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主题的选择与开掘》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主题的选择与开掘》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8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3 19:1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话 题:主题的选择与开掘
教学目标 :
了解小说主题相关知识;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小说的主题;提高小说的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教学重点:
了解小说主题相关知识;掌握归纳小说主题的要领;探究高考试题中主题类题目的答题方法。
教学难点:
探究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掌握分析小说主题的途径和方法;总结主题类题目的答题规律。
想一想:是一首爱情诗呢,还是有其他的意蕴?你读出了什么?
一、导入新课
远和近
顾城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其实它不仅仅是爱情诗,更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我和你,的确可以看作是一对恋人,然又不限于恋人。我和你的物理距离近,但心理距离远。我和云的物理距离远,但心理距离近。这是人心被扭曲的外在反映。反应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夫妻之间、恋人之间的不信任。我们可以看到,影响诗歌主题的因素很多,如特定的语言环境、特定的意象、特定的社会背景等,这和本节课即将研讨的小说主题一样,影响 小说主题的因素也有很多,我们需要从小说的各个要素入手对主题进行开掘。
二、合作探究—多角度挖掘《丹柯》主题
思考:当所有族人被英雄丹柯带出森林,来到草原,充满了希望和快乐时,英雄丹柯却死了,并且他的心还在尸首旁燃烧……此时此刻,族人们是怎样对待丹柯的呢?作品给丹柯安排这样一个结局,你最大的感想是什么?作品究竟想表达什么主题?
1、从丹柯的角度:
赞美英雄:
小说《丹柯》通过叙述英雄丹柯用自己燃烧的心照亮族人走出森林、走出黑暗的故事,歌颂了丹柯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的品格,自信勇敢、敢于牺牲的精神.
2、从族人的角度:批评族人、启发族人
小说《丹柯》通过叙述族人在困难面前胆怯、恐惧、退缩、妥协,最后在丹柯的带领下才走出黑森林的故事,启示我们:面对困难一定要勇敢,有信心、有毅力,不退宿、不放弃。只有这样,才能走出困境,迎来光明。
小说《丹柯》通过叙述族人对丹柯的高尚行为不理解、不尊重、不知感恩最后还将他的心踏碎的可悲可叹的故事,启示人们,要学会感恩,要懂得尊重、爱护、敬仰英雄,珍惜、学习英雄的高尚品质。
3、从历史背景角度:呼唤时代英雄
小说《丹柯》通过叙述英雄丹柯将众人引向光明却遭到诋毁与误解,一颗勇敢而骄傲的心却被胆小鬼踏灭的悲剧故事,反映了革命先驱者不被理解、孤独无援的现象,启示人们要尊重英雄,爱护英雄。
三、分析小说主题的表现方法
1、 从主要人物入手(纵观人物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一抑一扬,对比映衬。
a 族人(抑)
平时生活在草原----快乐、强壮、勇敢
困难面前,关键时刻----恐惧、妥协,愿意去做奴隶
对比: 貌似勇敢,实则怯懦。缺乏挑战困难、拯救自己的勇气
b 丹柯 (扬)
起来,到林子里去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
勇当领路人,挑战困难,拯救族群。
2、从情节入手(理清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悲剧的结局震撼心灵 )
(开端)遇到密林,陷入困境
(发展)丹柯遭抱怨、诋毁、责难
(高潮)丹柯掏出自己燃烧的心
(结局)人们走出黑森林欢呼 ,丹柯被遗忘 并悄然死去
小结:丹柯拯救族人,心却被踏碎--悲剧英雄
3、从典型环境入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前有巨树,后有强敌
(彰显 英雄的力量)
社会环境---族人抱怨、诅咒、围攻(凸现 英雄的悲剧)
1、改动人物。
《娜塔莎》中如果娜塔莎与安德莱公爵一见钟情而且终成眷属,故事里没有阿那托尔这个第三者出现,主题有什么变化?
四、探讨:改动小说三要素中的一个点, 看看主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改动情节。
《丹柯》的结局:族人走出树林,来到草原,背着丹柯,紧紧捧着丹柯的心。
思考:现在的主题有没有变化?
看看主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看看主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改动环境。
《素芭》的社会环境:父母疼她,村里人同情她,帕勒达帕关爱她,最终因是哑女而被丈夫抛弃。
思考:现在的主题有没有变化?
五、总结归纳
主 题
环境
人物
情节
可见,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三要素的设置,都是为表达主题服务的。任何一个要素发生了变化,主题就会随之而变。这就告诉我们,在挖掘小说主题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玩味每一个要素。
小说三要素
六、高考聚焦
1.高考试题中主题类试题的常见设问模式。
⑴ 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⑵ 读了这篇小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⑶ 探究小说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倾向。
(4)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
2.课堂练习《步步高》P31-32
读小说《在甲板的天篷下面》,探讨: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批判人性的丑陋,也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揭露金钱的罪恶。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1、人性的丑陋
①卡鲁塞尔斯小姐虽然出身高贵,长相美丽,但却任性妄为,用金钱诱惑表演泅水的小孩冒险跳水,以满足其好奇心和虚荣心,其行为极为自私冷酷。她虽外表美丽,但灵魂丑陋。②“我”、邓尼森、船长本特利等人爱慕卡鲁塞尔斯小姐的美貌,对其不当行为只是口头上轻描淡写地劝阻,并没有严加制止,事后也只是冷淡相对,沉默不语。在他们的眼中,小孩子的生命远没有卡鲁塞尔斯小姐的青睐重要,这反映了他们的卑劣与冷酷。③小说中的“我们”处在社会的上层,而那些表演跳水的小孩却是处在社会底层的人,在同一片甲板的天篷下,小孩子卖命表演,“我们”却以此随意取乐,打发无聊的时间。“我们”对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孩子没有任何同情和怜悯,反映了人们的自私和冷漠。
2、 金钱的罪恶
①卡鲁塞尔斯小姐用钱来作奖赏,诱惑小孩子冒生命的危险来赢得金钱。金钱使卡鲁塞尔斯小姐这些人拥有了玩弄、无视别人生命的权利,显示了他们卑劣而丑陋的灵魂。②表演跳水的小孩子本对鲨鱼有着强烈的防范意识,但在金钱的诱惑下,却冒险跳入海中,最终命丧鲨鱼之口。对金钱的渴望让他失去了理智,最终失去了生命。③小说中的“我们”是处在社会上层的有钱人,而那些表演跳水的小孩却是处在社会底层的穷人,在同一片甲板的天篷下,有钱人可以用金钱驱使穷人卖命表演,以此随意取乐,打发无聊的时间,对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孩子没有任何的同情和怜悯,金钱使人们自私和冷漠。
七、牛刀小试
请你试着改动这篇小说中某一人物、某一情节、或某一环境,看看小说的主题随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八、课堂小结
主题是小说阅读的目的之一,不同的读者,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关注点,就会读出小说不同的主题,而这正是小说的魅力所在。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解读,只要对我们人生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带给读者精神的震撼,小说就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而具有了永恒的价值。
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