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上第9讲-电荷与电路(讲义+课后练习+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上第9讲-电荷与电路(讲义+课后练习+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7-04 14:10:58

文档简介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电路的组成,理解各电路元件的作用;知道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及电流的方向;
3.会画电路的元件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4.会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
1.摩擦起电: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就带 ,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 。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
理解: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上同时带上 的异种电荷。
2.自然界存在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 。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 , 相互吸引。
如图所示的“吸引现象”由静电引起的是(  )
      
A.磁铁吸引硬币 B.压紧的铅块互相吸引 C.摩擦后的气球吸引头发 D.吸盘吸在墙壁上
下列是关于摩擦起电实验中一些现象解释,其中解释正确是(  )
A.不用金属棒与物体摩擦做摩擦起电实验,是因为金属不能发生电荷转移
B.用带正电荷玻璃棒接触验电器金属球,验电器也会带上正电荷,是玻璃棒上正电荷转移到验电器上的缘故
C.带电的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的碎纸屑,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D.带电的玻璃棒吸起一些碎纸屑,还能看到被吸引的部分纸屑又被弹开了,是因为碎纸屑与玻璃棒接触后带上同种电荷缘故
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如果甲带正电,乙一定带负电
B.如果甲带正电,丙一定带正电
C.如果甲带负电,乙可能不带电
D.如果甲带负电,丙可能不带电
下列“粘”的现象,与静电有关的是(  )
A.湿餐布贴在冰冷的食品表面,可将食品粘住
B.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C.在干燥的天气里,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住毛线
D.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不落下
央视网在“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会产生静电,有爱好者发现蜜蜂在飞行中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针对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蜜蜂与空气摩擦一定获得电子 B.蜜蜂与空气摩擦一定失去电子
C.蜜蜂与空气摩擦空气不会带电 D.蜜蜂与空气摩擦创造了电荷
科技馆内有一个“静电球”,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便会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头发丝带______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而互相________的结果。
1.电流的形成:导体内部的电荷 形成电流。
2.电路:把 、 、 用 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叫做电路。
3.元件作用:电源提供 ,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的电流。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人们需要的能量。开关用来控制电路的 。导线:连接电路的装置。
【注意】一个完整的电路必须包括用电器、电源、开关和导线四个部分。
4.画出下列电路元件符号。
电池 电池组 灯泡 开关 导线 导线交叉不相连 导线交叉相连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电路中,用电器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B.只有正电荷的定向运动才能形成电流
C.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D.正电荷定向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如图是电扇中的一个自动保护装置,当电扇不慎被碰发生倾斜或倾倒时,小球就会向一侧滚动使电路断开,起到保护电扇的作用。由此判断,这个保护装置在电扇电路中的作用相当于(  )
A.电源
B.开关
C.导线
D.用电器
图中的电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如图所示,将一块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稀硫酸,观察到与铜片、锌片相连的小灯泡点亮,则下列电路元件中与虚线框中装置的作用相同的是(  )
A.       B.        C.      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导线把开关、电灯等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B.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电动机都是电源
C.电源是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装置
D.用手电筒照明时,电流方向是干电池的负极经过灯泡流到正极
1.画电路图的方法:
(1)从电源 出发,最后回到 ;
(2)碰到支点时候选择任意一条支路先回到负极,做好支点的标记,之后从该支点的另一条路回到负极。
2.画电路图需注意的问题:
(1)要画得横平竖直;
(2)用规定的符号;
(3)元件分布要均匀;
(4)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5)连接处注意打“点”。
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将实物图连接完整,用笔画线代替导线。
根据图示的实物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和实物图相对应的是(  )
     A          B            C             D
根据图中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图。
      
请根据图的实验电路,在右边虚线方框内画出电路图。
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与题中所示实物图相对应的是(  )
A.   B.   C.    D.
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有 通过,也叫 ;
(2)开路:指开关 或电路中某一部分断开的电路。开路中的用电器不工作,电路中 (填有或者无)电流;
(3)短路:指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连接成通路的电路。电源短路会损坏电源,严重时会引发火灾。
【说明】短路分两种: 和 。发生用电器短路时,被短路的用电器是不工作的。
下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电源被短路的是(  )
A. B. C. D.
对如图所示的三个电路,状态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断路、乙短路、丙通路
B.甲通路、乙短路、丙短路
C.甲断路、乙通路、丙短路
D.甲短路、乙断路、丙通路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路中的灯泡都能发光的是(  )
