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中第一节课的内容。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过方程,了解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并学会了用逆运算法解一些简单的方程。并在前一章刚学过整式的概念及其运算的基础上,本节课将带领学生继续学习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内容。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的意义,建立方程归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用尝试检验法来求解,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起到铺垫作用。
2、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及解方程,学会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3)进一步体会找等量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
(4)体会数学美,提高数学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方程的解;
2、能验证一个数是否是一个方程的根。
难点: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及估算法寻求方程的解.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注意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方程模型。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归纳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法指导: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极力倡导了新课程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通过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分析,创设情境,使数学回到生活,鼓励学生思考,探索情境中的所包含的数量关系,学生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后,理解学习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能力。
三、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综合分析,这节课的教学流程为: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察归纳,建构新知——定义方程,回顾举例——理解性质,应用巩固——总结反思,布置作业
1.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问题1: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只蓝鲸重124吨,比一头大象体重的25倍少一吨,这头大象重几吨
问题2:德国世界杯足球赛莱比锡赛场为长方形的足球场,周长为310米,长和宽之差为25米,这个足球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
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进一步回顾掌握小学已学过的方程的概念和列方程。也为下面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建构做好准备。
让学生比较算术与方程的方法,得出方程的方法比较好,从而回顾小学时方程的概念.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加深对建立方程这个数学模型意义的理解和体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2.观察归纳,建构新知:
问题:观察这些方程有什么特点 从而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同时利用导学案,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知道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1) 2x-1=0;(2) 25x-1=124;
(3) 2[x+(x-25)]=310; (4) 2y+3=-6
像上面问题中列出的方程,它们都含有_______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______,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观察你所列的方程,这些方程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先鼓励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进行适当的讲解。)
在学生对概念有了初步的印象后,紧接着给出几个式子让学生判断,为的是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对概念的认识。练习有梯度、有层次。最后总结提出:要成为一元一次方程需要几个条件?
练习
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为什么?
(1) 2x-1=0; (2) 5x+2(3) 2x2-4x=5
(4) 2y+3=-6 (5) x-7y=5(6) 2y-3=9
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古代问题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得学习又上一个高潮.
练习
列方程研究古代问题: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先生明算着,算来寺内几多僧。
3.交流对话,自主探索
例:x=1和x=2中哪个是方程2x-2=x+1的解
学习辅导:
1、把x=1代入方程左边,结果等于多少?把x=1代入方程右边,结果等于多少 它们相等吗?
2、把x=2代入方程左边,结果等于多少?把x=2代入方程右边,结果等于多少 它们相等吗?
3、把x=3代入方程左边,结果等于多少?把x=3代入方程右边,结果等于多少 它们相等吗?
4、根据方程的解的定义,我们知道哪个数是方程的解?
5、讨论: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步骤。
教师小结
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步骤:
1.将数值代入方程左边进行计算,
2.将数值代入方程右边进行计算,
3.比较左右两边的值,若左边=右边,则是方程的解,反之,则不是.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练一练:
请你判断下列给定的t的值中,哪个是方程2t+1=7-t的解? (1)t=-2 (2) t=2 (3)t=1
根据方程的解的定义,我们得到t=2是方程2t+1=7-t的解。
智力闯关,谁是英雄
第一关 xk-1+21=0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______
第二关:x|k|+21=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______
第三关: (k-1) x|k|+21=0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____:
第四关: (k+2)x2+kx+21=0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____
这里的追问把练习提高一个层次,给学生一个创造的机会,使学生进一步全面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等概念。
4.理解性质,应用巩固
做一做: 设计一道题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总结反思,布置作业
[说一说]:通过上面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另外你有什么感触或疑惑?总结理清知识脉络,强化重点,内化知识,培养能力。作业的设计采用分层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
四、设计说明:
著名的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与其说数学,倒不如说学习 数学化 。方程就是将众多实际问题 数学化 的一个重要模型。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重点突出了“建模思想”。首先设置了丰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思考、探索情境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然后根据这些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经历实际问题数学化并归纳引出一元一次方程。
对七年级学生来说,从具体数的运算到字母参与运算,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一次大飞跃;从列代数式并进行计算到列方程并求解,又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一次重大飞跃。因此,在教学中要走小步子,起点要低一些,不能操之过急。本节课我设计了五个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列方程,以及在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时设置梯度如:例1并且在例2的(2)中做了适当的提示(问题串)。
设计中对教材的处理:
1、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判断方法,我是分开练习,并且还增加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障碍;
2、根据对学生原有知识的分析,增加了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