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6-15 08:2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标: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重点:
董仲舒的新儒学西汉初的黄老之学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内容治身、治国
道家为基础,兼采各家黄学对其他学说的吸收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年从其俗,则知民则;二年用其德,则民有力;三年无赋敛,则民有得。……先德后刑。
——《皇帝经》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
——《黄帝经》西汉初的黄老之学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内容
背景治身、治国
道家为基础,兼采各家
积极无为
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汉初的社会经济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西汉初的黄老之学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内容
背景治身、治国
道家为基础,兼采各家
积极无为
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对秦的反思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
——[西汉]陆贾:《新语·无为》西汉初的黄老之学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内容
背景
作用:治身、治国
道家为基础,兼采各家
积极无为
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
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汉武帝初的社会经济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人人自爱而重犯法,先行义而后绌耻辱焉。
——《史记·平准书》西汉初的黄老之学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内容
背景
作用:
衰落:治身、治国
道家为基础,兼采各家
积极无为
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
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
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经济:
政治:
文化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强化中央集权经济:
政治:
文化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开拓大一统事业
黄老之学不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新儒学适应集权统一需要汉初儒学的自我调整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汉初儒学的自我调整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汉五年,已并天下……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汉初儒学的自我调整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汉初儒学的自我调整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
——[西汉]陆贾:《新语·本行》道因权而立,德因势而行,不在其位者,则无以齐其政,不操其柄者,则无以制其刚。
——[西汉]陆贾:《新语·辩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强化中央集权经济:
政治:
文化
汉武帝的推动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开拓大一统事业
黄老之学不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新儒学适应集权统一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董仲舒的新儒学形成:儒+阴阳+道+法对道家的吸收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汉书·董仲舒传》对法家的吸收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汉书·董仲舒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董仲舒的新儒学形成:
内容儒+阴阳+道+法
大一统(核心)
天人感应(两屈伸)(基础)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天……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春秋繁露·阴阳义》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地》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民号》屈民而伸君天人感应·谴告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汉书·董仲舒传》屈君而伸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董仲舒的新儒学形成:
内容
特点儒+阴阳+道+法
大一统(核心)
天人感应(两屈伸)(基础)
三纲五常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
天人感应,神化倾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独尊儒术的影响思想统一巩固了政治统一
确立儒学的主流地位小结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汉初,统治者因为休养生息的需要和接受秦亡教训,以黄老思想为指导,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随着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黄老之学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
结论: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