A.                B.    
C.               D.
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一张细条状铝箔纸的两端分别压在干电池的正负极,发现铝箔纸发热并燃烧,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干电池的正极与正极相连
B.用普通纸代替铝箔纸也能燃烧
C.实验中铝箔纸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D.该实验能说明短路带来的危害
如图所示,电路元件及导线连接均完好,闭合开关S1、S2,则(  )
A.L1不能发光,L2 能发光 B.L1能发光,L2 不能发光
C.L1、L2 都能发光 D.L1、L2 都不能发光
1.串联电路: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的电路叫 。
特点:(1)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不分干路与支路;
(2)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
(3)两盏电灯相互影响,一盏电灯停止工作,另一盏电灯 。
2.并联电路:用电器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 。
特点:(1)电流有两条或多条支路;
(2)有明显的分支点;
(3)有明显的干、支路之分;
(4)各支路上的灯 ,可独立工作,当一支路断开时其他支路仍为通路。
下列关于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串联电路中开关位置不同,其控制作用也不同
B.在并联电路中,只要支路开关闭合,所在支路的用电器就能工作
C.马路上的路灯傍晚时同时亮,说明这些路灯之间是串联的
D.电动自行车的电机与喇叭之间是并联的
例5-2. 下列电路图中,开关S闭合后,两个用电器串联的是(  )
A.   B.    C.     D.
如图所示电路,
(1)闭合开关后电路将______(填“通路“、“断路“、“短路“);
(2)去掉导线a后,电路是______联电路;
(3)改变a、b、c三根导线中一根的接法,使电路成为并联电路,应该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关于串联电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串联电路中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
B.若一个用电器的内部断路,其余的用电器仍可能通电工作
C.开关可使电路中的各灯泡同时发光或同时熄灭
D.连接电路时,开关可接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处,也可将开关接在用电器之间
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个灯的发光,则两盏电灯在电路中(  )
A.两盏灯一定要串联 B.两灯只有并联才能实现
C.可以是并联,也可以是串联 D.两灯不可能是并联的
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1、S2都闭合时,灯和电铃是串联的
B.S1、S2都闭合时,灯和电铃是并联的
C.闭合S2,断开S1,灯和电铃是串联的
D.电灯不受开关控制,它一直是亮的第9讲 电荷与电路-讲义
1.摩擦起电与电荷
知识检测
1.摩擦起电: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 电子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就带 负电 ,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 正电 。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
理解: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上同时带上 等量 的异种电荷。
2.自然界存在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 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 负电荷 。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 排斥 , 异种电荷 相互吸引。
典型例题
例1-1. 【解答】解:A、磁铁能够吸引硬币,是由于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金属的性质,属于磁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非静电引起的,故A错误;
B、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而使两块铅块粘在一起,不易分开,故B错误;
C、摩擦后的气球带上了电荷,能吸引不带电的头发,是由静电引起的,故C正确;
D、吸盘要固定在墙壁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然后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是非静电引起的,故D错误。
故选:C。
例1-2. 【解答】解:A、不用金属棒与物体摩擦做摩擦起电实验,是因为金属容易把电荷导走,故A错误;
B、玻璃棒带正电,若将其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的验电器上的电子会转移到玻璃棒上,验电器因为缺少电子而带上正电;与金属球接触后,玻璃棒和金属球上带有同种电荷,故B错误;
C、根据带电体的性质可知,带电的玻璃棒能吸引碎纸屑,故C错误;
D、有的纸屑接触玻璃棒后“弹开”,是因为这些纸屑在和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时也带上了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缘故,故D正确。
故选:D。
例1-3. 【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乙、丙相互排斥,说明乙、丙一定带同种电荷;甲、乙相互吸引,说明甲、乙带异种电荷;
A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如果甲带正电,乙一定带负电,则丙一定也带负电,故A正确、B错误;
C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如果甲带负电,乙一定带正电,且丙也一定带正电,故CD错误。
故选:A。
变式训练
变1. 【解答】解:A、湿餐布贴在冰冷的食品表面,可将食品粘住是由于湿餐布上的水碰到冰冷的食品后凝固成冰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是分子作用力作用的结果,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干燥的天气里,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住毛线,这是摩擦起电现象(化纤布料的衣服与人体摩擦),故C符合题意;
