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文言文朗读设计
部编版 九年级
文言文朗读设计
------ 再现情境,丰富意蕴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典诵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帮助他们形成语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对于开发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知识储备
文言文的朗读设计主要从停顿、重音和语气词三个方面着手。
一、停顿
停顿的基本原则: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停顿应该发生在一个合理意义单位(完整的意思)与另一个合理意义单位之间
示例1
A.山不 | 在高,有仙 | 则名
B.苔痕上 I 阶绿,草色 | 入帘责
C.无丝竹 | 之乱耳,无案牍 | 之劳形
D.南阳 | 诸葛庐,西蜀丨子去亭
分析:A句中的"不在"是一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一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B的前后两句划分的标准不一,不能形成对偶,应该在主谓之间“苔痕”和“上”之间停顿。C句中的"丝竹之乱耳"、"案族之劳形"是两个用法相同的主谓词组,分别作 两个"无"的宾语。而主谓词组在作句子成分的时候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只有D是意义上的对偶,且在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停顿,所以是正确的。
示例2
A.自 吾氏三世居是乡
B.而乡邻 之生日蹙
C.今其 室十无一焉
D.非死 则徒尔
|
分析:A句中,"自"是一个介词,明显不能独立,后面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示个确切的意思。"自吾氏三世"才是一个意义单位。B句,"而"是一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无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立。再说"乡邻之生"是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拆开。C句的"今其室"也是一个偏正词组,表示个相对独立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答案D是按意义划分的,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
A 医之 / 好治不病 / 以为功。《扁鹊见蔡恒公》)
B 其一 / 犬坐长前。(《狼》)
C 然 / 得而腊之 / 以为饵。(《捕蛇者说》)
D 竞 / 不知有汉,无 / 论魏晋。(《桃花源记》)
示例3
分析:A"之"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语气舒缓,节奏有致句致。B 其一犬坐长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大坐于前。C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D“无论”今为一词,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的要分开读,以示区别。
二、重音
怎样确定朗读中的重音词语呢 总的来说,要以文章的主题思想为指针,根据词句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
1、起对比作用及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词和短语。
2、列举的同类词语。
3、表情达意的重点词或短语。
4、在文章中起照应、强调作用的词语。
由语言逻辑的需要而产生的重音是逻辑重音,它可以更准确表达语言的内容和意思。如,"学而不思则罔”重音在"而",表示转折,否定“不思”的行为习惯;重音为“罔”,强调“不思”的严重后果,从而确定思学结合的地位。
为表达感情,对某些词读重、读长或读轻,这种强调是感情重音。要综合利用多种语言手段,语气随感情而变化。一般表坚定、果敢、豪迈、庄重、粗暴、愤怒、激动等情感的重音读得重些,如∶“元方入门不顾”中的“不顾”应该重音,表明元方的鲜明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一句话中只有一个主重音,其他为次重音和非重音。如果都是重音,就没有重音了。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卖油翁》)
分析: “自矜”重读,直接点明其恃才傲物、盛气凌人的个性。
“睨”字重读,形象地描绘卖油翁见怪不怪、不以为然的神情。
“但”字重读,“只是”表示条件关系,修饰“颔之”,特别强调卖油
翁“一幅不过如此”的态度。
示例4
三 语气词
语气词是表示语气的虚词,是用在句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和停顿的词,有的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舒缓停顿或强调的语气。
语气词的语法特征:
一是附着性强,只能附着在句子或别的词语后面,起一定的语法作用。
二是语气词常常跟语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所以一部分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
1、也:(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判断、感叹和祈使语气,语调下降。如:夫将者,国之辅也。
(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语调平缓。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
2、矣:用在句尾表示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语调下降。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3、乎(吗):(1)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祈使语气,语调上扬。如:不亦君子乎?
(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
4、者:(1)句中表停顿语气,以舒缓语气。如:昔者吾舅死于虎。
(2)用在句尾表疑问,语调上扬。如:无差,谁为多与者?(《狱中杂记》)
5、耶、邪:用于句尾表疑问、反问、感叹,相当于“吗”“呢”“啊”,语调下降。如:然则何
时而乐耶?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时耶,命耶?从古如斯。其真无马邪?
句末语气词
6、焉:用于句尾,表示直陈语气,相当于“呢”,语调上扬。“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肉
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7、欤:用于句尾,说话人心目中已有了某种看法,但还不能深信不疑,提出来要求证实。相当
于“吗”,语调上扬。”可据理臆断欤?”
