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范进中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2.了解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3. 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熟悉文章内容,掌握字词、品味小说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4.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份子的毒害,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重点】
感知艺术形象,学习运用人物动作、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人物背后所表现的荒谬的社会生活,体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课时计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登科后
唐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励学篇
北宋 赵恒(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以上是古代科举考试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范进中举》看看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因中举而发疯的情形。
二.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代表作《儒林外史》。吴敬梓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清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
2.作品简介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3.文体知识
讽刺小说 用夸张的手法和嘲讽的态度,揭露、抨击了社会的黑暗和时弊,但对社会本质的认识,有很大局限性。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寄寓性讽刺,主要从神魔小说中孕育出来;一种是写实性讽刺,主要从世情小说中孕育出来。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合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4.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范进是一个广东的老童生,从20岁开始应考,考了20多次,可谓屡试屡败,但他屡败屡试,终于在54岁那年得到学官周进的怜悯与赏识(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考中了秀才,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
5.科考程序介绍
资格 考点 主持人 考期 录取称 第一名
童生 县城 县官 一年 秀才
秀才 省城 督学 三年 举人 解元
举人 礼部 侍郎 春(闱) 贡士 会元
贡士 保和殿 皇帝 秋(闱) 进士 状元
6.字词积累
(1)字音字形
腆(tiǎn) 作揖(yī) 见教(jiào) 盘缠(pán chan)
心窍(qiào) 星宿(xiù) 桑梓(sāng zǐ) 侥幸(xìng)
不省(xǐng)人事 不由(yóu)分说 戗(qiàng)金
(2)词语释义
趱行:赶路。
兀自:尚且,还。
逞辩:卖弄口舌。
面面厮觑:互相望着发愣。
聒噪: 声音杂乱;吵闹。
死心塌地: 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带挈: 提携。本文指“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唯唯连声: 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摸门不着:意思是被骂晕了,不得要领,不知该怎么办。
权变:随机应变。
桑梓:家乡。
作揖:拱手行礼。
倒运:倒霉,交上坏运。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不省人事: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省,知觉、明白。
捏丝戗金:把捏成各种图案花纹的金丝嵌在器物上。戗金,在器物图案上嵌金。
篾片:旧时称在豪富人家帮闲凑趣的人。
调停:安排处理。
撮弄:戏弄。
促狭鬼儿:爱捉弄人的人。促狭,爱捉弄人。
7.给课文分段概括情节发展思路。
【点拨】
序幕(1段)范进中秀才,取得考举人的资格。
开端(2段)范进瞒着岳父参加乡试。
发展(3—4段)范进卖鸡,喜报忽到,邻居把他从集市拉回来。
高潮(5—9段)范进喜极而疯,胡屠夫“打”醒了他。
结尾(10—12段)范进从集市回来,张乡绅到访,赠金又赠房。
8.概括内容主题
【点拨】小说通过范进中举那一天前后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荼毒以及在科举制度下形成的炎凉世态。
第二课时
三 . 品读课文,人物探究
在对比中塑造人物形象
跳读范进中举前后语句填下表,可以看出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
吃 住 用 地位
中举前 每日小菜饭 猪油两三回 饿了两三天 没有早饭米饿得看不见 茅草棚 无盘费去应考 无钱打发报录人 胡屠户骂得狗血淋头无人理会 无人帮助
中举后 众乡邻拿蛋 送酒 背米 捉鸡 胡屠户送肉 张乡绅送范进三间房屋 众乡邻搬桌椅 屠户送四五千钱张乡绅送纹银五十两 胡屠户奉承恭维众乡邻帮办各种事情张乡绅拜访拉拢
小结:范进形象:热衷功名 怯懦麻木、逆来顺受迂腐无能、为人虚伪又圆滑世故
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跳读范进中举前后描写胡屠户的片段描写,归纳胡屠户个性特征?
