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灯光》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灯光》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04 20:1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灯光是多么光明,多么温暖。我们对灯光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本课作者王愿坚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笔下的《灯光》,去感受一名战士内心对灯光的向往。
王愿坚(1929-1991年)
中国电影编剧、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闪闪的红星》的电影编剧之一。
8* 灯 光
胸墙 憧憬 豫皖苏平原
璀璨 围歼战 黑魆魆 千钧一发

wǎn





讲述了在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憧憬灯光并为之献身的感人故事。
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课文
朗读课文,读完课文后,脑海里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
多好啊!
文眼
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几次?找一找,填一填。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默读课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思考:郝副营长虽然只有两句话,可这两句话却让作者事隔多年仍在心中感概——你读懂了什么?
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交通沟的胸墙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羡慕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对未来的憧憬
默读课文第八至第十一自然段。
黑暗中出现一星灯光,一闪,又一闪。
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的后续部队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怎么办呢,怎么办呢?郝副营长想。突击队员知道郝副营长要烧书为部队指路,对他说:“郝副营长,烧书会暴露自己的,多危险哪!”郝副营长说:“ 。”
英勇无畏,不惧牺牲
首尾呼应
1
2
3
4
5
6
7
8
9
11
10
12
现实
现实
回忆
倒叙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
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首尾呼应
寄托了作者的哀思和愿望,不要忘记革命先烈。
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战场上的微弱灯光
本文为什么以《灯光》为题?
“灯光”是一种幸福生活的代表,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是他奋勇杀敌的动力。
让我们记住那些战争年代的英雄们!
—黄继光
舍身堵抢眼
《灯光》通过一件关于 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 的精神,说明了 。
主题概括
灯光
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六十年照明灯变迁
新中国成立前,多数农家点的是陶瓷制成的豆油灯后来有了煤油灯,瓶子口上扣一个铁制圆盖。当中嵌着细铁管,管内有一根灯芯,煤油渗上来,再后来有了子灯。20世纪10年代来,有的用上汽灯。20世纪50年代初,有的地方建立发电厂,改革开放后,城乡百姓逐渐用上了电灯,“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成为现实。
拓展延伸
豆油灯
煤油灯
阅读链接:《毛主席在花山》《狱中联欢》
文本拓展:《七根火柴》《草地夜行》《马背上的小红军》,体会像郝副营长的英雄还有很多,他们都心怀崇高理想而活得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