8、耳、而已:句末,表限止,相当于“罢了”,语调下降。“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二、三个语气词连用。感彩一般比较强烈,各语气词都仍然保留各自表达的语气,但放
在后面的一般要比前面的语气重一些。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逍遥游(节选)》)【译句:鹏鸟在天空看下边,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这样罢了。】语气助词连用,“则已”等于“而已”,表示限止;“矣”表感叹。可译为“罢了”或“而已啊”。
1、“其”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祈使、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
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
或省去。
例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可译作“难道”;第
二个“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作“恐怕”。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 《愚公移山》
2、盖,表示推测性判断;相当于"大概"。“盖大苏泛赤壁云。”
3、夫,表示议论开始或概述事物,为发端词。“夫战,勇气也。”
4、呜呼 ,表示叹息、悲痛。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5、嗟夫,表示哀叹,相当于“哎呀”。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6、噫,表示悲痛、叹息和惊喜,相当于“唉”。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噫!好了!我中了!
7、若夫,表示另提一事,相当于“至于”,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者,山间之朝暮也。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句首语气词
示例5
“可以为师矣” : “矣”,“了”之意,语气陈述,语调下降,表达了对“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的赞赏,以及对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效果的肯定。
“贤哉,回也!”:“哉”,“啊”之意,表感叹,语调上扬;“也”表判断,语调下降,一扬一降,循环使用,表感叹和自豪之意,夸奖回的穷困潦倒却一心向学的品质,表达孔子对安贫乐道思想的提倡。
活动一 知识再现
1、朗读价值:通过朗读,深入到语言文字的背后,不仅获取文义,而
且在脑海里产生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朗读符号: . 重音 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肯定的词语加以重读。
∧ 停顿 标在词语或句子之间的上方,表明此处稍停。
V 连接 标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表明此处一口气连贯
读,标点也不停。
⌒ 拖音 标在词语的上方,表明此处声音拖长。
活动二 朗读设计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思考: 1、朗读的过程中哪些词语做了音调的处理?
2、这些词语的朗读处理是出于什么意图?
. .
.
.
.
⌒
⌒
⌒
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
示例 重读“说”“乐”“愠”“君子”,以强调和肯定的语气,突出学而时习、
相互促学和自我修身的重要性,洋溢着满意自足、悠然自醒的神
态。
(读法表达、语气语调、内容情感)
示例 “乎”,语调上扬并拖长,表反问,语气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学
而时习、相互促学和自我修身的肯定和赞赏,洋溢着满意自足、
悠然自醒的神态。
活动三 设计练习
太极殿始成,王子敬时为谢公长(zh ng)史,谢送版,使王题之,王有不平色,语(yù)信云:“可掷着门外。”谢后见王,曰:“题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韦诞诸人,亦自为也。”王曰:“魏祚(zuò)所以不长。”谢以为名言。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注释】王子敬:即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的儿子。
版:做匾额的木板。
题:书写。
不平色:不满的神色。
信:使者,信使。
魏朝: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废汉称帝,建立魏朝。到公元265年,为晋所灭。
韦诞:三国时魏京兆人。有文采,擅长书法,官至光禄大夫。
魏祚:即魏朝。
.
.
.
⌒
示例 1 诵读时,重读“掷”,以强调和肯定的语气,生动地再现王子敬不愿题写版字的傲娇形象,表现了他率性正直、高迈不羁的品格。诵读时语气稍快、有力,读出不依附权贵的洒脱自重。
示例 2 诵读时,重读“所以”,以强调和肯定的语气,生动地再现王子敬面对谢安的引用典故的劝说丝毫不为所动的傲娇形象,表现了他率性正直、高迈不羁的品格。诵读时语气稍快、有力,读出他不屑于权贵的自得。
示例 3 诵读时,“何若”声音拖长,既有疑问的语气,又有不容置疑的肯定,形象地再现了谢安 神情自若、从容淡定的形象,表现了他宽宏大度的雅量。诵读时语气缓慢、轻飘,读出他平和雍容的自持。
【2019年宁波卷】
(3)参照示例,结合划线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示例】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
以……” 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
的殷切期望。
①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②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参考答案:
①“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表现了孙枝蔚要儿子务实求知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 ,而“切莫”是千万不要的意思,这里是强调作用。
②“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表现了吴汝纶对儿子拥有美好德行的殷切期望。 而“安得”表示反问的语气,语气非常强烈,起到强调作用。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