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主题的选择与开掘》课件1(共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三单元《*主题的选择与开掘》课件1(共1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3 19:1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小说主题的选择与开掘
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 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小说主题的选择与开掘
知识回顾
1、母题:
反复在小说中出现的人类的精神现象和基本行为,生活哲理和思想感情,被称为“母题”。母题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连接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它不因时间或地域的不同而变化。
2、小说的灵魂──主题。
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其实就是对这些母题的一种个人阐述与发挥。而每篇小说的主题都蕴涵着作家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显示作家的主观倾向性。

探讨活动一:探究小说与“当下”的关系
以小说《理水》(鲁迅)为例探讨下面两个问题:
1、阅读背景资料,探讨小说《理水》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生活的“当下” 有怎样的关系?
2、小说所表现的内容主题与我们当今的读者生活的“当下” 有怎样的关系?
讨论、归纳《理水》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生活的“当下”的联系:
小结:《理水》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生活的“当下” 的关系
1、《理水》将古代生活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既反顾历史,又讽喻现实。
2、大禹的形象是脚踏实地为人民谋福利的英雄和领袖的形象。体现了鲁迅在30年代中国内忧外患、灾难频仍的严峻形势下对宏扬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高度重视。
3、群丑形象的刻画,则是作家对现实丑恶的无情鞭挞和辛辣讽刺。
4、作者借古事的躯壳来激发现代人之所应憎和应爱。
小说的主题与读者生活的“当下”以及未来有怎样的联系?
《理水》所表现的民族存亡、民族发展的问题,依然是当下社会的重大命题。
大禹的形象是中国脊梁的形象。“我们自古以来就有……”
小说歌颂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会给读者极大的震撼与鼓舞,并且代代相传。
作者的家国情怀,对人类痛苦的关怀拥有超越时代的永恒魅力。
小结:小说与“当下”的关系
一个作家应该关心“当下” ,而且这个 “当下”应含有“过去”与“将来” 。这些“当下” 问题是跨越时空的,不会因时过境迁而消失。它们绝不是一时一地,也不是一家一国的问题。小说追求的是恒定性和永远不衰的魅力。小说只有触及到“当下”中的“永恒”问题时,才能焕发出自己的光彩。
探讨活动二:小说的材料与主题
小说 题材 主题
《炼金术士》
一个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的故事,牧羊少年迷惑于自己的梦境,在吉普赛妇人和撒冷王的指引下走上寻宝之路
人的追梦之路
《桥边的老人》 20世纪西班牙内战时期的一个受害者——一位老人的一个生活场景。
《九三年》 18世纪法国大革命
取材于宏大的历史战争题材。
《老人与海》 一位老渔夫出海捕鱼的故事,
取材于普通百姓的生活小事,
没有明确的时间与国家背景。
表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于关怀,对战争的谴责的主题。
表现了“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的思想。
将人与命运的关系寓言化。歌颂了一种“硬汉精神”。
小说的题材与主题
小结:
无论小说的题材是否宏大,它的主题一定是能引起人们广泛而持久的兴趣,具有普遍意义,能够超越历史的。
小说主题的深浅与所写题材的轻重,没有必然的联系。象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尽管写的都是日常生活、内心情感,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探讨活动三:小说主题的千锤百炼
阅读神话故事《大禹治水》。
说说鲁迅创作小说《理水》对写作素材作了怎样的改造和锤炼。这样的锤炼有何作用?
拓展活动:改造素材、锤炼主题
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文体,凡是作家亲历的、或道听途说的、捕风捉影虚构的等人事,都可纳入提炼主题的材料中。锤炼主题要求作家“想得深”“想得巧”。
生活真实 小官吏 猎枪(奢侈品) 得到(买) 枪不小心掉进水里 得到(朋友凑钱) 病好了
小说虚构
九品文官
外套(日用品)
得到(节衣缩食)
遭劫失去
未得到(警察不管)
死了
小结
作家果戈里把本为奢侈品的猎枪改为日用品外套,把丢了改为遭劫,大大增强了故事的悲剧性,从而揭露了小人物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小说主题有了新的深度与厚度。
作品主题的深刻,意味着作家的思想要达到一定的深度。它要求作者带着无所不在的 悲悯,关怀全人类的苦痛,并且要深刻的思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