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拒绝毒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常见毒品的种类和危害
2、举例说出我国的禁毒措施
3、举例说出涉毒分子诱惑青少年吸毒的伎俩
能力目标:1、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
2、提高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形成“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
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积极参加禁毒宣传。
教学重点:说出常见毒品及其危害
教学难点:形成“拒绝毒品”的观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吸食鸦片、林则徐的图片,播放视频
------引入课题---------拒绝毒品
学习新课
认识毒品
什么是毒品?----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毒品图片,同时下发导学案
学生根据图,自学教材和资料,辨别毒品,说出名称,通过讨论,交流填写下表。
名称 俗称 毒性症状
鸦片
海洛因
可卡因
甲基苯丙胺
氯胺酮
摇头丸
学生交流,展示,最后由老师总结,重点介绍毒品对人体的危害。
拒绝毒品
毒品具有三个特点:
(1)成瘾性
讨论:吸毒为什么成瘾?
学生阅读书本109-110页,及资料,叙述吸毒成瘾的原因。
人脑中本来就有一种类吗啡肽物质、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吸毒者吸食的海洛因含有吗啡肽物质进入人体后,减少并抑制了自身类吗啡肽的分泌,最后达到靠外界的吗啡肽物质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自身的类吗啡肽物质完全停止分泌。那么,一旦外界也停止了供应吗啡肽物质,则人的生理活动就出现了紊乱,出现医学上说的“反跳”或“戒断症状”,此时,只有再靠外界供给类吗啡肽物质,才可能解除这些戒断症状,这就是所谓的“上瘾”。
(2)非法性
讨论:哪些行为构成涉毒犯罪?
我国《刑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讨论:吸毒是个人的私事,不违法的,对吗?
吸食、注射毒品的,由公安机关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单处或者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并没收毒品和吸食、注射器具。
吸食、注射毒品成瘾的,除依照规定处罚外,予以强制戒除,进行治疗、教育。强制戒除后又吸食、注射毒品的,可以实行劳动教养,并在劳动教养中强制戒除。
(3)危害性
播放视频,学生观看,总结(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总结:个人身体,家庭生活、社会)
青少年与毒品
播放视频
讨论: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总结:对毒品的无知,好奇心强,分辨是非能力差,盲目追求时髦,无辜上当受骗等。
讨论:青少年怎样远离毒品?
角色扮演:你怎样说“不”
A提供场景:糖果表示毒品,两位同学上台,请一位同学尽量劝说另一位同学服用毒品。
B引发思考:拒绝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艺术,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拒绝呢?(小组讨论)
C合作探究:如果有的人不小心染上了毒品,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发现周围的同学或朋友有吸毒的行为,你会怎么做?
总结:我们的人生刚刚开始,每个人都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同学们,为了自己的健康幸福,请远离毒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