对范进的称呼 说话的态度 所带的礼品 对嫁女的解释 对相貌的评价 对才学的评价 能否考中 对亲家母称呼
中举前 现世宝 训斥 狗血喷头 一副大肠 一瓶酒 倒运 尖嘴猴腮 不三不四 不是你的文章好……舍与你的 癞蛤蟆就想天鹅肉吃 你那老不死的老娘
中举后 老爷 贤婿老爷 恭维 奉承 讨好 千恩万谢 七八斤肉 四五千钱 养到30多岁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品貌又高 张府……也没有这样的相貌 才学又好 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你家老太太
小结:胡屠户形象:欺贫爱富、嗜钱如命、趋炎附势、贪财虚伪的市侩性格。
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以及对比手法,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胡屠户前倨后恭的不同态度,正好反映出当时社会上那种趋炎附势的现象,时人对权贵阿谀奉承,对寒士则加以白眼。
3.跳读描写张乡绅的片段,分析张乡绅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点拨】张乡绅形象:道貌岸然,老奸巨滑。
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的目的。
4. 跳读描写众邻居的片段,探究乡邻们的变化说明了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点拨】嫌贫攀富,冷漠势利,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冷漠炎凉的气息。
5. 范进中举前后,这三类人的态度种种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
【点拨】当时的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奉承,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表现了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这正是范进所生活的社会环境。
第三课时
四.赏读课文,体会写法
(一) 精彩段落赏析:范进发疯的段落
为范进发疯的过程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层意。
【点拨】昏厥 ——疯跑——跌到——疯走集上
(2)对范进发疯运用了哪些描写?
【点拨】正面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发疯的动作、神态: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拍着手大笑——拍着笑着。
发疯的语言:噫!——好了!——我中了!
侧面描写:众人、老太太、娘子胡氏、众邻居烘托突出人物形象。
(3)范进中举,喜极而疯,那么中举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
【点拨】范进中举,改变了他的命运,表面看来是喜剧,但是透过范进看当时的读书人,本质看来是悲剧,当时读书人或不能中举或中举后变成疯子、傻子,就是一场真正的悲剧,从个人来看,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二)阅读课文最后一段,赏析
1.请给文段中填上正确的动词,
2.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点拨】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写出其见财心喜而又假意推让的心理,表现出他虚伪,嗜钱如命的性格特点,讽刺意味十足。
(三) 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点拨】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本文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细节描写直接写实三种。
(1)对比:上节课分析的围绕着范进中举前后在贫富、哀乐、荣辱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在人物关系上是“冷”和“热”的鲜明对比,以及范进本人从唯唯诺诺到圆滑世故的变化。
(2)夸张: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一巴掌居然能治疯。
(3)细节描写直接写实:白描式的细节描写,如“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十几回。”“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了过来。”前后矛盾的细节描写,如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离开范进家“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离开范进家“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夸张性的细节描写,屠户打了一巴掌后,手掌弯不过来。范进的细节描写。卖鸡时和发疯时的表现,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下文人的迂腐、病态和畸形的心理。
五.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1.结合对文本内容和范进的理解,请你拟一副对联。
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
2.文采飞扬编故事
运用讽刺手法写作小作文:(以下题目,任选其一,自拟题目亦可。)
(1)假如范进没有中举
(2)范进上任之后
板书设计(共36张PPT)
23. 范进中举
九年级上
新知讲解
新知导入
登科后
唐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励学篇
赵恒(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作
者
简
介
吴敬梓,清代,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代表作《儒林外史》。吴敬梓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清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
新知讲解
《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全书通过对封建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新知讲解
讽刺小说 用夸张的手法和嘲讽的态度,揭露、抨击了社会的黑暗和时弊,但对社会本质的认识,有很大局限性。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寄寓性讽刺,主要从神魔小说中孕育出来;一种是写实性讽刺,主要从世情小说中孕育出来。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合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范进是一个广东的老童生,从20岁开始应考,考了20多次,可谓屡试屡败,但他屡败屡试,终于在54岁那年得到学官周进的怜悯与赏识(周进最初考了许多年连秀才也没有考上,最后他做生意的一个朋友替他捐钱买了一个秀才资格,他才得以考上举人,最终考上进士。),考中了秀才,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
