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03 19:5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
声速
学习目标
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之中,每天听老师讲课获取各种知识,听电台广播新闻了解天下大事,听音乐陶冶情操。那么,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如何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问题思考
1
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
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
观察、体验、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归 纳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例1]
如图所示的是抗日歌曲《黄河大合唱》歌谱的一部分, 曲中“ 风的吼声、马的叫声、黄河的咆哮声” 分别是由 、 、 振动产生的。(均填“气体”“液体”或“固体”)
空气流动形成风,风是气体,风的吼声是气体振动产生的;马靠声带(固体)振动发声;黄河咆哮靠水(液体)振动发声。
[解析]
气体
液体
固体
例题解析
归纳法:
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的共同点的一种研究方法。例如,通过对大量发声现象的归纳,总结得出“ 发声体都在振动”这一结论。
归 纳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是东林书院名联,其中涉及的发声体分别是(  )
A.气体、液体、固体 B.气体、气体、固体
C.气体、液体、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
1
A
课堂练习
(2020 湘西州)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2
A
课堂练习
2
知识点
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还可以听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那么我们不仅要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
问题思考
水波:一块石子投入水中,水面会上下运动,一圈一圈向外传播。
与水波相似,音叉振动使得它周围的空气也像水似的,产生波动,并向四周传播。
归 纳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类比法:用我们熟悉的水波来帮助认识认识声波。
归 纳
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思考:小朋友一拍手,鱼就
乱跑,说明了什么?
结论:液体能够传播声音。
问题思考
结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大量的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传声的介质即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归 纳
渔民通过播放鱼类喜欢的音乐,将鱼群诱入渔网,如图所示。鱼儿能听到音乐声说明( )
A.固体能够传声
B.液体能够传声
C.气体能够传声
D.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
[例2]
B
例题解析
[解析]
置于水中的音乐播放器播放的音乐通过水传播而被鱼儿听到,这说明水(液体)能够传声。
速记口诀:
物体振动能发声,固液气体传其中;
气液固体声变快,不能传声是真空。
总 结
1
(2019 北京)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A
课堂练习
3
知识点
声速
夏天电闪雷鸣时,闪电和雷鸣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这说明什么?
问题思考
1. 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2. 声速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归 纳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 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4. 二级结论: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障碍物距听者至少为17 m(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归 纳
[例3]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道: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够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究其原因,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气体传声快 B.液体传声快
C.固体传声快 D.原因不明,尚在探索中
传播距离相同,声音通过地面比通过空气传播速度快,由公式t= s/v知声音通过地面比通过空气传播用时少,故士兵能及早听到马蹄声。
[解析]
C
例题解析
“及早”的意思是,士兵睡在地上比站在地上要早一些听到声音,也就是通过相同距离时,声音通过地面比通过空气传播用时少。
例题解析
发声
真空
传播
人耳(听到声音)
介质
声速
振动


发声体
不能传声
课堂小结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4. 在研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中,利用了转换法;在研究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中,利用了理想化实验法。
课堂小结
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我们听到了声音,同时观察到橡皮筋变“胖”变 “虚”了,这是因为橡皮筋在振动。请你举出其他的例子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在你所举 的例子中,请说明是哪个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
1
阅读课本中的声速表,你能获得关于声速的哪些信息?
2
蜜蜂飞行发出的声音是蜜蜂的翅膀振动发出的。
检测反馈
(2020·鄂州)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3
B
检测反馈
C.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A.拨动紧张的橡皮筋
B.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D.敲击水瓶琴
(2020 江西)如图所示,是王爷爷为孙子制作的一只会“吹口哨”的纽扣。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由于纽扣周围空气_______而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传入人耳。
4
振动
空气
检测反馈
5
(2019 鞍山)小明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
B.小球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相同
C.小明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D.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C
检测反馈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