D、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纸片“粘”在杯口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变2. 【解答】解:由题知,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且蜜蜂在飞行中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蜜蜂带负电;蜜蜂带负电的原因是: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空气中的一些电子转移到蜜蜂身上,蜜蜂得到电子而带负电,空气因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变3. 【解答】解:人体是导体,当人触摸静电球时,人体也带了和静电球同种电荷的电,人的头发上也会带上与静电球同种电荷的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头发会蓬松竖起来,呈现“怒发冲冠”的景象。
故答案为:同种;排斥。
2.电路与电路图
知识检测
1.电流的形成:导体内部的电荷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2.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路径叫做电路。
3.元件作用:电源提供电能,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的电流。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人们需要的能量。开关用来控制电路的通断。导线:连接电路的装置。
【注意】一个完整的电路必须包括用电器、电源、开关和导线四个部分。
4.画出下列电路元件符号。
电池 电池组 灯泡 开关 导线 导线交叉不相连 导线交叉相连
典型例题
例2-1. 【解答】A.在电路中,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故A错误;
B.电荷包含正电荷和负电荷,它们的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故B错误;
C.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带负电,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故C错误;
D人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故D正确。
故选D
例2-2. 【解答】解:由图知,当电扇没有倾斜时,能够正常工作,说明电路是通路状态;当电扇发生倾斜或倾倒时,小球就会向一侧使电路断开,风扇不能工作,处于断路状态。说明小球能够控制风扇的工作状态,相当于开关。
故选:B。
例2-3. 【解答】解:A、一个完整的电路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图A缺少用电器,故A错误;
B、图中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直接相连,会造成电源短路,烧坏电源,故B错误;
C、图中电路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组成,且无短路现象,故C正确;
D、图中缺少电源,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训练
变1. 【解答】解:将插入稀硫酸的铜片和锌片能把相连的小灯泡点亮,说明烧杯中的整个装置能够提供电能,故该装置接入电路时可看做电源,而电源的符号为,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变2. 【解答】解:A、电路中应有电源,故A错误;
B、能将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均为电源;如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都是电源;而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故B错误;
C、电源是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装置,故C正确;
D、手电筒照明时,电流方向是由电池的正极经灯泡到负极的,故D错误;
故选:C。
3.画电路图
知识检测
1.画电路图的方法:
(1)从电源正极出发,最后回到负极;
(2)碰到支点时候选择任意一条支路先回到负极,做好支点的标记,之后从该支点的另一条路回到负极。
2.画电路图需注意的问题:
(1)要画得横平竖直;
(2)用规定的符号;
(3)元件分布要均匀;
(4)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5)连接处注意打“点”。
典型例题
例3-1.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开关S控制干路;
从电源正极出发,先把开关S、灯L1串联起来,回到电源负极;然后把灯L2与灯L1并联,如图所示:
例3-2. 【解答】解:由图可知,L1与L2并联,S1为干路开关,S2只控制L2,两条支路分开画:第一条,电源正极出来经过S1,再经过L1回负极;第二条,开关S1出来经过S2,再经过L2回负极。如图所示
例3-3. 【解答】解:电路图的画法用规定的符号画出对应的图,分析实物图,开关S2与L2串联后再与L1并联,S1接在干路上,符合的电路图为D
故选:D。
变式训练
变1. 【解答】解:两个灯泡并联,开关S1控制整个电路,S2控制L1,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最后回到电源负极。图示如下:
变2. 【解答】解:由实物图可知,两灯泡并联,开关S2在干路上,开关S1在L2支路上,由此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变3. 【解答】解:由实物图可知,电流的路径有两条,所以该电路为并联电路;开关在支路中控制一个灯泡;
A、两只灯泡串联,故A不合题意。
B、开关闭合后,一只灯泡被短路,故B不合题意。
C、两只灯泡并联,开关在支路上控制灯泡,故C符合题意。
D、两只灯泡并联,开关在干路上,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4.电路的三种状态
知识检测
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当开关闭合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也叫闭合电路。
(2)开路:指开关断开或电路中某一部分断开的电路。开路中的用电器不工作,电路中无电流。
(3)短路:指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连接成通路的电路。电源短路会损坏电源,严重时会引发火灾。
