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七年级语文上册
13 植树的牧羊人
一、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思考探究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身体很硬朗;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寡言。
87岁,年事已高;住在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乡景依旧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已然成片,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水流;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景象完全改观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貌。
情节就是表现人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作用:抓住了叙事性文章的主要情节,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概括故事情节
命题点
(1)概念和作用
①从文中找到(提炼)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表格或将表格补充完整;
②根据提示,将相关情节填写在横线处或表格中;
③选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2)考查形式
①了解情节的要素:人物+地点+事件。
②明确答题思路:锁定答题区域,寻找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语句;直接用原文语句作答,或加以提炼概括后作答。
③注意文章的线索和文中的场面描写:结合线索可以梳理情节,而一个场面可能就是一个情节。
(3)答题技巧
深秋的凌晨,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个破旧编织袋。
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敲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
(《拾荒》)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
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____
(中考真题)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真题演练
①婆媳争吵,妥协寄居 ②捐建学校,拾荒依旧
【参考答案】
【试题分析】概括情节内容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他情节。如4、5段写的是婆媳争吵,妥协寄居,13段写捐建学校,抬荒依旧。
二、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注意结合课文中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示例:他是一个极为认真的人,无论对劳作,还是对生活。从他挑选橡子的细节可以看出,他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认认真真;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等细节,可以看出他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愿马马虎虎地过日子的。
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课文中说:“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在高原中独自一个人生活,他处在完全的孤寂中,语言对于他已经不是必需品。“我”与他的几次见面,他话语都不多,基本是有问才有答,关于个人的一些信息,都是在“我”的“不断地询问”下才道出。这也说明他是个不爱说话的人。
还可以总结出:“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他是一个有着非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的人”,“他是一个不计名利、不图回报、毫无私心的人”,“他是一个勤劳的人”,“他是一个有着心灵的伟大节操的人”,“他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他是一个单纯的人”,等等,注意要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证明观点。
分析人物形象
1.出题类型
①文中的XX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②XX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③品读文章第X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④第X段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作用是什么?
2.答题技巧
①结合时代背景,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把握人物形象。
②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
③从环境描写、人物评价等侧面烘托中理解人物形象。
方法拓展
爸爸是个军人。幼年时,每回看他穿着笔挺的军装,腰佩银光闪闪的指挥刀,踩着马靴,威风凛凛地去司令部开会,我心里都很害怕,生怕爸爸又要去打仗。我对大我三岁的哥哥说:“爸爸为什么不穿长袍马褂呢?”
爸爸一穿上长袍马褂,就会坐轿子回家。轿子在家门口停下来,他笑容满面地从轿子里出来,牵起哥哥和我的手,到书房里唱诗、讲故事给我们听。
…… (琦君《读诗》)
(中考真题)分析文中爸爸的形象。
真题演练
喜爱诗歌,对诗歌有独到的理解;对孩子富有爱心、耐心;引导孩子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培养孩子对诗歌的兴趣。
【参考答案】
从文中“到书房里唱诗、讲故事给我们听”“爸爸听得好高兴,拍拍哥哥说:‘你真聪明,我再教你们两句诗。’”可见他善于引导孩子,有耐心;“爸爸却接着说:‘作诗并不是作谜语,而是把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用很美的文字写出来,……这就是好诗了。’” “风吹过老树,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像下雨一般。……所以诗人说是‘晴天雨’‘夏夜霜’。”可见他爱诗,对诗歌有独到的理解。
【答案解析】
三、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
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
——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文章的主题是通过牧羊人植树的故事体现出来的。一个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一件事,这个人就是值得人们歌颂的伟大的人。
四、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积累拓展
示例:刘盛兰,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将自己微薄的生活补贴捐给困难学生,受捐助的学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名学生。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植树的牧羊人》这篇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赞美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崇高品质。
请你试着用这种方法来写写你最熟悉的一个人。
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