背
景
简
介
1、初步考试--童试、岁试、科试
⑴童试(小考):童子初应试皆称童生,及格者称生员(庠xiáng生、秀才)。成绩最好的是廪[lǐn] 生,有一定名额,公家发粮食;其次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额;新及格的皆称附生。
⑵岁试:一年一考,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进行选优。
⑶科试(大考):三年一考,为了确定举人考试资格。
资格 考点 主持人 考期 录取称 第一名
童生 县城 县官 一年 秀才
秀才 省城 督学 三年 举人 解元
举人 礼部 侍郎 春 贡士 会元
贡士 保和殿 皇帝 秋 进士 状元
科举制度考试程序
2、正式考试--乡试、会试、殿试
⑴乡试(大比、秋闱wéi ):每三年在省城考一次,成绩优良的生员参加,考八股文和试帖诗,及格者称举人,有资格做官。第一名称解元,第2-10名称亚元。
⑵会试(礼闱、春闱):乡试后第二年在礼部考,举人参加,考八股文和试帖诗,及格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后一般要复试。
⑶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参加,考策问,中者皆称进士。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人合称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称传胪。
由主考官亲自命题,以八股文的形式撰文。八股文是中国明朝和清朝科举考试时所采用的专门文体。因为它要求文章中应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一共八部分,所以叫八股文。“股”是对偶的意思。 八股文的题目都出于中国古代的两本很古老的教科书《四书》、《五经》,论述内容以中国古代的哲学家的注解为准,结构体裁有一套硬性的规格。全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各部分组成,作用互不相同。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
“破题”规定两句,说破题目意义;“承题”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题”加以说明;“起讲”概括全文,是议论的开始;“入题”引入文章主体;从“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为重心。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
写作时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因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八股文起到了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的作用。 但这种文章在当时非常重要,它关系到一个人能不能升官。所以当时的人们一心扑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开科举考试的大门。
字
词
学
习
新知讲解
腆(tiǎn) 作揖(yī) 见教(jiào) 盘缠(pán chan) 心窍(qiào)
星宿(xiù) 桑梓(sāng zǐ) 侥幸(xìng) 不省(xǐng)人事 不由(yóu)分说 戗(qiàng)金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趱行:赶路。
兀自:尚且,还。
逞辩:卖弄口舌。
面面厮觑:互相望着发愣。
聒噪: 声音杂乱;吵闹。
死心塌地: 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带挈: 提携。本文指“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唯唯连声: 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摸门不着:意思是被骂晕了,不得要领,不知该怎么办。
权变:随机应变。
桑梓:家乡。
作揖:拱手行礼。
倒运:倒霉,交上坏运。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不省人事: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省,知觉、明白。
捏丝戗金:把捏成各种图案花纹的金丝嵌在器物上。
戗金,在器物图案上嵌金。
篾片:旧时称在豪富人家帮闲凑趣的人。
调停:安排处理。
撮弄:戏弄。
促狭鬼儿:爱捉弄人的人。促狭,爱捉弄人。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结
构
层
次
序幕(1段)范进中秀才,取得考举人的资格。 开端(2段)范进瞒着岳父参加乡试。
发展(3—4段)范进卖鸡,喜报忽到,邻居把他从集市拉回来。
高潮(5—9段)范进喜极而疯,胡屠夫“打”醒了他。
结尾(10—12段)范进从集市回来,张乡绅到访,赠金又赠房。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内
容
主
旨
小说通过范进中举那一天前后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 荼毒以及在科举制度下 形成的炎凉世态。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人
物
形
象
(一)在对比中塑造人物形象
1.跳读范进中举前后语句填下表,可以看出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
合作探究
吃 住 用 地 位
中举前
中举后
每日小菜饭猪油两三回饿了两三天 没有早饭米饿得看不见
众乡邻拿蛋送酒背米捉鸡胡屠户送肉
茅草棚
无盘费去应考 无钱打发报录人
胡屠户骂得狗血淋头无人理会无人帮助
张乡绅送范进三间房屋
众乡邻搬桌椅
屠户送四五千钱
张乡绅送纹银五十两
胡屠户奉承恭维
众乡邻帮办各种事情
张乡绅拜访拉拢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范进形象:热衷功名 怯懦麻木、逆来顺受迂腐无能、为人虚伪又圆滑世故。
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中举前 中举后
对范进的称呼
说话的态度
所带的礼品
对嫁女的解释
对相貌的评价
对才学的评价
能否考中
对亲家母称呼
现世宝
老爷、贤婿老爷
训斥得狗血喷头
恭维、奉承、讨好 千恩万谢
一副大肠、一瓶酒
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倒运
养到30多岁
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尖嘴猴腮、不三不四
品貌又高 张府……也没有这样的相貌
不是你的文章好
……舍与你的
才学又好
癞蛤蟆就想天鹅肉吃
毕竟要嫁与个老爷
你那老不死的老娘
你家老太太
2.跳读范进中举前后描写胡屠户的片段描写,归纳胡屠户个性特征?
