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授课日期
课题 分与合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设计 其他
课标 分析 课标摘录: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节课的要求是: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二、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 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分与合,通过有序思考掌握分与合的规律。能熟练地说出及用数学符号表示5以内数的组成。 2.学到什么程度? 所谓“掌握”,指的是学生理解分与合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借助摆一摆等活动,对数5、3、2进行分与合的知识迁移。 所谓“能”,指的是看到5以内的数,快速想到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或这两个数合成几。 3、学生怎么学? 利用情境图,提出研讨问题。学生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并用符号一对一地表示摆放的多种情况,清楚、明了地理解和记忆数的组成。
学习
目标 1.能正确说出并会用数学符号表示2~5各数的分与合。 2.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3.在探索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 重点:探究2、3、4、5各数的分与合。 难点:有序地说出2~5各数的分与合,并发现一些规律和联系。
教学的过程
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解决的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设计意图
第一板块:动机激发(3分钟) 创设情境 猜一猜。老师拿了两个糖果,这个手里有一颗糖果,另外一个手里呢?你们可真会猜,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跟分与合有关的知识。 二、呈现目标 借助分向日葵、分玉米等具体情境,利用学具动手分一分,全体学生能用数学符号表示5以内数的分与合。 引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第二板块:自主尝试、合作交流 ( 15分钟) 自学尝试1(提出问题、自学探究、尝试解决) 课件出示教科书P21情境图。 前几天我们去了郊外李奶奶家,她家的向日葵成熟了,她准备摘下来放进两个框里。你看看李奶奶摘了几朵向日葵?(4朵)。把4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每个筐里都要有,怎样放?你能帮帮她吗? (一)提出问题 1、想一想:要把这4朵向日葵放到这2个筐里,有几种放法呢? 2、可以用手中的教具代替向日葵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把所有的分法记录下来。 (二)自学探究(3分钟) 动手操作过程中适当引导分法,提示孩子还可以怎样分,不仅限于一种。 尝试解决 学情预设: 预设1:学生用教具(糖果、彩笔)摆一摆的结果。 预设2:展示学生写一写的结果。 预设3:分的无序状态。 点拨:引导学生发现,分的时候把4先分成1和3,再从右边移动一个到左边,就有了2和2这种分法,接着再从右边移动一个到左边,就有了3和1这种分法。知道按顺序分,这样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自主尝试2(提出问题、自学探究、尝试解决) 提出问题 你能根据第一幅图的意思,说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吗?剩下的两组自己试着说一说、写一写。(出示) 点拨:我们将向日葵放在两个筐里的所有情况都可以用数字符号表示出来。 从上往下看,表示把4分成两部分,1是一部分,3是另一部分。从下往上看,表示把1和3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二)自学探究(2分钟) (三)尝试解决 学情预设: 这就是4的分与合,你能说一说每一组表示的含义吗? 与教师一起拍手变成顺口溜。 分: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 合:1和3组成4,2和2组成4,3和1组成4。 分与合: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组成4。 二、合作交流(确定问题、生生展示合作、师生合作、再次尝试练习、反馈纠正) 李奶奶的问题并没有难住大家呀!那聪明的你能不能帮我分一分这5根玉米呢?课件出示教科书P22例题。 出示合作要求 把5个玉米放在两个盘子里,而且要保证每个盘子里都有玉米,有几种放法呢?你能将所有方法都写出来吗? 要求:用教具(糖果、彩笔等)摆一摆,看看有几种放法,并用数字符号记录下来。(3分钟后连麦找同学展示说一说。) 学生合作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时,对于无序分合的学生,及时提醒要有序地进行分解,才不会重复和遗漏。 学生汇报 学情预设:经历了4的分与合的研究过程,学生有自主探究5的分与合的能力。通过操作和交流,大多数学生都能有序思考,得出: 可能也有学生得出: 点拨: 带着学生边拍手边说,变成顺口溜。 分: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4和1。 合:1和4组成5,2和3组成5,3和2组成5,4和1组成5。 分与合:5可以分成1和4,1和4组成5;5可以分成2和3,2和3组成5;5可以分成3和2,3和2组成5;5可以分成4和1,4和1组成5。 探究4的分成与组成,完成摆、画、写、找的过程。通过展示学生作品,梳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现数学的简洁,学会数学的符号语言,发现分与合的互逆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有序思考的思想。 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同时,更多地让学生借助已有经验自己去思考、去发现,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探究数的分与合的方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为以后有序思考其他数的分与合奠定基础。
第三板块:小结反思( 2分钟)
第四板块:检测迁移( 10 分钟) 完成教科书P21“做一做”第1题。 看图猜数。(可以自己试着拿出3个球摆一摆,看看剩下一只手有几个?可以与爸爸妈妈互动) 点拨:在4、5的基础上整理3的分合,然后拍手说一说。 对口令。 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第2题,完成对2、3、4组成的复习。 完成教科书P22“做一做”第2题。 师:你明白题目的意思吗?你能有序地涂一涂、填一填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按顺序填涂的情况,在汇报交流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有序和无序的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优化有序的思想方法。 解决问题。 5只鸽子要飞进2个小屋,每个小屋能飞进同样多的鸽子吗?圈出正确的答案。 能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并熟悉5以内的分成。
年级学科 组长签字: 审核意见: 审查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