【说明】短路分两种: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发生用电器短路时,被短路的用电器是不工作的。
典型例题
例4-1. 【解答】解:A、开关接在并联电路的干路上,闭合开关S后,灯亮,不会造成电源短路,则不符合题意;
B、开关也是接在并联电路的干路上,闭合开关S后,灯亮,不会造成电源短路,则不符合题意;
C、两灯与开关并联在电源的两极之间,闭合后会造成电源两端被开关的闭合直接连接在一起,发生电源短路现象,符合题意;
D、开关与一灯并联,闭合开关后,相当于灯的两端的接线柱上用导线连通,所以这一只灯泡被短路,而另一只灯正常发光,没有造成电源短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例4-2. 【解答】解:
甲图电路中,由于开关断开,则是开路;
乙图电路中,由于灯泡两端并联了一根导线,直接将电源正负两极相连,则引起电源短路;
丙图电路中处处连通,则是通路。
故选:A。
变式训练
变1. 【解答】解:A、开关闭合后,形成电源短路,故A错误;
B、开关不闭合,灯泡也发光,故B错误;
C、开关闭合后,两灯泡并联,故C正确;
D、开关闭合后,右侧灯泡没有接入电路,故D错误。
故选:C。
变2. 【解答】解:A、要连通电路应将电源的正、负极接入电路中,故A错误;
B、普通纸是绝缘体,所以此实验普通纸代替铝箔纸不能燃烧,故B错误;
C、铝箔纸发热并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错误;
D、铝箔纸是导体,用它把电源正负极连接,由于电流热效应而发热。短路由于电流过大也会产生过多热,故D正确。
故选:D。
变3. 【解答】解:闭合开关S1、S2,电路为L1的基本电路,L2被短路,故L1能发光,L2不能发光。
故选:B。
5.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知识检测
1.串联电路: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特点:(1)电流只有一条路径,不分干路与支路;
(2)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
(3)两盏电灯相互影响,一盏电灯停止工作,另一盏电灯不能工作。
2.并联电路:用电器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特点:(1)电流有两条或多条支路;
(2)有明显的分支点;
(3)有明显的干、支路之分;
(4)各支路上的灯互不影响,可独立工作,当一支路断开时其他支路仍为通路。
典型例题
例5-1. 【解答】解:A.因串联电路只有一条电流通道,用电器互相影响,不能独立工作,开关连接在电路中的不同位置时,作用相同,故A错误;
B.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互不影响,当其中一条支路断开时,其余支路不受影响,各支路可以独立工作,但干路开关断开时,整个电路均不能工作,故B错误;
C.马路上的路灯虽然同时亮,同时灭,但它们之间仍是并联的,因为当一盏路灯损坏时,其余路灯不受影响,并联电路互不影响,故C错误;
D.电动自行车在工作时,电动机与喇叭之间是并联的,因为电动机与喇叭可以独立工作,电动机不转时,喇叭可以响,故D正确。
故选:D。
例5-2. 【解答】解:A、两个用电器顺次连接,因此该电路为串联电路,符合题意;
B、开关闭合,导线对上边的用电器短路,只有下面的用电器连入电路,不符合题意;
C、开关闭合后,两个用电器并列连接,因此该电路为并联电路,不符合题意;
D、开关闭合,会对电源短路,烧坏电源,两个用电器不能工作,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例5-3. 【解答】解:(1)开关闭合后,电流从电源正极开始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流回电源负极,因此开关闭合后电路为短路;
(2)去掉导线a后,电流从电源正极依次经过开关和两个灯泡,因此此时两个灯泡串联连接,是串联电路;
(3)要使电路成为并联电路,电流路径有两条,即电流从电源正极分别经两个灯泡流回电源负极,故将导线c改接在灯泡L2左端接线柱上。
故答案为:(1)短路;(2)串;(3)导线c接在右边灯泡左端接线柱上。
变式训练
变1. 【解答】解:A、根据串联电路的定义可知,各用电器是逐个顺次地连接起来的电路是串联电路,故A正确。
B、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流通路径,若一个用电器的内部开路,其余的用电器都不能通电工作,故B错误。
C、一个开关可使电路中的各灯泡同时发光或同时熄灭,符合串联电路的特征,故C正确。
D、连接电路时,由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流通路径,开关可接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处,也可将开关接在用电器之间,开关的控制作用是相同的,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
故选:B。
变2. 【解答】解:由于开关在不同电路中的作用不同,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干路中都能控制所有用电器;所以当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的发光和熄灭时,两盏电灯之间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故选:C。
变3. 【解答】解:
AB、S1、S2都闭合时,电铃和灯各有一条电流路径,且都能工作,灯和电铃是并联的,故A错误,B正确;
C、闭合S2,断开S1,是一个断路,故不能判断灯和电铃的串并联关系,故C错误;
D、据题可知,S1处于干路中,故灯泡受到S1的控制,故D错误;
故选:B。
第9讲 电荷与电路-课后练习
1. 【解答】解:A、电池是电源,为电路提供电能。故A不符合题意;
B、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故B不符合题意;
C、电铃利用电能工作,是用电器。故C符合题意;
D、电压表,用来测量电压,是测量工具。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解答】解:由题意知:当杯中的水位到达A位置时,电路接通,水位器会发出音乐声,这说明杯口处两个触点的作用相当于开关。
故选:C。
3. 【解答】解:A、自然界只有正负两种电荷,所以物体带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故A正确;
B、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故B错误;
C、摩擦起电的过程,本质是电子发生转移的过程,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C错误;
D、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故D错误。
故选:A。
4. 【解答】解:AC、她长发飞扬,是因为人接触静电球时,人体是导体,电荷通过人体传到头发上,由于头发带同种电荷互相互排斥而使头发飘起来,故AC错误;
B、人体属于导体,故B错误;
