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阶段综合测试: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单元练习(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阶段综合测试: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单元练习(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7-04 12:1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必然联系的因素是 (  )
A.偶然的巧合 B.科学的实验方案
C.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D.严谨的科学态度
2.[2020·盐城]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钢铁生锈 B.葡萄酿酒 C.火药爆炸 D.干冰升华
3.在镁条燃烧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
A.燃烧匙 B.酒精灯 C.坩埚钳 D.石棉网
4.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探究,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
5.[2020·本溪]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6.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 (  )
A.夯筑土屋 B.结绳记事 C.磨制石器 D.烧制彩陶
7.在实验室操作练习中,王明同学观察记录了下列实验操作过程,其中错误的是 (  )
①通过品尝某包白色固体是否有咸味确定其是不是食盐
②取用锌粒时,直接将锌粒倒入手中
③刷洗试管时,将试管中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后的剩余物倒入下水道
④在进行锌和盐酸的反应时,为使现象明显,应向盛有一粒锌粒的试管中多加盐酸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2020·毕节]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情景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丹桂飘香 B.煮豆燃萁
C.激浊扬清 D.草船借箭
9.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同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 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
A.肯定大于6 mL B.肯定小于6 mL
C.肯定等于6 mL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 mL
10.小贝看了一篇介绍隐形飞机的材料后,提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中与化学无关的问题是 (  )
A.隐形飞机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B.制隐形飞机的材料有什么性质
C.隐形飞机为什么会隐形 D.怎样合成制造隐形飞机的材料
11.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
12.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会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
C.火焰分为三层
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飘出
13.下列诗词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
A.惊秋风水窗 B.朱门酒肉臭
C.山空松子落 D.雨足高田白
14.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食盐质量为15.5 g(1 g以下用游码),若按正确的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 (  )
A.15 g B.15.5 g
C.14.5 g D.14.0 g
15.如关于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描述错误的是 (  )
二、填空题(共53分)
16.(5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1)氢原子:      。 (2)氧原子:      。 (3)氢气:      。
(4)氧分子:      。 (5)水:      。
17. (2分)水是我们熟悉的物质,但我们却无法看到构成水的分子,因而人们就用水分子模型来表示水的结构。如图所示是液态水与气态水的状态模型,其中的每个单元表示的就是一个水分子,而每个单元中的大球代表氧原子,小球代表氢原子。
(1)根据图中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一烧杯水其实是由许许多多个    构成的。
(2)如果用大写字母“H”表示氢原子,用“O”表示氧原子,则水可以用符号表示为    。
18.(2分)试管是实验室最常见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不同的化学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①
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口的朝向先如图②后如图①
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④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朝向如图③
19.(10分)中A~H为实验室常用的八种仪器。
(1)写出下列各仪器的名称。
A.     ;C.     ;D.     ;F.     ;G.     。
(2)给仪器H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
(3)给仪器H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略      。
(4)在实验室里,一般用   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所加酒精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
(5)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为  。
20.(6分)人类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追求光明的历程。人类照明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在上述照明方法中,    照明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蜡烛燃烧的过程并不简单,主要包含以下过程:石蜡先熔化成液态,再汽化成气态,石蜡蒸气再燃烧。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由此说明发生化学变化时    (填“一定”或“不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3)制造电灯的过程需要设计灯的形状,研制发光效率高的灯丝以及透光性能好的玻璃。这些过程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
(4)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最能说明其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填字母)。
A.蜡烛变短 B.放出大量的热
C.发出黄光 D.生成小水珠
21.(7分)实验室中一些基本操作。
(1)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      ,固体只需         。处理剩余药品的正确操作是          。
(2)请填写下列实验操作的目的。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的目的是防止  。   
②用胶头滴管取液后,应保持胶帽在上,目的是防止  。   
③取用固体粉末时,先将试管横放,再用药匙或纸槽小心地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目的是避免                      。
④取用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要朝向手心,目的是防止  。
22.(7分)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学习化学要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1)倒开水时,要把水瓶的软木塞    (填“倒放”或“正放”)在桌面上,其操作与化学中取    操作相似,看到水瓶中有热气冒出,这时水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洗碗或水杯时可根据               判断已经洗净,与玻璃仪器洗净的判断方法相似;厨房里的色拉油用   (填“细”或“广”,下同)口瓶盛装,食盐用   口瓶盛装,与实验室贮存药品相似。
