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理数
1.2 有理数
1.2.2 数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了解数轴的概念,会画数轴.
2.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
【过程与方法】
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通过数轴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会利用数轴解决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数轴的学习,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而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
二、课型
新授课
三、课时
第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数轴的概念.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教学难点】
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的概念
五、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直尺、温度计等。
学生:直尺、练习本、铅笔、圆珠笔或钢笔。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读出下面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出示课件2-3)
一支温度计能够主观地读出温度的大小,其温度值有正数、0、负数,那么从外观上看,温度计具有哪些不可缺少的特征呢?
(二)探索新知
1.师生互动,探究数轴的概念
在上新课之前,我们看下面的问题
1.欣欣感冒了,医生用体温计测量了她的体温,并说:“37.8度”.
教师问1:医生为什么通过体温计就可以读出任意一个人的体温?
学生回答:体温计上的刻度
2.我们再一起去看看中秋节祖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和温度情况(电脑分别显示嘉峪关、长白山、颐和园三个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温度分别为-3℃,0℃,20℃)
嘉峪关-3℃ 长白山0℃ 颐和园20℃
教师问2:那么要测量这种气温所需要的温度计的刻度应该如何安排?需要用到哪些数?
学生回答:正数、零、负数
3.请尝试画出你想像中的温度计,并和其他同学交流,注意交流时要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问2:请找出一支温度计从外观上具有哪些不可缺少的特征?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形状是直的、0刻度、单位刻度.
教师问4: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学生回答: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5℃、零℃和零下10℃,或者5℃、0℃和-10℃
教师问5: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出示课件5)
学生回答:如下图:
教师问6:图中没有表示出来东西方向,那我们怎样表示出东西方向呢?
(出示课件6)
学生讨论后回答:东西方向可以用前面我们学过的相反意义的量来表示.
教师问7:怎样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关系(方向、距离)?(出示课件7)
学生讨论后回答:为了使表达更清楚,我们规定向东为正,把汽车站牌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负数和正数表示.上边的问题表示如下:
教师讲解:这样,我们就用负数、0、正数表示出了一条直线上的点.
教师问8:观察右图的温度计,回答下列问题:(出示课件8)
(1)点A表示多少摄氏度?点B呢?点C呢?
(2)温度计刻度的正负是怎样规定的 以什么为基准
(3)每摄氏度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1)点A表示0摄氏度,点B表示20摄氏度,点C表示-5摄氏度.(2)0℃以上为正数,0℃以下为负数,以0℃为基准.(3)每摄氏度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问9:把温度计平放,我们能从中发现什么?(出示课件9)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
教师问10:你能借鉴温度计,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学生回答:可以.
教师问11: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0)
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并把这个点叫作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下面的数轴.
教师问12:如何画数轴呢?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11)
1. 画一条水平直线,定原点(如图),原点表示0.
2. 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
3. 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3)
画数轴注意事项:
(1)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三要素缺一不可;
(2)直线一般画水平的;
(3)正方向用箭头表示,一般取从左到右;
(4)取单位长度应结合实际需要,但要做到刻度均匀.
教师问13:观察下面数轴,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负数在原点的左边,正数在原点的右边,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0.
教师问1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又有什么发现?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对于一个正数a,正数a到原点的距离是a,-a到原点的距离是a.
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8)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教师问15:如何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分数或小数,如1.5, ……?
学生回答:如下图所示:
1.5
例1:在所给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出示课件16)
1,-5,-2.5, ,0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
解:如下图所示:
总结点拨:①在数轴上用实心圆点表示所要表示的数;
②把点标在线上;
③把数标在点的上方,以便观看.
例2: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出示课件19)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
解:(1)A点表示2;(2) B点表示0.25;(3)C点表示-0.75;(4) D点表示-1.5
总结点拨:在确定数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点是在原点的左边还是右边,对于A、D这种情况,要注意它们所表示的数是在哪两个数之间.
例3:从数轴上表示-1的点出发,向左移动两个单位长度到点B,则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则点C表示的数是 ________.(出示课件21)
师生共同解答如下:
解析:如图,
答案:-3, 2.
(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3-29)
1. 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4,点C是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则点C表示的数为_______.
2. 如图,数轴上点P对应的数为p,则数轴上与数 对应的点为( )
A. 点A B. 点B C. 点C D. 点D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B. 数轴的长度是有限的
C. 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在数轴上找到一个表示它的点
D. 所有整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分数就不一定能找到表示它的点
4. 与原点距离是2.5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是( )
A.2.5 B.-2.5
C.±2.5 D.这个数无法确定
5.在数轴上表示数6的点在原点_____侧,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数-8的点在原点的_____侧,到原点的距离是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数6的点
到表示数-8的点的距离是______个单位长度.
6. 在数轴上到表示-2的点相距8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
7. 如图,写出数轴上点A、B、C、D、E表示的数.
8. 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A、B、C、D分别表示-2,1,2,3,则表示的点P应落在线段( )
A. AD上 B.OB上 C. BC上 D. CD上
9. 如图,已知A、B两点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10,OB=3OA,点M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右运动.点N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向右运动(点M、点N同时出发)
(1)数轴上点B对应的数是________.
(2)经过几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
参考答案:
1.-6 解析:∵数轴上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和4,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是点C,
∴AB的长度是5个单位,根据题意AB=AC,
∴AC的长度也是5个单位,也就是点A向左移动5个单位,
∵点A表示-1,
∴点C表示-6.
2.B
3.C
4.C
5.右,6;左,8;14
6. -10或6
7. 解:点A、B、C、D、E表示的数分别是 0,-2,1,2.5,-3.
8.B.
9. 解:(1)∵OB=3OA=30,∴B对应的数是30.
(2)设经过x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此时点M对应的数为3x﹣10,点N对应的数为2x.
①当点M、点N在点O两侧时,则10﹣3x=2x,解得x=2;
②当点M、点N重合时,则3x﹣10=2x,解得x=10.
所以经过2秒或10秒,点M、点N分别到原点O的距离相等.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数轴是非常重点的数学工具,它的出现对数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多数学问题都可以以它为基础,借助图直观地表示,为研究问题提供了新方法.
(五)课前预习
预习下节课(1.2.3)的相关内容。
知道相反数的定义
七、课后作业
1、教材9页练习1,2,3
2.(1)在数轴上到原点距离为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几个?它们表示的数是什么?
(2)如果在数轴上点A所对应的数是-2,那么在数轴上与点A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有几个?分别是多少?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