D、人站在绝缘体上,人体与大地构不成闭合电路,没有电流流过人体,所以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故D正确。
故选:D。
5. 【解答】解:A、液体和液体、气体和气体之间也会发生摩擦起电现象,故A错误;
B、甲、乙两物体摩擦,结果甲带负电、乙带正电,可以判定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是甲强乙弱,故B正确;
C、分别用丝线吊起来两个小球,互相靠近时若相互吸引,它们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也可能带异种电荷,故C错误;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细线吊起的塑料小球,小球被排斥,则小球一定带正电荷,故D错误。
故选:B。
6. 【解答】解:分别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会使塑料包装袋撕成细丝带上不同的电荷;
A.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与细丝带摩擦,使整个塑料细丝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A能完成;
B.摩擦起电后,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异种电荷,它们应相互吸引,图B并没有表现出相互吸引的现象;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同种电荷,它们应相互排斥,图B也没有表现出相互排斥的现象。故B不能完成,符合题意;
C.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来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C能完成;
D.用干燥的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异种电荷,而出现相互吸引的现象,故D能完成;
故选:B。
7. 【解答】解:A、在电路中,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A错误;
B、一般的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故B正确;
C、开关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干路中都能控制所有用电器;所以当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电灯的发光和熄灭时,两盏电灯之间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故C错误;
D、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该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故D错误。
故选:B。
8. 【解答】解:
A、导线连接a、b两接线柱,灯泡L2被短路,只有灯泡L1工作。故A不符合题意;
B、导线连接c、d两接线柱,灯泡L1被短路,只有灯泡L2工作,故B不符合题意;
C、导线连接e、f两接线柱,相当于闭合开关,两灯都能发光,故C不符合题意;
D、导线连接g、h两接线柱,电源短路,两灯都不能发光(即两灯同时熄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 【解答】解:A、闭合S2、断开S1时,白天光控开关断开,两条电路都断路,故灯泡不发光,符合电路设计,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断开S2时,电路断路,无论白天或夜间灯泡都不发光,不符合设计,符合题意;故B正确。
C、闭合S2、断开S1时,晚上光控开关闭合,当拍拍手时声控开关闭合,此时电路通路,灯泡发光,符合电路设计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断开S2时,电路断路,无论白天或夜间灯泡都不发光,晚上遇打雷也不发光,符合电路设计,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B。
10. 【解答】A、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科学上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B错误,符合题意;
C、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科学需要质疑的精神,科学上的观点在被证明之前都属于假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 【解答】解:
A、甲带正电荷是由于失去了电子,故A正确;
BCD、乙不带电,此时乙中的电子会经过金属棒从乙移到甲,由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且与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甲流向乙;乙由于电子的转移,失去电子,带正电,故BCD错误。
故选:A。
12. 【解答】解:A、图中电流有两条路径,为并列连接,属并联电路;
B、图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元件依次连接,属串联电路;
C、图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元件依次连接,属串联电路;
D、图中电流有两条路径,为并列连接,属并联电路。
故答案为:BC;AD。
13. 【解答】解:
(1)带电体除了吸引带有异种电荷的物体外,还可以吸引不带电的物体,所以把一个小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不能判定物体是否带电;
(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带电吸管与它相互吸引,所以吸管带的应该是与玻璃棒相反的电荷,故吸管带负电;
(3)吸管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所以吸管与餐巾纸摩擦起电,餐巾失去了电子。
故答案为:不能;负;失去。
14. 【解答】解: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电铃组成并联电路,开关S在干路上,开关S1控制灯L,开关S2控制电铃。
连接电路时可以采用“先串后并”的方法,先连接其中一条支路,再把另一条支路并列接到已经连成的电路中。
本题先连接灯泡所在的电路,再把S2与电铃串联,把S2接到电源负极与灯泡之间的接线柱,把电铃的另一接线柱接到S1与S之间的接线柱上。如图所示:
15.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L1、L2并联,开关S位于干路,开关S1与L1串联,开关S2与L2串联,然后与电源组成电路,如下图所示:
从正极开始连接,经开关S开始分支,一支经开关S1、L1与另一支经S2、L2的电流汇合回到负极;如图所示:1. 如图所示的电路元件,属于用电器的是(  )
