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2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04 07:3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2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学习目标】
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空隙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知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的模型;
4.会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简单现象;
【前置学习】
1.组成物体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扩散的快慢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3.分子之间有间隙还是紧密地挨在一起
4.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课堂探究】
一.认识分子动理论
活动1:体会分子的运动
(1)将香水瓶的盖子打开,很快就能在较远处闻到香味。
(2)在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不一会儿,整杯水就变成了红色。
讨论:上面的两个实验现象能说明 。
(3)科学家还做过一个实验,将磨得很光滑的铅球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来发现金片里渗有铅,铅片里也渗有金,相互渗透了约1mm深。这个实验说明固体的分子

总结:物理学上把 的现象叫做扩散。无论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会.不会.部分会)发生扩散。
活动2:感受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
如右图,在分别盛有冷水和温水的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其观察结果是 。
实验表明:物质中分子的运动情况跟温度有关,温度越 ,分子的 越剧烈,物理学中, ,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活动3:分子有间隙吗
如图,在一根长玻璃管注入一半水,在缓缓地注满酒精。用塞子塞住开口端,上下颠倒几次再竖起来。可以看到,玻璃管内的液面比原来的低,也就是说,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说说你对这个实验的看法是:

这个实验直观地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着 。
活动4:探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前面的活动告诉我们,物体内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分子间存在着空隙。那么,为什么固体和液体内的分子不向四处散开,还能保持着一定的体积呢?我们用下面几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A.会收缩的液面:实验操作如图所示。
思考一下:这里是谁把湿棉线拉过去的?
B.能吊起钩码的铅柱
取两块断面磨平.干净的铅柱,将它们紧压后,可以在它的下面吊起一串钩码。
通过这两个实验,使我们认识到:分子间存在着 力。
C.不听话的活塞
先让注射器吸入适量的水,再用橡皮套将套针管的口子封住。你试着用力推活塞,能否把活塞压进去?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水的体积很难压缩,这就间接说明了分子间同时存在着
力。
总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 .
. 。
二.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 ,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体既有一定的 ,又有一定的 。
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 ,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但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 ,但有流动性,其形状随容器而变化。
气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相互作用力 ,每个分子几乎都可以自由运动,可以充满它能够达到的整个空间。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 。
【检测反馈】
1.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盐分子太小,很容易进入青菜中 B.盐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排斥力
C.青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
2.如图所示,关于水的三态变化模型和分析错误的是( )
A.水在由固体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的过程,水分子间的间隔在不断地变大;
B.在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出现了三种分子,分别是冰分子.水分子.水蒸气分子;
C.在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但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D.比较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间的间隔大小为气态大于液态.液态大于固体。
3.细棉线一拉就断,细铁丝不易拉断,这是因为( )
A.棉线分子间没有引力,铁丝分子间有引力;
B.棉线分子间有斥力,铁丝分子间有引力;
C.棉线比铁丝软的缘故;
D.棉线.铁丝分子间都有引力和斥力,但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小于铁丝分子间的引力。
4.观察图中四组图片,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图是 ( )
5.用图16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     (选填“A”或“B”)瓶.根据     现象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     。 若实验温度分别为①0℃,②4℃,③20℃,④30℃.则在     温度下(填序号)气体扩散最快.
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的知识掌握怎样?
这节课你得到了哪些能力的培养?
这节课掌握了什么物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