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化推动治理精细化。统筹推进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强化系统集成、数
据融合和网络安全保障,提高城乡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依托“互联网十政务服务”
工程,推进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数据资源建设,完善社区与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数据
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深度融合,建设开发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和
简便应用软件,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提升政策宣传、民情沟
通、便民服务效能。推行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提供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社区公共服务。
(摘编自张兴杰《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乡社区基层治理现代化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落实,事关百
姓福祉。
B.基层党组织具有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我们可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将其转化为
治理效能。
C.不仅要研究制定社区服务条例,完善支持社区服务业发展政策,更要推进社区服务标准
化建设。
D.城乡社区治理要依托“互联网十政务服务”,建设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数
据资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分析社区治理的重要性,然后提出论点:着力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B.文章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同时政府、社会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方能治理好社区。
C.文中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重要性。
D.文章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层次清晰,布局巧妙,论证严密,全文采用的是递进式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乡社区治理具有系统性,因此只有坚持党的集中领导,才能实现共同行动、资源共享。
B.城乡社区治理涉及居民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所以我们要努力抓好这项工作。
C.创新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加强社区综合服务,就可解决跨省份跨城市交流问题。
D.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的合理运用,有助于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被称为“地球癌症”的荒漠化,威胁着全球三分之二的国家和地区、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存和
发展。在全世界,每天约331平方公里土地退化为沙漠或荒漠,导致13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在
荒漠化挑战面前,各国是一个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
身,需要各国携手应对。荒漠化防治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
多年来,我国认真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系统推进我国荒漠化防治,树立了库布
其、塞罕坝等一批国际瞩目的典型治理样板,创造了“绿进沙退”“绿富同兴”的治理模式。在此
基础上,积极参与公约事务,引领公约发展,推动国际合作,成为全球荒漠化防治事业的重要参
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落实封禁保护修复制度,强化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和国家沙漠
公园建设,建立荒漠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促进荒漠植被休养生息,巩固荒漠化防治成果。同时,
将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理念,构建沙区种养加产供销、农文旅一体化的现代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第2页(共8页)】
22708A山西省2021~2022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不仅要…更要”错误,原文是并列关系,而非递进关系。)
2.D(“采用的是递进式结构”错误,应该是先总后分。)
3.C(“就可解决跨省份跨城市交流问题”错误,于文无据。)
4.A(A项的表述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十四五’期间…将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理念,构
建沙区种养加产供销、农文旅一体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可以发现,A项是将未然误作了
已然。)
5.C(A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在荒谟化挑战面前,各国是一个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任何一个国
家都不能独善其身,需要各国携手应对”可知,A项的“由于国情有别”各国“须各自为战”的说法是错误的。
B项“防沙治沙…不是系统的科学工程”的说法无文本依据,也不符合客观事实。D项中的“中国通过土地
使用管理在世界绿化方面将发挥主导作用”误将已然作未然。)
6.①做好防沙治沙工作的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修改完善防沙治沙的政策法规,走科学治沙之路;②加强国际合
作,认真履行防治荒漠化国际公约,推进全球荒漠化治理事业,走合作治沙之路:③总结推广防沙治沙经验,
统筹好防沙治沙与促进发展经济、乡村振兴工作,走发展治沙之路。(每点2分,意对即可)》
7.D(“油茶花”并非本文的线索,文本是依据“游览顺序”来结构全篇的。)
8.①第一次写歌声,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为下文写对老哥的一番介绍张本;②第二次写歌声,与上文呼应,交代
了用渔歌调唱的却非渔歌歌词的原因,且具有总结全文、深化意旨的作用。(每点3分)
9,①“湖光映着山色”,从视觉角度写湖水倒映着山色,“歌声和着鸟鸣”,从听觉角度写歌声和鸟鸣的和谐悦耳,
“喧腾”一词,写出了黄盖湖热闹非凡,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②文章结尾,以景作结,暗示了
黄盖湖油茶花产业的蒸蒸日上,寄寓了作者对党的扶贫政策的由衷赞美。(每点3分)
10.A(原句标点符号: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闰正月,诏天下举异才。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
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
11.B(“以尚书令充任或兼任讲官”错,应是“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讲官”。)
12.B(“马文升却极力赞同中官郭镛的提议”张冠李戴,应是“极力支持谢迁的反对”。》
13.(1)御史以郭镛违犯仪礼要求把他下狱治罪,马文升说:“皇帝刚刚即位,不应该动不动就治罪言官(即谏议
官员)。”(“纠仪”“辄罪”各1分,句意3分)
(2)即使皇帝再耳目灵敏,哪能对所有的事情都做到明察秋毫,不过将耳目灵敏寄托在左右人身上。(“寄”
“左右”各1分,句意3分)
14.D(D项中“结尾两句反面着笔”的表述与实际情况正好相反,结尾两句是说统治者向“愚民”夸示宗教排场,
足以造成无穷的后患;玩弄聪明的结果,徒然劳民伤财,必然使政治更加昏乱。慷慨陈词,义正词严,直接警
告统治者,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15.①第一处,“瑶台安可论”承前句“黄屋非尧意”,委婉地劝导统治者学习圣君节俭爱民,勿蹈暴君灭亡覆撤。
②第二处,“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怒斥统治者言行不一的丑态,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武则天崇佛的虚伪。
③第三处,“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愤激地控诉统治者:这些浩繁的工程耗费了老百姓多少血汗和生命。
(每点2分,意对即可。)
16.(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7.①历历在目②成群结队③风调雨顺(每处1分,意思对符合语境即可,答案不唯一)
18.这句话重在表现乌拉盖草原的美丽富饶,环境优美,绿色宜人。(2分)首先运用比喻,将乌拉盖河水比喻为
银色的飘带,形象地表现出其又白又长的特点。(1分)接着运用拟人,“尽情绽放”将山丹花人格化,河两岸
火红的盛开的山丹花,与绿色的草原,银色的飘带,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1分)
19.①含义:在自然环境下,不经过加工而形成的货物(氧气)制造场所;②得名缘由:森林在大自然中能够通过
光合作用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出供人类和生物所需要的氧气,故名之。(每点2分)
20.这是因为湿地对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和分解作用,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巨大的“解毒”功
能。(3分)(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分解和净化”的语序不当,对照下文“水流人湿地的各种污染
【高一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270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