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水循环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6-16 20:4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湘教版地理必修Ⅰ
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导学案
【课标解读】
标准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分析这条标准,其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
1.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够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2.“标准”不要求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
【教材分析】
通过水循环示意图,详细介绍了三种水循环,其中以海陆间循环为主,然后以活动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所产生的影响,最后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2.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体的运动转化与更新规律,能够让学生解释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水循环,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认识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能绘制简图并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法指导】1.水循环的基本原理是本节课的关键部分,学生应能以示意图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能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2.在分析水循环的时候,注意分析其发生的空间领域既有海陆空之间,又有不同圈层之间而且其中还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和物质的迁移。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可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应突出“联系调节、迁移交换、平衡更新、影响塑造”等关键词,这样学生既利于理解,又便于记忆。
【自主学习】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
3.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
4.水循环的类型及包括的基本环节?
【动手绘制】
参照课本图2—39绘制地球上水循环的示意图(用箭头表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并用文字说明各箭头的主要含义)
【合作探究】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
3.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主要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影响。
4.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在其运动过程中水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说明什么?
5.那么人类是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利用水资源呢?
讨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课外探究】
1.(实验模拟探究水循环的原因)在碗里装半碗水,用透明的塑料纸蒙在碗上(注意密闭),将碗放在阳光下暴晒,观察碗和塑料纸。思考塑料纸下面的水汽从何而来 水汽变成水珠为何又能滴到碗里?
2.以“水资源保护”为课题开展一次社会调查(结合当地实例)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