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认识钟表- 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说课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1 认识钟表- 一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说课课件(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7-03 21:3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 认 识 钟 表 》
说课人——xxx
01
02
04
05
03
06
说学法
说教学目标
说教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
一、说教材
内容:《认识钟表》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板块,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
结构:认识钟面→整时的认、读、写(钟面和电子表)→时间观念建立
七《认识时间》
会认、读、写几时几分;
1时=60分
一《时、分、秒》
“秒”;时间计算
七《认识钟表》
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
一、说教材
一上
二上
三上
地位和作用:从知识横向和纵向上来看,《认识钟表》是时间量学习的开端和起点,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为后面半时、分、秒的认识及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总结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时间的两种表示形式。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要求:
理解常见的量,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教学重点:认识整时、记录整时。
教学难点:特殊时刻的认识。
三、说教法
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到:数学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年龄小、专注时间短、好奇心强,在40分钟的教学中容易感到疲倦,注意力分散。结合学生的这一身心发展特点,需要合理引导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将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智慧课堂的技术手段,进行丰富多样的、高效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提高课堂的积极活跃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2、情境教学法:本节课中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入钟表的学习,由“小红起床”这一生活情景引入,“小明的一天”“快乐的周末”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同时加强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贴近生活。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中,学生将主要通过以下3种方法进行学习:
1、实践探索学习法: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来获得新知,同时也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2、观察学习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钟表的仔细观察、对比,发现并总结其中的规律,锻炼学生的观察与总结归纳能力。
3、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和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让学生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
趣味引入
创设情境
2
3
4
五、说教学过程
探索新知
合作探究
巩固练习
解决问题
课堂总结
归纳提升
五、说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创设情境
活动1:以猜谜语导入,抓住学生注意力
大屏幕展示谜语:圆溜溜,光闪闪,两根针,会动弹, 一根长,一根短,转圈圈,赶时间。(打一物)
师:你能猜出答案吗?
学生回答,并展示谜底—钟。
活动2:展示课本84页情境图(学生起床图)
师:这位同学在做什么呢?(在起床)你们早晨都在什么时间起床?(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时间)我们要像这位同学学习,听到闹铃响了马上就要起床,不能睡懒觉,那么你们自己会看钟表吗?
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怎么正确的认识钟表呢?
(板书:认识钟表)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把谜语引入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题。
五、说教学过程
(二)探索新知,合作探究
活动1:认识钟面
出示挂钟。
(1)师:请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生:长针,短针,数字。
(2)明确: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板书:数字,分针,时针)
(3)让学生仔细观察:都有哪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生:有1~12的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转圈排列的。
(4)引导学生说出长针、短针都是按数字的排列顺序运转的。
(5)提问:这2根针是怎样走动的?
生:朝着同一方向,分针快,时针慢。
(板书:分针:长、细、快;时针:短、粗、慢)
【设计意图】“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也是这一环节的指导思想,从生活中感知数学中的钟表面,由直观形象到抽象,总结钟面的一般特点,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面的直观模型。
五、说教学过程
(二)探索新知,合作探究
活动2:认识整时
(1)初步认识整时
师:你知道小明做事的时间吗?(分别出示图片与钟面)
①对比。
师:我们把7时、9时、10时叫做整时。(板书:整时)
师:观察一下整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后交流: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就是7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9,就是9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0,就是10时;
②引导归纳。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指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五、说教学过程
(二)探索新知,合作探究
活动2:认识整时
(2)认识特殊时刻
①认识12时。
出示情境图。
师:小明家的钟是坏了吗?这是什么时间呢?
学生讨论后指出: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看起来像一根针,这是12时。
②认识6时。
出示情境图。
师:这是什么时间?小明在做什么?
学生讨论后指出;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是6时。
师: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生:在一条直线上。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自主讨论后归纳得出整时钟面的特点,并运用这一发现解决特殊时刻的认识障碍。
五、说教学过程
(二)探索新知,合作探究
活动3:记录时间——整时的两种写法
出示情境图。
师:小明睡觉是在什么时刻?你有什么好办法记录这个时刻?
学生展示交流。
师:看了大家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结合在学生的展示方法,引导并介绍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①汉字“时”表示时间:9时
②数字表示法:用数字表示整时,表面上有2个点,点的左边是几,同时点的右边是“00”,就是几时。
(板书:9时;9:00)
【设计意图】以生活情境贯穿课堂,让学生在充分讨论思考后得出更加简洁的时间表示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两种表示方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五、说教学过程
(二)探索新知,合作探究
活动4:区分中拓展认识
出示两幅对比情境图。
师:小明9时在看书,他睡觉是在什么时间?
师:同样是9时,为什么小明做的事情不同?
学生讨论后交流:一个是上午的9时,一个是晚上的9时。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情境的对比,帮助学生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区分上午与晚上的时间,为后面24记时法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说教学过程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智慧平板
练习1:连一连
练习2:拨一拨
练习3:画一画
练习4:说一说
练习5:写一写
【设计意图】通过5种不同形式的练习题,从多个角度加以强化和巩固,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结合智慧平板的使用,进一步清晰地掌握学生在每个方面的课堂学习情况,更具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讲解,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中落到细节处。
五、说教学过程
(四)课堂总结,归纳提升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由学生回答教师进行适当补充点评,共同总结本节课基本知识点。
师:我们利用40分钟学习了如何看钟表,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就是知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会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另外,在课堂的最后围绕本节课主题对学生进行时间意识的教育,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和生活习惯,将智育与德育相结合,提升数学学习的价值,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
六、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完整的板书设计是教师的教学提纲,学生复习的依据,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巩固,通用以上板书清晰直接地概括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