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第6课 谋 攻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赏析】 本诗写出了征战的残酷,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历史的纵深感。语言简炼,极富表现力。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反战思想。【思考】 诗歌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景象?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写作素材积累知能优化演练美文佳作欣赏第6课基础自主学案课堂互动探究基础自主学案一、字音辨识军队兵器战争用兵器杀两倍加倍,更加 通“背”,背叛好友好地好的行为,善行做好音节助词结构助词,的代词,墙助词,主谓之间转折连词,却连词,表顺承形容词作动词,使……整个降服形容词作动词,长久作战形容词作名词,全胜的策略数词作动词,有十倍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众多的士兵,极少的士兵。用:动词作名词,运用方法名词作动词,有才能名词作状语,像蚂蚁爬墙那样动词作名词,准备使敌国完整地降服大部队军队的通称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六、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孙子,名武,字_______,春秋末期齐国人,军事家,大约和孔子同时。孔子被人们尊称为“文圣”,孙子被人尊称为“武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著有《___________》。长卿孙子兵法2.资料链接
(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开始互相争战,有春秋五霸之称。孙武对战争谋略深入研究,写成了《孙子兵法》一书。书中阐述了36种计谋。这里的“谋攻”,就是指用谋略攻取敌人,讲的是进攻前的计谋问题。今天我们借《谋攻》一文这个窗口了解一下《孙子兵法》这部奇书。(2)相关知识
三十六计
1.金蝉脱壳 2.抛砖引玉 3.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
5.擒贼擒王 6.趁火打劫 7.关门捉贼 8.浑水摸鱼
9.打草惊蛇 10.瞒天过海 11.反间计 12.笑里藏刀
13.顺手牵羊 14.调虎离山 15.李代桃僵 16.指桑骂槐
17.隔岸观火 18.树上开花 19.暗度陈仓 20.假痴不癫21.欲擒故纵 22.釜底抽薪 23.空城计
24.苦肉计
25.远交近攻 26.反客为主 27.上屋抽梯
28.偷梁换柱
29.无中生有 30.美人计 31.借尸还魂
32.声东击西
33.围魏救赵 34.连环计 35.假道伐虢
36.走为上七、整体预知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
1.孙子在第一段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段中表达同样意思的句子还有哪些?【提示】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通过“全”“破”,“上”“次”,“攻城之灾”“伐谋之利”的对比提出这个观点的。其他句子还有“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2.谋攻原则在战术上如何具体运用?结合第二段回答。
【提示】 作者用排比句列举六种情况,旨在说明:在战役中,是“围”,是“攻”,还是“分”“战”“逃”“避”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作出决定。总之,要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而不要以劣势兵力死守硬拼,不然就会被动挨打,乃至造成被“擒”的严重后果。作者在这里谈的虽然是战术问题,却是“谋攻”原则的具体化,从另一个方面论证了中心论点,深化了“谋攻”的内容,强调了“谋攻”的作用。3.孙子认为将帅在谋攻中的作用如何?
