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实验室去 探究燃烧的条件
一、选择题
1.木棍较难被点燃,而小木片很容易被点燃,其原因是 ( )
A.小木片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比木棍大
B.小木片比木棍的着火点低
C.小木片的温度比较高
D.小木片的密度比较小
2.某固体可燃物的着火点为70 ℃,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使该物质燃烧的是 ( )
A.在真空密闭容器中将固体加热至70 ℃
B.在敞口容器中将固体加热至70 ℃以下
C.在真空密闭容器中将固体加热至70 ℃以上
D.在空气中将固体加热至70 ℃
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通过振荡塑料瓶可以看到白磷燃烧“水火相容”的场景,停止振荡白磷熄灭。该实验说明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
A.振荡 B.氧气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
4.[2020·遂宁城区期末] “纸火锅”(如)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作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5.已知石蜡的着火点约为190 ℃,蜡烛的火焰由气态石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 ℃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其主要原因是 ( )
A.隔绝氧气 B.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C.移走可燃物 D.无法判断
6.下列有关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提示: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 )
7.[2019·北京]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③开始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8.[2020·绍兴] 下列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是 ( )
二、填空题
9.央视频道《是真的吗 》栏目中有一段视频: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
(1)由实验可知,“锡纸”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写一点,下同),化学性质是 。
(2)“锡纸”两端连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请从燃烧的条件分析“锡纸”能燃烧的原因: 。
10.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五氧化二磷能溶于水,且有毒性。
交流讨论:
(1)甲中水的作用是 和 。
(2)乙与甲相比,其优点是 。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管口朝下竖直插入水中,使管口罩住白磷,如图丙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 。
11.(1)在某科技活动中,某同学先将手帕放到白酒中浸泡,然后取出轻轻挤干,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手帕依然完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手帕不是可燃物
B.空气不足,手帕不燃烧
C.手帕中浸有白酒,导致其着火点降低
D.白酒中的酒精燃烧,导致其含有的水蒸气蒸发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
(2)围绕这个实验,同学们展开实验探究。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有关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所用酒精的 体积分数 95% 65% 55% 15% 5%
实验现象 酒精烧完 棉布烧坏 酒精烧完 棉布无损 酒精烧完 棉布无损 不燃烧
推测实验⑤的现象是 。
(3)结合你所知道的知识,写出酒精(主要成分为C2H5OH)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室里常出现酒精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附|加|题
12.[2020·永州] “燃烧条件的探究”是永州市2020年初中化学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试题之一。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下端始终在液面以下,注射器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好药品,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迅速注入80 ℃的水至刚好浸没白磷;
③挤压注射器,向锥形瓶内推入空气,锥形瓶内水面下降;
④停止推入空气,锥形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 能观察到白磷燃烧起来。
(2)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分析对比步骤②和③,可知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之一是 ;若把80 ℃的水换成20 ℃的水,重复步骤②和③,对比两次产生的实验现象,还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另一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步骤④中锥形瓶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
答案
1.A 小木片和木棍相比,着火点相同,小木片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所以小木片比木棍容易点燃。
2.D 在空气中将固体加热至70 ℃,有空气,温度也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能燃烧。
3.B 振荡的目的是让白磷与氧气接触,此实验证明了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4.C 纸张与空气充分接触,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纸张的着火点。
5.C
6.B A图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B图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图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图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7.D 60 ℃时白磷燃烧,说明白磷具有可燃性;60 ℃时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260 ℃时红磷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260 ℃时,③处的红磷燃烧,②处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无烟煤属于可燃物,④处无烟煤未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
8.D A图中实验,酒精和水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能证明燃烧需要有可燃物;B图中实验,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左边的红磷不能燃烧,右边的红磷能燃烧,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图中实验,火柴头先燃烧,火柴梗后燃烧,能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图中实验,温度相同,试管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能燃烧,水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9.(1)导电性 可燃性
(2)温度达到了“锡纸”的着火点
(1)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说明其具有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锡纸”立即燃烧,说明其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2)“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使“锡纸”燃烧,说明温度达到了“锡纸”的着火点。
10.(1)提供热量 使水中的白磷隔绝空气
(2)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合理即可)
(3)氧气(或空气)
(1)图甲实验中热水能起到提供热量,使铜片上的白磷温度达到其着火点而燃烧的作用,同时能使水中的白磷与空气隔绝。(2)图乙中试管密闭,可以防止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3)试管内白磷燃烧说明满足燃烧的条件,由于温度已达到其着火点,因此试管内应为空气或氧气。
11.(1)D
(2)不燃烧
(3)C2H5OH+3O22CO2+3H2O
(4)用完酒精灯后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合理即可)
12.(1)③
(2)4P+5O22P2O5
(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4)白磷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
(1)步骤③中,挤压注射器,向锥形瓶内推入空气,锥形瓶内水面下降,此时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达到了着火点,所以白磷燃烧。(2)在点燃的条件下,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3)②中白磷的温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白磷不会燃烧;③中挤压注射器,向锥形瓶内推入空气,锥形瓶内水面下降,此时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达到了着火点,所以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4)白磷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所以步骤④中锥形瓶内液面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