容颜变了样,悲伤的眼泪成了提高她的身价的标志,没有人理解她流泪的真正原因,因为她面对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丈夫,而是“考官”。而含蓄的最后一节,更是看似无意地交代了素芭被抛弃的命运,写得轻,读得却沉重无比。这个悲剧人物形象可以说是泰戈尔对她的生活背景下女性形象的一个概括,女性被歧视,被侮辱,出嫁需要用尽心机,破费钱财,在素芭(包括她姐姐)身上都有体现,她应该是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的女性的缩影。
明确:
你想跟素芭说些什么?
五、想象练习
那么,对这么一个美丽善良却命运悲惨的姑娘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请以“素芭,我想告诉你”开头,和素芭说一句话。
练习
对美丽善良却命运悲惨的素芭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请以“素芭,我想告诉你…..”开头,和素芭说一段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