【名师点拨】 将帅应善于辅国,将帅的作用不应受到削弱或抑制,否则就会给国家带来危难。这也就是说明只有充分信任和发挥将帅的作用,才能夺取全胜。4.为什么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名师点拨】 因为战争中,作战拼杀不是目的,它是民族、阶级、国家、集团之间为了获得政治经济等利益采用的手段,而这种手段与其他手段相比,往往付出更大代价。人员的伤亡,物资的损耗,城池的残破,军队的疲惫,有时还有人民的反对及道义的谴责。长期征战结果更是如此。所以能用和平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是最理想的境界了。写作素材积累在这篇文章中,孙武提出并阐述了用兵的最高境界,即不通过战争而使敌方降服,才是最好的办法。这便是“上兵伐谋”。主题感悟语言简洁是这篇文章突出的艺术特色。例如在论述对付敌人的方法时,用“全、破、屈、拔”,分别表达了一种情况,可谓言简意赅,准确精当。技法借鉴知能优化演练冬天里绽开的美人蕉
吴建国
甲申年农历十二月初七,这是抗日战争胜利前最后一个冬天里最为寒冷的一天。连续的西北风,把江堤下芦苇梢头的芦花刮得干干净净;涌浪滔天,飞溅的水珠落在岸柳上,成了一串串晶亮的冰凌。“日落潮头落。”——这是农历初七的潮汛规律,长江中间,从苏北方向驶来的一条木船,在落日的余晖里顺水而下,这条船,在潘家沙的西北方向,突然向右调了船头,径直朝金度圩驶来。美文佳作欣赏几个农人正在地里掘凌沟。船靠岸后,一个年轻的女人独自走上了堤岸,夕阳的残红里,那女子穿着细布的棉袄,手提柳条箱,那脸美得像戏里一样。
第二天早晨,潘石镇的元青茶馆里,一条消息让热气腾腾的茶馆变成了和屋外一样萧瑟的严冬,“一个女新四军被打死了!”……小洪桥北两里路,一排苦莲树的东边,潘家沙人和河对岸的鸭窝沙人纷纷来到这片河滩上,女新四军是被人打死后抛尸在这里的,她胸口上的血已经凝固,距她几丈远的芦苇丛里,人们看到了一只柳条提箱,物品已经被洗劫一空,只有一件衣袖上印有“新四军”字样的灰色军装还在,人们把军装盖在了她的身上。整整一天,几百个潘家沙鸭窝沙人,双手拢在袖子里,在摇曳着干枯芦苇的河滩上,在滴下的眼泪都会结冰的西北风里,陪伴着这位女新四军。——这位女新四军是谁?她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她来潘家沙干什么?潘家沙人并不知道。是谁杀害了她?为什么要杀害她?潘家沙人心里明净。这天夜里,杜家的棺材铺里“丢”了一口棺材,河滩上的女新四军不见了。
风静了,升起的太阳突然变得暖洋洋的。小洪桥渡口,从鸭窝沙的凤凰镇来了几辆自行车,他们串圩上坡走村进宅,其中有一人,是启东寅阳来的土匪,叫史用,潘家沙人都认识他。潘家沙是一个淤泥小岛,南北不过五里,东西全长十里,这群人在找什么?潘家沙人明白,这个时刻,女新四军的坟就在他们的心里。春天是从最冷的时刻开始的。新坟在这条丁字堤岸的转弯角上,旱芦苇和蒲公英蓬勃在它们的季节里,方向东南,一丈八尺的高岸,底部坡面平缓,是一处冬暖夏凉的好地方。为这位女新四军的坟头种一棵什么树?人们曾有过争论:种一棵榆钱树,根深叶茂,它的每一片叶子都是钱币的形状,四季的风,天天陪她说话给她数钱;种一棵苦莲树,正好吻合了她苦难的身世,没有父母兄弟的惦念,更没有夫君儿女的探望,叶绿了花开了,深秋寒冬里,苦莲果落在她的坟头上,那正是一串串泪滴,慰藉着她的英灵。最后,人们选择了美人蕉,认为只有美人蕉最配这位美丽的女新四军。——从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美人蕉丛中分棵引种,坟茔隐秘,看到了美人蕉就想到了人。
乙酉年十二月初七,是这处新坟的主人周年忌日。一夜大雪,几个农妇挎着满竹篮的糕点祭品来上坟时,被坟前的景象惊呆了,几簇美人蕉开得正红,雪压绿叶,却还有含苞欲放的花蕾!——冬天里绽开的美人蕉,绽开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冬天里。令人惊奇的是以后年年如此,解放后成了潘家沙的一景。“文革”后的一个冬天,县文化馆请了一位植物学家登岛考察,教授满含热泪脱帽鞠躬:“我的许多同学都参加了新四军,很多人牺牲了。”文化馆的领导请教他:“为什么这处美人蕉引种到其他地方后,便如常态,七月开花十月花败?”
教授拿出温度计,测得地表温度比大气温度高出10摄氏度,便有了结论。科学是一个学者应有的态度,但教授却郑重地对领导和围观的潘家沙人说:“因为,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赏评】 战争,摧毁了一切美好的东西,战争年代土匪恶霸狐假虎威地压榨、剥夺人们的财产和生存权利,但暴风雨中总有坚强的树木挺立着,腥风血雨也同样打不垮人们对革命者、对祖国的爱,朴实的百姓们都在尽力守护着爱和美,守护着他们认为值得守护的一切美好事物。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点此进入课件目录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