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面积》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梯形的面积》,接下来我将从教材解读、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解读
(一)教学内容
《梯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第59至60页的内容。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为以后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同时还渗透转化思想,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
县二小的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在此之前,相信学生已有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基础,不难想出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教学。由于是异班教学,需做好各层次学生的预设与需求。
(二)基于教材解读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会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经历动手操作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等核心素养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转化的方法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感悟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多媒体课件,小组学习卡共16份,部分磁吸板书材料、剪刀等。
三、教法与学法
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探究法、实验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争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贯彻到教学的始终,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2011版)的要求,根据本课内容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学法指导上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配以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实验中感知、讨论、归纳本课学习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引新,试学试用。
1.出示所学的平面图形,复习图形名称及面积计算公式。引出新朋友——梯形,板书课题。
2.观察生活,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梯形。
3.认一认,让学生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4.学生(闭眼)想象并用手比划梯形的样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通过观察生活中梯形的物体表面或横截面,唤起学生在生活中的几何直观,建立生活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构建学习基础。】
(二)自主探究,边学边用。
1.回顾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之前的推导经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为新知构建合理的推导方法、思维。】
2.学生猜想,导引促学。让学生猜想后,小组自选学习卡,把梯形转化成前面学过的图形进行面积计算。【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猜想,明确目标导向,激发亲身探索、验证的欲望。】
3.小组合作填写学习卡,汇报探究成果。
预设生成:①学生可能从以上梯形中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一个长方形。他们可能得出以下结论: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②沿梯形的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三角形;③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④沿等腰梯形的一个顶点做高,剪拼成一个长方形;⑤沿梯形中位线的两端点分别向下做高,剪拼成一个长方形;⑥从梯形的两腰中点的连线将梯形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整节课的核心,凡是学生能想到、做到、说到的教师不限制、不替代、不暗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智慧,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思维空间,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亲身感悟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原来梯形的底、高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轻松地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而在小组汇报中预设生成,适时进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注重了学生转化思想、推理能力的培养,从而突破了难点,解决了关键。】
4.课件演示梯形面积推导的三种方法。【设计意图: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后,通过再次观看课件演示,回顾各种推导的方法,这就更形象、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梯形公式的推导过程。】
5.把书本第59页的内容填写完整。【设计意图:回归教材,让学生再次巩固所学知识。】
(三)实践应用,现学现用。
1.出示书本例题并口答列式。【设计意图:回归教材,用高效的方式让全体学生体验梯形公式的基本应用。】
2.纠错题。
下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对吗?
(12+15)×20
【设计意图:在交流的过程中互补知识缺陷,强化公式中的重点,纠正运用中的易错点。】
3.挑战题。
【设计意图:设计三道不同梯度的练习,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不同层次的挑战,体验不同层次的成功,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挑战精神。】
(四)总结反思,活学活用。
1.让学生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布置课外作业。
(1)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梯形。(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cm)
(2)在生活中测量类似梯形的物体(表面或横截面)的数据并计算它的面积,与同伴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畅谈收获,反思学习,使学生得到鼓励,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归纳习惯。通过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拓展、深化,学以致用的思维持续发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五、板书设计
梯形的面积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公式推导方法:(略)
【设计意图:板书力求简洁明了,强调公式推导的转化的思想,再现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生成过程。】
六、教学反思
今天上午,我在上了《梯形的面积》这节课。由于采用异班教学,教材内容虽然是固定的,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生成是动态的。对我而言阅读学生的能力也要求更高,现实的课堂与预设之间产生一些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我基本能结合学生动态生成随时调整预案,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我大胆地让学生自己推导公式,让他们亲历“操作、观察、分析、讨论、概括、归纳”这一系列公式推导的探索过程,提供给学生几种不同形状的梯形去探究,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公式的推导也就水到渠成了。对于个别学困生,我则通过参与他们的讨论,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亲历了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在学习卡中任意选择不同的梯形,或拼摆、或割补成已学图形,让学生自己在操作的过程中去观察、探索、发现、领悟转化的数学思想,获取数学知识;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想、说、拼、议、评、等过程中探索新知识,应用新知,学生学习反馈情况良好。
今后,我将继续提高教学语言的精练度,继续提升预设生成的点拔技巧,追求课堂教学实效的最大化!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