A. B. C. D.
2.小敏同学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盲人水杯”,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杯中近杯口处A点是水位器的两个触点,当杯中的水位到达A位置时,水位器会自动发出音乐声,表示水已盛满。杯口处两个触点的作用相当于(  )
导线 用电器 开关 电源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 B.带电的物体只会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
C.摩擦起电就是创造了电荷 D.电流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同
4.如图所示,在实验室里的小女孩手摸几万伏的高压放电球,她神态自若,长发飞扬,关于这一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长发飞扬是头发被放电球吸起 她的身体属于绝缘体
她长发飞扬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她神态自若是因为双脚站在了绝缘体上
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固体与固体之间相互摩擦才会摩擦起电
B.把甲物体和乙物体摩擦,结果甲带负电乙带正电,由此可以判定它们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一定是甲的强
C.分别用丝线吊起两个小球,互相帮助靠近时互吸引,则它们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用细线吊起的塑料小球,小球被推开,则小球一定带负电
6.将塑料包装袋撕成细丝后,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希望做成如图的各种情形,其中无法完成的是(  )
B. C. D.
7.关于电路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电路中,电源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
B.电路通常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
C.用一个开关控制两灯同时亮,同时灭,两灯一定要串联
D.通电铜导线中的电流方向与该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
8.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灯泡L1、L2都发光。现将一根导线接在该电路中的某两个接线柱上,会导致两灯同时熄灭的是(  )
a和b c和d e和f g和h
9.小敏在爷爷的卧室设计了一个如图的“聪明”电路,方便爷爷。“光控开关”在光弱(晚上)时自动闭合,光强(白天)时自动断开;“声控开关”在有声时自动闭合,两分钟后自动断开。表中开关使用情况,不符合电路设计工作要求的是(  )
选项 电路设计工作要求 开关使用情况
A 白天,灯不亮 闭合S2,断开S1
B 晚上,睡前,灯亮 断开S2闭合S1
C 晚上,拍拍手,灯亮 闭合S2断开S1
D 晚上,遇打雷,灯不亮 断开S2闭合S1
10.2017年5月6日,一篇题为《重磅,中国科学家发现电荷并不存在!》的文章震动了科学界,说的是有个名叫凡伟的民间科学家发现电荷并不存在,将改写教科书。随即就有人出来“打假”,说他缺乏事实依据,有哗众取宠之嫌。对此,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科学界公认自然界中存在着两种电荷,即正电荷与负电荷
B.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科学上规定电子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C.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子在不同物体间发生了转移
D. 科学需要质疑的精神,科学上的观点在被证明之前都属于假说
11.如图所示的验电器,甲带正电、乙不带电,现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甲和乙连接起来,发现甲金属箔张角变小,乙金属箔张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验电器甲带正电是因为失去了电子
B.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乙流向甲
C.正电荷从甲移到乙,所以两个验电器都带正电荷
D.电子从乙移到甲,所以甲带正电,乙带正电
12.如图所示的几幅电路图,其中属于串联电路的是______,属于并联电路的是______。
13.如图所示,用细线将吸管悬挂起来。小明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将某一物体放在吸管的一端,发现吸管向该物体靠近,由此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判断该物体为带电体;小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该吸管时,观察到玻璃棒吸引吸管,由此可知吸管带______电,在与吸管摩擦的过程中餐巾纸______(选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14.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2)连接起来,连接时要求对应,导线不要交叉。
要求S为总开关,S1控制L1,S2控制L2,L1、L2并联,画出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