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情节运行的方式》课件1(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情节运行的方式》课件1(共1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3 19:3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常见题型分类:
1.整体情节梳理题
2.局部情节作用题
3.情节艺术题
4.情节探究题
二、高考情节题梳理
(一)情节梳理题
[设题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梳理小说脉络。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二) 情节作用题
[设题方式]:
①小说安排××××情节有什么作用?
②小说为什么要写××××情节?
③××××情节对表现人物有何作用?
④小说最后……,这种处理有何作用?
⑤小说为什么以……结尾?
(1)小说开头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
①悬念式。
②写景式。
(2)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
①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主要是照应和伏笔。
②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③考虑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
(3)小说结尾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
①出人意料式。
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③补叙式。
④卒章显志式。
⑤令人感伤式。
⑥大团圆式。
[答题注意]
1.细致具体,不可空泛笼统、套用几个术语了事。
2.确有必要,可以借用这样的思路答题:
情节方面:为下文 情节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悬念;推动 情节发展;把 情节推向高潮,使 情节 发生转折;情节戛然而止;情节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合乎情理之中。
人物方面:突出了人物 性格(心理、情感)。
主题方面:暗示了 主题;突出(强化)了 主旨。
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安排的艺术技巧和特色的辨析鉴赏能力,
[设题方式]:
1、小说关于某某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
2、小说在情节构思上的艺术特色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析。
3、本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弦”,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4、请简要赏析某某情节。
(三) 情节艺术题
[答题技巧]
这类题型的回答,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
1、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⑤就结尾来说还有出人意料式。
另有悲剧式、喜剧式。
2、情节安排方式:
①顺叙,作用是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作用是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④补叙,作用是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作用是使叙事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3、其他技巧特点:
如伏笔、照应、悬念、铺垫、对比、渲染、烘托、详写、略写、变换人称、先抑后仰、先扬后抑等。
(四) 情节探究题
[设题方式]
①你认为小说中某某情节的安排合理吗?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②小说中哪个情节最吸引你?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③探究小说这样安排某某情节的理由。
④小说的结尾段能否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
⑤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合不合理,或小说中这个情节换成另外一个情节合不合理。
【参考答案】
(1)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真实可信;
(2)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集中。
(3)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2014全国新课标)《古渡头》(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主题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4)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观点一:“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
①从形式上看,后记与小说没有直接关系,两者是各自独立的文体。②从内容上看,小说是对乡土生活的诗意想象,后记是作者的自我忏悔。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后记是真实的人物,限制了小说的想象空间
观点二:“后记”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①从形式上看,小说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后记是小说的组成部分。
②从内容上看,后记的真实赋予了作品冷峻的意义。
③后记中的自我审视,将传统与现代联系起来,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