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小丽同学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离凸透镜2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她用此凸透镜来观察地图上较小的字,则凸透镜到地图的距离应( )
A.小于20 cm B.大于20 cm,小于40 cm
C.等于40 cm D.大于40 cm
2.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向平静的水面,光线与水面的夹角是3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反射角是32°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4°
C.折射角可能是58° D.折射角可能是45°
3.在如所示的光路图中,分别填入合适的透镜.其中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
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 cm
B.图乙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C.在图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
D.在图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则将光屏适当右移后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5..将如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6.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使用放大镜时想看到更大的正立像,应把放大镜远离被观察的物体
B.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C.要使投影仪成更大的像,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D.无人机航拍时,它到地面的距离一定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
7.如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要在胶片上成缩小的像,物距必须大于二倍焦距
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C.要使胶片上的像变大,只把镜头后缩就可以
D.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8.如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某位置(图中未标出)上,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处,调节光屏的位置(图中未画出),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将蜡烛从A处移到B处后,再移动光屏,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变小.则( )
A.凸透镜位于A处左侧 B.凸透镜位于B处右侧
C.蜡烛在A处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D.蜡烛在B处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9.自制天文望远镜时,要使用两个凸透镜,这两个凸透镜应( )
A.焦距相同,可任意用一个透镜作为目镜
B.焦距不相同,且用焦距长的透镜作为目镜
C.焦距不相同,且用焦距短的透镜作为目镜
D.焦距不相同,可任意用一个透镜作为目镜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u和像距v的数据,并绘制成如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 cm
B.当物距u=8 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利用了这条规律
C.当物距u=30 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D.物体从距凸透镜30 cm处移动到15 cm处的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11.如所示,将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12.(a)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图(b)中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看到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丁→甲→丙 D.丙→甲→乙→丁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13.《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处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________(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__上;中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它应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此成像特点与________(选填“投影仪”或“照相机”)的相同;为模拟近视眼,可将凸透镜向________移动少许.
15.如所示,大威拿出手机对着关闭的屏幕,看到了自己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保持手机到眼睛的距离不变,开启屏幕打开手机前置摄像头,大威通过摄像头成的像与屏幕关闭时成的像相比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透镜,如果长期用眼疲劳,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切割,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__________(选填“强”或“弱”)些,从而使像落在视网膜上.
17.2020年上半年,人类面临着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新冠肺炎的威胁.新冠肺炎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患者持续的发烧.那么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__________℃.常用的体温计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所示,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镜,能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的__________.
18.如所示,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的.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所成的是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________(选填“远”或“近”)些.
19.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测夜晚的星空时,能看见许多没有见过的美丽天体,该望远镜物镜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相似;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如动植物的细胞,显微镜目镜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相似.(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三、解答题(共38分)
20.(2分)如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一条折射光线和一条入射光线,请对应画出它们的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
21.(3分)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中的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22.(3分)如所示,一条入射光线从空气斜射向鱼缸中的水中,折射光线进入鱼眼(已画出),请画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3.(6分)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所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图,实验中发现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表所示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3°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_和___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0°.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___(选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2分)下列是小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cm.
(3)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小光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的合适位置,只将光屏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4)小光移开近视镜,只将蜡烛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5.(12分)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实验中:
(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该像是倒立、________的________像.
(2)当向水凸透镜内__________(选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选填“前”或“后”)面.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__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故近视眼需要用________透镜进行矫正.
答案
1.A 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最小、最亮的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此凸透镜用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应小于焦距,即小于20 cm.
2.D 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平静的水面,光线与水面的夹角是32°,则入射角为90°-32°=58°,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为58°,故A错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58°+58°=116°,故B错误;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角小于58°,折射角可能是45°,故C错误,D正确.
3.D 甲、丁:图中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是凹透镜;乙、丙:图中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会聚的,所以是凸透镜.
4.C 由图甲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0 cm-30.0 cm=10.0 cm,故A错误;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B错误;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若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互换,在光屏上仍能成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故C正确.在图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将光屏适当左移后才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故D错误.
5.A 玻璃杯中有水的这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黑白卡片是左右颠倒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6.B 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变大,所以,要使像更大一些,放大镜要离物体远一点,故A正确.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的2倍焦距之外,故B错误.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使用投影仪,投影仪镜头到屏幕的距离为像距,因此想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些,物体距离镜头应近一些,屏幕应该离镜头更远一些,故C正确.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无人机航拍时,它到地面的距离一定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故D正确.
7.A 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制成的,故A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可知,要使胶片的像变大,像距必须变大,即镜头前伸,同时物距应变小,即照相机应靠近被拍照的物体,故C说法错误;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D说法错误.
8.A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将蜡烛从A处移到B处后,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变小,说明物距增大了,所以凸透镜应在A处左侧,此时像距仍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9.C 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远处的物体经物镜在焦点附近成一实像,这个像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再经目镜成一放大的虚像.为了增大物体的视角,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所用目镜的焦距应比物镜的焦距短.
10.B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u=v=2f=20 cm,所以f=10 cm,故A错误;当物距u=8 cm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故B正确;当物距u=30 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C错误;物体从距凸透镜30 cm处移动到15 cm处的过程中,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故D错误.
11.C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当把凸透镜前的“近视眼镜”拿走后,整个装置对光的发散作用减弱,成的像变近,所以承接烛焰清晰像的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或者将蜡烛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成的像会远离透镜,使像恰好成在光屏上.
12.C (1)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图乙.(2)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图丁.(3)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处,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图甲.(4)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图丙.综上可知,凸透镜从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为乙→丁→甲→丙.
13.E 变高
14.主光轴 缩小 照相机 左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时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同一高度,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2)由图可知,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近视眼是将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故将凸透镜向左移动少许,可模拟近视眼.
15.虚 变小 屏幕关闭时,手机屏幕相当于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开启屏幕打开手机前置摄像头,摄像头是凸透镜,此时大威到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则他通过摄像头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大威通过摄像头成的像与屏幕关闭时成的像相比变小了.
16.凸 弱
17.37 放大 虚像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变化幅度很小);从图中圆弧形表面看时,圆弧形玻璃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18.凸 缩小 2f 近
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已知镜头焦距为f,则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同时当人靠近镜头时,物距变小,故像距应该变大,同时像变大.
19.照相机 放大镜 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通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靠近眼睛的是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物镜.此时的物距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物体经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这个像再经目镜放大,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了.
20.如图所示
21.如图所示
22.如图所示
23.(1)①反射 折射
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小于
(2)是 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进行实验
24.(1)同一高度
(2)10.0
(3)右
(4)右 放大 投影仪
25.(1)缩小 实
(2)注入 前 凹 凹
(1)由图知,像距小于物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凸透镜变厚,此时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像将成在光屏前面,即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要使像能成在原来光屏的位置,应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凹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