范进中举前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
现世宝
尖嘴猴腮
贤婿老爷,你是天上的文曲星呀!
范进中举后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胡屠户形象:欺贫爱富、嗜钱如命、趋炎附势、贪财虚伪的市侩性格。
胡屠户前倨后恭的不同态度,正好反映出当时社会上那种趋炎附势的现象,时人对权贵阿谀奉承,对寒士则加以白眼。
合作探究
3.跳读描写张乡绅的片段,分析张乡绅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张乡绅形象:道貌岸然,老奸巨滑。
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的目的。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4. 跳读描写众邻居的片段,分析众乡邻有着怎样的形象?
嫌贫攀富,冷漠势利,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冷漠炎凉的气息。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5. 范进中举前后,这三类人的态度种种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
当时的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奉承,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表现了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这正是范进所生活的社会环境。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5. 范进中举前后,这三类人的态度种种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
当时的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奉承,对无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表现了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这正是范进所生活的社会环境。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精
彩
品
味
(一) 精彩段落赏析:范进发疯的段落
(1)为范进发疯的过程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层意。
(2)对范进发疯运用了哪些描写?
昏厥 ——疯跑——跌到——疯走集上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范进中举,喜极而疯,那么中举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
范进中举,改变了他的命运,表面看来是喜剧,但是透过范进看当时的读书人,本质看来是悲剧,当时读书人或不能中举或中举后变成疯子、傻子,就是一场真正的悲剧,从个人来看,把一生浪费在科举考场中,是范进的人生悲剧,把知识分子束缚在科举制度框架内,扼杀他们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灵魂,是国家民族的悲剧。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二)阅读课文最后一段,赏析
1.请给文段中填上正确的动词,
2.这些动词有什么作用?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____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____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
攥
伸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屠户连忙把拳头___了回去,往腰里___,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银子何足为奇!”又转回头来望着女儿,说道:“我早上拿了钱来,你那该死行瘟的兄弟还不肯,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来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希罕。’今日果不其然!如今拿了银子家去,骂这死砍头短命的奴才!”说了一会,千恩万谢,_____着头,_____迷迷的去了。
缩
揣
低
笑
细节描写,动作描写,写出其见财心喜而又假意推让的心理,表现出他虚伪,嗜钱如命的性格特点,讽刺意味十足。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三) 文中多处引人发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本文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细节描写直接写实三种。
(1)对比:上节课分析的围绕着范进中举前后在贫富、哀乐、荣辱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在人物关系上是“冷”和“热”的鲜明对比,以及范进本人从唯唯诺诺到圆滑世故的变化。
(2)夸张:范进喜极而疯,胡屠户一巴掌居然能治疯。
新知导入
合作探究
(3)细节描写直接写实:白描式的细节描写,如“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十几回。”“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了过来。”前后矛盾的细节描写,如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离开范进家“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离开范进家“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夸张性的细节描写,屠户打了一巴掌后,手掌弯不过来。范进的细节描写。卖鸡时和发疯时的表现,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下文人的迂腐、病态和畸形的心理。
揭露科举制度毒害、
社会黑暗
讽刺世态炎凉、人情淡漠
中举前
中举后
喜极而疯,丑态百出
周旋自如,势利虚伪
挨饿挨骂,甘受侮辱
追求功名,不顾一切
结
构
梳
理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1.结合对文本内容和范进的理解,请你拟一副对联。
上联:忆往昔,无米无柴,谁肯雪中送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今朝,有酒有肉,都来锦上添花。
新知导入
课堂练习
2.文采飞扬编故事
运用讽刺手法写作小作文:(以下题目,任选其一,自拟题目亦可。)
(1)假如范进没有中举
(2)范进上任之后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