(3)要学会如何正确地处理实验剩余的药品,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倒入水池,用水冲走 B.带回家
C.放入实验室指定的容器中 D.放回原瓶中,以免浪费
23.(4分)是某同学给试管中液体加热的操作,指出图中的错误之处。
(1)                 ;(2)                 ;
(3)                 ;(4)                 。
24.(10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表示称取食盐的质量为    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读数仍如图甲所示,则食盐的质量为    g。
(2)图乙中所表示的液体体积是    mL,该同学若要量取44 mL的液体,在图乙的基础上,应该用      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
(3)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 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俯视,则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    (填“大于”或“小于”)44 mL。
三、实验探究题(共17分)
25.(4分)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阿杜同学取来三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向试管内各加入3 mL水,进行了如下实验:(1)把A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 cm处加热;(2)把B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3)把C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
实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A B C
水沸腾所用时间/s 90 30 45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根据这一结论你对用酒精灯加热的建议是      。
26.(13分)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1)探究内容名称:探究“蜡烛及其燃烧”。
(2)探究用品:蜡烛、火柴、2个烧杯(洁净干燥)、澄清石灰水。
(3)探究的目的:蜡烛的特性、燃烧的条件、燃烧后有何生成物。
(4)探究步骤:
步  骤 观察现象及描述 分析现象成因(可以是假想、推理)
点燃前   色、   态
燃着时 火焰上方罩一个烧杯                 
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 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用烧杯完全罩住蜡烛                  
熄灭后 固体质量              
(5)通过该实验知道了蜡烛的燃烧产物,请写出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6)通过探究,谈谈对学习化学的感受:  。
答案
1.A  化学实验的成功需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案,另外还需要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并不是通过偶然的巧合就能成功的。
2.D  钢铁生锈,铁锈是新物质,葡萄酿酒,酒精是新物质,火药爆炸有新物质——二氧化硫等生成,均属于化学变化;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A  燃烧匙一般用于粉末状固体的燃烧,镁条燃烧不能放在燃烧匙内,应用坩埚钳夹住。
4.C
5.C  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加入块状药品应先把容器横放,把块状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滑落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试管要倾斜。
6.D
7.D  实验室中的药品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不能品尝,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反应后的剩余物应倒入指定容器内,然后再对试管进行清洗。取用药品时,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1~2 mL)取用液体。
8.B  丹桂飘香、激浊扬清、草船借箭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煮豆燃萁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9.B  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 mL,是正确的读数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 mL,仰视读数偏小,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偏大,即剩余体积大于12 mL,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肯定小于6 mL。
10.C
11.D  蓄电池放电过程中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12.A  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是实验现象,而是实验结论。
13.B  朱门酒肉臭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包含化学变化。
14.C  用托盘天平称量15.5 g食盐,则砝码质量为15 g,游码质量为0.5 g,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即15 g=食盐质量+0.5 g,所以食盐实际质量=15 g-0.5 g=14.5 g。
15.B  将注射器活塞向里推,长颈漏斗中出现液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16.(1)H (2)O 
(3)H2 (4)O2 
(5)H2O
17.(1)水分子 (2)H2O
18.bc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约成45°角;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可将试管平放,把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使试管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滑到试管底部;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的水倒流至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口应竖直向上放置。
19.(1)漏斗 胶头滴管 量筒 酒精灯 集气瓶
(2) 
(3)向下倾斜 
(4)漏斗 
(5)水在仪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0.(1)电灯
(2)石蜡先熔化成液态,再汽化成气态 石蜡蒸气燃烧 一定
(3)设计灯的形状
(4)D
21.(1)1~2 mL 盖满试管底部
放入指定容器中
(2)①试管因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②液体药品倒流腐蚀胶帽或沾污试剂
③药品沾到试管口或试管内壁上
④不慎流出的液体腐蚀标签
22.(1)倒放 药品 物理变化
(2)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细 广
(3)C
23.(1)试管夹没有夹在距管口处
(2)试管内液体体积超过了试管容积的
(3)没有用外焰加热
(4)酒精灯内酒精体积超过了酒精灯容积的
24.(1)7.4 2.6 
(2)42 胶头滴管 
(3)小于
25.用外焰加热效果最好 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从题中实验探究得出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使水沸腾所用时间最短,即用外焰加热效果最好。
26.(4)白 固 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蜡烛熄灭 烧杯中的氧气耗尽
减小 反应生成了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5)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6)化学能够为我们展现化学反应的现象、本质,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合理即可)